立式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
2023-09-23 03:46:30 3
立式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立式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該空調器的室內機包括底座部件、支撐於該底座部件上的殼體部件和設置於該殼體部件內的換熱器及第一風機,所述室內機還包括第一出風部件、第二出風部件和驅動機構,殼體部件的頂部設置有伸出口,第一出風部件可轉動地設置於所述伸出口內,並在該第一出風部件上設置有第一出風口,所述驅動機構用於使所述第一出風部件轉動,以選擇性地露出和隱藏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底座部件上設置有第二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部件設置於該底座部件內。本發明所提供的立式空調器,實現了快速制熱和快速製冷,提高了空調使用的舒適性;而且,第一出風部件和第二出風部件未使用時隱藏在空調室內機的背面,實現外觀整體化。
【專利說明】立式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空調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立式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包括底座部件、殼體部件、換熱器和風機,殼體部件安裝在底座部件上,在殼體部件上設置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換熱器覆蓋在殼體部件的進風口處,風機包括風葉和電機,風葉位於換熱器與出風口之間。但是,現有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的出風口均設置在殼體部件的上部,製冷時,因空氣較重易向下移動,導致房間上部的冷空氣較少,製冷慢,而制熱時,因空氣較輕易向上移動,導致房間下部的熱空氣較少,制熱慢,影響空調使用的舒適性。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立式空調器,該立式空調器製冷和制熱快速,且外觀美觀。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上述立式空調器的控制方法。
[0005]本發明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立式空調器,該空調器的室內機包括底座部件、支撐於該底座部件上的具有第一進風口的殼體部件和設置於該殼體部件內的換熱器及第一風機,所述室內機還包括第一出風部件、第二出風部件和驅動機構,所述殼體部件的頂部設置有伸出口,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可轉動地設置於所述伸出口內,並在該第一出風部件上設置有第一出風口,所述驅動機構用於使所述第一出風部件轉動,以選擇性地露出和隱藏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底座部件上設置有第二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部件設置於該底座部件內,用於選擇性地將所述殼體部件內的氣流引導至所述第二出風口排出。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部件的頂部為從前端至後端逐漸變高的楔形形狀,所述第一出風部件為縱向厚度從前端至後端逐漸變薄的楔形形狀,該第一出風部件的後端與所述殼體部件的後端可樞轉地連接。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風部件包括連通所述殼體部件內腔與所述第二出風口的風道部件和設置於該風道部件內的第二風機。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道部件包括風筒和蝸殼,該蝸殼的出風口與所述底座部件的第二出風口連通,所述第二風機設置於該蝸殼內,所述風筒包括連通所述殼體部件內腔與所述蝸殼的進風口的第一通道。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風機包括第二驅動電機和第二風葉,該第二風葉為貫流風葉。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風部件還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二風葉進風方向側的輔助加熱器。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輔助加熱器為陶瓷PTC或者管型電加熱器。[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底座部件上設置有第二進風口,所述風道還包括連通該第二進風口與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出風口處設置有第一導風板,在所述第二出風口處設置有第二導風板。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部件和所述底座部件的橫截面為矩形。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風機包括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一風葉,該第一風葉為混流風葉、軸流風葉或者離心風葉。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風機包括第一驅動電機、第一風葉和第三出風部件,所述第三出風部件包括中空環狀出風體和基座,所述出風體的內周壁上設置有與其內腔連通的排氣口,所述第一風葉為混流風葉,該第一風葉部分或全部容納於所述基座內。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風體的中心軸線與所述殼體部件的中心軸線平行。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機構用於驅動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圍繞所述殼體部件的中心軸線成360°轉動,以選擇性地露出和隱藏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三驅動電機、設置於所述殼體組件內表面螺旋上升的內齒輪或者內螺紋和設置於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外表面與所述內齒輪或者所述內螺紋相嚙合的外齒輪或者外螺紋。
[00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進風口和/或所述第二進風口處設置有空氣過濾網。
[0020]本發明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上述的立式空調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1]開機時判斷空調器是制熱工況還是製冷工況;
[0022]如果是制熱工況,則打開所述驅動機構,使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向外轉動,將所述第一出風口露出,並選擇性地開啟所述第二出風部件;
[0023]如果是製冷工況,則打開所述驅動機構,使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向外轉動,將所述第一出風口露出,並關閉所述第二出風部件。
[002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立式空調器,其具有上部的第一出風口和下部的第二出風口,第一出風口用於出冷風和出熱風,第二出風口用於出熱風,由於熱風密度低,逐步往上移,因此熱風經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後可以迅速把整個空間溫度提高起來,由於冷風密度大,逐步往下沉,因此冷風經第一出風口後可以迅速把整個空間溫度降低下來。由此可見,本發明所提供的立式空調器,制熱和製冷快速,提高了空調使用的舒適性;而且,第一出風部件未使用時隱藏在殼體部件內,實現外觀整體化,更美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的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顯示的是第一出風部件露出時的狀態;
[0026]圖2為圖1所示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的主視結構圖,顯示的是第一出風部件隱藏時的狀態;
[0027]圖3所示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的分解圖;
[0028]圖4為圖1所示所示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在製冷時的流場分布截面圖;
[0029]圖5為圖1所示所示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在制熱時的流場分布截面圖;[0030]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中的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的分解圖。
[0031]以上各圖中,1-第一出風部件,11-第一出風口,12-第一導風板,2-殼體部件,21-第一進風口,3-底座部件,31-第二出風口,32-第二導風板,33-第二進風口,5-換熱器,6-第一風機,61-第一驅動電機,62-第一風葉,63-第三出風部件,63a-出風體,63b-基座,7-第二出風部件,71-風筒,71a-第一通道,71b-第二通道,73-第二驅動電機,74-輔助加熱器,75-第二風葉,76-蝸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以下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0033]實施例一
[0034]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包括底座部件3、殼體部件
2、換熱器5、第一風機6、第一出風部件1、第二出風部件7和驅動機構,其中,底座部件3除實現支撐及接排水、電控方面放置作用之外,在底座部件3上還設置有第二出風口 31和第二導風板32實現下出風功能。殼體部件2的橫截面為矩形或其他形狀,在殼體部件2的背面設計有格柵式第一進風口 21,實現進風功能。優選的,殼體部件2的頂部為從前端至後端逐漸變高的楔形形狀,在殼體部件2的頂部設置有伸出口。換熱器5覆蓋於殼體部件2的第一進風口 21處。換熱器5配合流場設計為U型弧形狀,也可以設計成平面型、V型、梯形等多種形狀,從而提高換熱效率。第一風機6包括第一驅動電機61和第一風葉62,第一風葉62優選為混流風葉,混流風葉主要是傳統離心和貫流風葉相互優點結合優化而成,具有高壓力大風量特點。第一風葉62也可以為軸流風葉或者離心風葉。
[0035]第一出風部件I為縱向厚度為從前端至後端逐漸變薄的楔形形狀,該第一出風部件的後端與所述殼體部件的後端可樞轉地連接,並在該第一出風部件I上設置有第一出風口 11和第一導風板12。
[0036]驅動機構用於使所述第一出風部件I轉動,製冷或制熱時,驅動機構驅動第一出風部件I繞軸向外轉動,第一出風口 11露出(如圖1所示),從而冷風或熱風從第一出風口 11吹出;關機時,驅動機構驅動第一出風部件I繞軸向內轉動,第一出風口 11隱藏(如圖2所示)在殼體部件2內,實現外觀整體化,更美觀。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圖上未示出)及相嚙合的主齒輪(圖上未示出)和從齒輪(圖上未示出),從齒輪安裝在軸上,主齒輪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
[0037]第二出風部件7設置於底座部件3內,用於在制熱時將所述殼體部件2內的氣流引導至所述第二出風口 31排出。第二出風部件7包括連通所述殼體部件2內腔與所述第二出風口 31的風道部件和設置於該風道部件內的第二風機。優選的,所述風道部件包括風筒71和蝸殼76,該蝸殼76的出風口與所述底座部件3的第二出風口 31連通,所述第二風機設置於該蝸殼76內,所述風筒71包括連通所述殼體部件2內腔與所述蝸殼76的進風口的第一通道71a。優選的,所述第二風機包括第二驅動電機73和第二風葉75,該第二風葉75為貫流風葉。優選的,所述第二出風部件7還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二風葉75進風方向側的輔助加熱器74。輔助加熱器74優選為陶瓷PTC或者管型電加熱器。輔助加熱器74用於輔助加熱,提高制熱效率。優選的,為了增加進風量,在所述底座部件3上設置有第二進風口 33(如圖4所示),所述風道還包括連通該第二進風口 33與所述第一通道71a的第二通道71b。優選的,在第一進風口 21和/或第二進風口 33處設置有空氣過濾網,將進入空調器內的空氣雜質進行過濾。
[0038]下面結合圖4、5進一步闡述本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工作原理:
[0039]開機製冷時,如圖4所示,打開驅動機構,使第一出風部件I向外轉動,將第一出風口 11露出,第二出風部件7的第二風機不工作。第一風葉62運行時產生高壓風場,第二風葉75停轉,空調器外在空氣通過殼體部件2上的第一進風口 21被吸附到換熱區,即換熱器5上產生熱交換。換熱後的冷氣流被吸到第一出風部件I上,再經過第一出風口 11吹出,冷風可以經導風板吹到房間的任何方位。由於冷風密度大,逐步往下沉,迅速把整個空間溫度降低下來。
[0040]開機制熱時,如圖5所示,打開驅動機構,使第一出風部件向外轉動,將第一出風口露出,並打開第二出風部件的第二風機。第二風葉75運行產生高壓風場,第一風葉62也運行產生高壓風場,空調器外在空氣通過殼體部件2上的第一進風口 21被吸附到換熱區,即換熱器5上產生熱交換。換熱後的熱氣流被吸到空調器的第一出風口 11和第二出風口31處,實現上下出熱風,迅速把整個空間溫度提高起來。當然開機制熱時,第一出風部的第一風機也可以不開啟,僅開啟第二出風部件的第二風機。
[0041]由此可見,通過本發明所提供的立式空調器,實現快速制熱和快速製冷,提高了空調使用的舒適性;而且,第一出風部件I未使用時隱藏在殼體部件2內,實現外觀整體化,更美觀。
[0042]實施例二
[0043]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立式空調器的室內機與實施例一的區別是:所述第一風機6包括第一驅動電機61、第一風葉62和第三出風部件63,所述第三出風部件63包括中空環狀出風體63a和基座63b,所述出風體63a的內周壁上設置有與其內腔連通的排氣口,所述第一風葉62為混流風葉,該第一風葉62部分或全部容納於所述基座63b內。優選的,所述出風體63a的中心軸線與所述殼體部件2的中心軸線平行。通過採用混流風葉和第三出風部件63配合,使吹出風量增大十幾倍,從而加大了換熱效率。
[0044]實施例三
[0045]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區別點在於,第一出風部件I上設置有第一出風口 11,驅動機構用於驅動第一出風部件I圍繞殼體部件2的中心軸線成360°轉動,以選擇性地露出和隱藏第一出風口 11,該驅動機構包括第三驅動電機、設置於殼體部件2內表面螺旋上升的內齒輪或者內螺紋(附圖中未示出)及設置於第一出風部件I外表面與內齒輪相嚙合的外齒輪或者外螺紋(附圖中未示出);其餘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不進行贅述。
[0046]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立式空調器,該空調器的室內機包括底座部件、支撐於該底座部件上的具有第一進風口的殼體部件和設置於該殼體部件內的換熱器及第一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室內機還包括第一出風部件、第二出風部件和驅動機構,所述殼體部件的頂部設置有伸出口,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可轉動地設置於所述伸出口內,並在該第一出風部件上設置有第一出風口,所述驅動機構用於使所述第一出風部件轉動,以選擇性地露出和隱藏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底座部件上設置有第二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部件設置於該底座部件內,用於選擇性地將所述殼體部件內的氣流引導至所述第二出風口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部件的頂部為從前端至後端逐漸變高的楔形形狀,所述第一出風部件為縱向厚度從前端至後端逐漸變薄的楔形形狀,該第一出風部件的後端與所述殼體部件的後端可樞轉地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出風部件包括連通所述殼體部件內腔與所述第二出風口的風道部件和設置於該風道部件內的第二風機。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風道部件包括風筒和蝸殼,該蝸殼的出風口與所述底座部件的第二出風口連通,所述第二風機設置於該蝸殼內,所述風筒包括連通所述殼體部件內腔與所述蝸殼的進風口的第一通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風機包括第二驅動電機和第二風葉,該第二風葉為貫流風葉。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出風部件還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二風葉進風方向側的輔助加熱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輔助加熱器為陶瓷PTC或者管型電加熱器。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底座部件上設置有第二進風口,所述風道還包括連通該第二進風口與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出風口處設置有第一導風板,在所述第二出風口處設置有第二導風板。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部件和所述底座部件的橫截面為矩形。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風機包括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一風葉,該第一風葉為混流風葉、軸流風葉或者離心風葉。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風機包括第一驅動電機、第一風葉和第三出風部件,所述第三出風部件包括中空環狀出風體和基座,所述出風體的內周壁上設置有與其內腔連通的排氣口,所述第一風葉為混流風葉,該第一風葉部分或全部容納於所述基座內。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體的中心軸線與所述殼體部件的中心軸線平行。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機構用於驅動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圍繞所述殼體部件的中心軸線成360°轉動,以選擇性地露出和隱藏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第三驅動電機、設置於所述殼體組件內表面螺旋上升的內齒輪或者內螺紋和設置於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外表面與所述內齒輪或者所述內螺紋相嚙合的外齒輪或者外螺紋。
15.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進風口和/或所述第二進風口處設置有空氣過濾網。
16.一種如權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式空調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開機時判斷空調器是制熱工況還是製冷工況; 如果是制熱工況,則打開所述驅動機構,使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向外轉動,將所述第一出風口露出,並選擇性地開啟所述弟二出風部件; 如果是製冷工況,則打開所述驅動機構,使所述第一出風部件向外轉動,將所述第一出風口露出,並關閉所述第二出風部件。
【文檔編號】F24F11/00GK103574772SQ201210283250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9日
【發明者】陳國豪, 孟憲運, 丘曉宏, 張玉忠, 文超, 韓義, 朱林, 王平, 劉明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