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方法
2023-09-23 03:53:20 1
專利名稱:清洗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清洗感光鼓基體等工件的清洗方法及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在複印機、印表機、傳真裝置等電子照片裝置的感光鼓中使用的筒狀基體、即感光鼓基體是鋁或其合金等金屬制,在其外周面形成有機感光體層。在基體的軸向各端面的周緣部通過切削而施行了倒角加工。在該基體中,為了能夠形成良好的有機感光體層,在有機感光體層形成前清洗基體的整個面。通過該清洗,來去除在基體上附著的切削屑、油等附著物。作為公開了基體清洗方法的公知文獻,有例如特開2006-106380號公報(專利文·獻I )。在該公報中,作為基體清洗方法,採用用從噴霧噴嘴噴射出的清洗液來清洗基體的噴霧清洗。作為其他的公知文獻,有特開2003-262964號公報(專利文獻2)等。而且,通常在用噴霧清洗方法來清洗感光鼓基體等工件的下表面的情況下,用工件支撐部件支撐著工件,從配置於工件下側的噴霧噴嘴向上噴射清洗液。由此,用下清洗液來清洗工件的下表面。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特開2006-106380號公報專利文獻2 :特開2003-262964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然而,根據該清洗方法,在清洗工件的下表面時,從下噴嘴噴射出的下清洗液碰到工件的下表面,導致使工件有時會從工件支撐部件上浮。於是,難以充分清洗工件的下表面,再有,如果下清洗液沒有碰到上浮了的工件的下表面則工件因自重而下降並與工件支撐部件碰撞,有可能在工件的下表面造成損傷。本發明鑑於上述背景技術而研製,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防止在噴霧清洗感光鼓基體等工件的下表面時工件上浮的情況的清洗方法及該清洗方法所使用的清洗裝置。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及優點可從以下的優選實施方式加以明確。用於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 I) 一種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清洗工序,該清洗工序中,通過在從配置於工件上側的上噴霧噴嘴向下噴射上清洗液且從配置於工件下側的下噴霧噴嘴向上噴射下清洗液的狀態下,使工件相對於所述上下兩噴嘴相對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從而用所述上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上表面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上表面,並且用所述下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下表面,
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在下清洗液噴到工件的下表面時上清洗液必定噴到工件的由上表面及外周面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2)上述(I)記載的清洗方法,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的配置位置和所述下噴嘴的配置位置錯開,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上清洗液和下清洗液互不幹涉。(3)上述(I)或(2)記載的清洗方法,從所述上噴嘴噴射的所述上清洗液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比從所述下噴嘴噴射的所述下清洗液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大。(4)上述(I廣(3)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方法,工件是筒狀的且配置為使其軸鉛垂,在所述清洗工序中,用所述上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上表面、外周面及內周面,並且用所述下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下表面及內周面。
(5)上述(I) (4)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方法,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包括扁平噴霧噴嘴,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扇形膜狀地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6)上述(5)記載的清洗方法,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在俯視時,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所述上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與所述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互相平行。(7)上述(5)或(6)記載的清洗方法,在俯視時,工件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的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多個,並且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和所述下噴嘴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交替排列配置多個。(8)上述(5廣(7)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方法,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配置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區域的外側,另一方面,所述下噴嘴配置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區域的內側。(9)上述(5廣(8)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方法,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在俯視時,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皆相對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成為傾斜方向。(10)上述(5) (9)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方法,在俯視時,工件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為多行及多列,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噴射所述上清洗液,以使所述上清洗液噴到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行中的一個工件行的至少一個工件和另一工件行的至少一個工件。(11)上述(5) (10)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方法,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所述上噴嘴噴射的所述上清洗液的噴射擴散寬度比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所述下噴嘴噴射的所述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寬度大。(12)上述(I) (11)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方法,所述下噴嘴與工件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比所述上噴嘴與工件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短。(13)上述(I) (12)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方法,所述工件是感光鼓基體。(14) 一種清洗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上噴霧噴嘴,其配置於工件的上側且向下噴射上清洗液;下噴霧噴嘴,其配置於工件的下側且向上噴射下清洗液;和驅動單元,其使工件相對於所述上下兩噴嘴相對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動,該清洗裝置構成為,通過在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的狀態下,由所述驅動單元使工件相對移動,從而用所述上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上表面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上表面並且用所述下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下表面,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在下清洗液噴到工件的下表面時上清洗液必定噴到工件的由上表面及外周面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此外,上述(14)的清洗裝置也能夠採用以下的結構。(15)上述(14)記載的清洗裝置,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的配置位置與所述下噴嘴的配置位置錯開,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上清洗液與下清洗液互不幹涉。(16)上述(14)或(15)記載的清洗裝置,從所述上噴嘴噴射的所述上清洗液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比從所述下噴嘴噴射的所述下清洗液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大。
(17)上述(14) (16)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裝置,工件是筒狀,且其軸鉛垂地配置,用所述上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上表面、外周面及內周面,並且用所述下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下表面及內周面。(18)上述(14) (17)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裝置,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包括扁平噴霧噴嘴,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扇形膜狀地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19)上述(18)記載的清洗裝置,在俯視時,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所述上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和所述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互相平行。(20)上述(18)或(19)記載的清洗裝置,在俯視時,工件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的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多個,並且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和所述下噴嘴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交替排列配置多個。(21)上述(18) (20)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裝置,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配置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區域的外側,另一方面,所述下噴嘴配置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區域的內側。(22)上述(18) (21)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裝置,在俯視時,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皆相對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成為傾斜方向。(23)上述(18) (22)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裝置,所述工件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為多行及多列,噴射所述上清洗液,以使所述上清洗液噴到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行中的一個工件行的至少一個工件和另一工件行的至少一個工件。(24)上述(18) (23)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裝置,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所述上噴嘴噴射的所述上清洗液的噴射擴散寬度比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所述下噴嘴噴射的所述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寬度大。(25)上述(14) (24)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裝置,所述下噴嘴與工件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比所述上噴嘴與工件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短。(26)上述(14) (25)中任一項記載的清洗裝置,所述工件是感光鼓基體。發明效果
本發明起到以下的效果。根據上述(I)的清洗方法,從上噴嘴及下噴嘴分別噴射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以使在下清洗液噴到工件的下表面時上清洗液必定噴到工件的由上表面及外周面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從而能夠防止工件上浮。由此,能夠可靠地清洗工件的下表面,還能夠防止工件的下表面損傷。根據上述(2)的清洗方法,從上噴嘴及下噴嘴分別噴射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以使上清洗液和下清洗液互不幹涉,從而能夠分別提高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的清洗力。根據上述(3)的清洗方法,從上噴嘴噴射的上清洗液的噴射流量比從下噴嘴噴射的下清洗液的噴射流量大,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工件上浮。根據上述(4)的清洗方法,即使工件是小直徑的筒狀,也能夠清洗該工件的整個面,即工件的上表面、外周面、下表面及內周面。根據上述(5)的清洗方法,通過上噴嘴及下噴嘴分別包括扁平噴霧噴嘴,從上噴嘴 及下噴嘴分別扇形膜狀地噴射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從而能夠分別進一步提高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的清洗力。根據上述(6)的清洗方法,通過從上噴嘴及下噴嘴分別噴射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以使上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和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互相平行,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上清洗液和下清洗液幹涉,進而,能夠高效地清洗工件,還能夠實現清洗裝置的小型化。根據上述(7)的清洗方法,能夠統一清洗多個工件。根據上述(8)的清洗方法,能夠用上清洗液可靠地清洗工件的上表面及外周面,即使工件是筒狀也能夠可靠地用下清洗液清洗該筒狀工件的下表面及內周面。根據上述(9)的清洗方法,在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的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多個工件的情況下,能夠用從一個上噴嘴噴射的上清洗液來清洗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由此,能夠高效地清洗工件。根據上述(10)的清洗方法,能夠統一清洗更多的工件,因此能夠高效地清洗工件。根據上述(11)的清洗方法,能夠可靠地實現上述(I)中的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的噴射狀態。根據上述(12)的清洗方法,能夠可靠地清洗工件的下表面。根據上述(13)的清洗方法,能夠清洗作為工件的感光鼓基體。上述(14)的清洗裝置能夠適用於上述(I)的清洗方法。此外,上述(15) (26)的清洗裝置能夠分別適用於上述(2) (13)的清洗方法。
圖I是在清洗工件的途中的狀態下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清洗方法的俯視圖。圖2是從工件的移動方向的前方側觀察到的主視圖。圖3是工件支撐部件的立體圖。圖4是工件的半剖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接下來,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在圖I中,I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清洗裝置,10是工件。如圖4所示,工件10是筒狀,具體描述為圓筒狀。具體地,工件10是鋁或其合金制感光鼓基體,其截面形狀為圓環狀。在清洗工件10時,工件10以其軸Q垂直的方式配置。此外,作為工件10的感光鼓基體,為了能夠在其外周面IOb形成良好的有機感光體層,通過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清 洗裝置I來清洗、然後在其外周面IOb形成有機感光體層,來製造感光鼓。在基體的軸向各端面的周緣部通過切削來施行倒角加工。因此,在基體的各端面附著有由於倒角加工而產生的切削屑(未圖示)。進而,切削屑有時也會附著在基體的外周面和/或內周面,另外,在基體的各端面、外周面IOb及內周面IOd附著有加工油等。為了去除此類切削屑、油等附著物,通過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I的清洗方法來清洗基體。工件10的外徑(直徑)U是例如l(T50mm,其壁厚t是例如O. 5 2. 0mm。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I是統一噴霧清洗多個工件10的裝置,具備統一支撐多個工件10的工件支撐部件7、多個上噴霧噴嘴2、多個下噴霧噴嘴4和驅動單元8等。如圖3所示,工件支撐部件7具有水平狀配置的棒狀的工件載置部7a ;和在該工件載置部7a以立起狀設置的多個棒狀的工件保持部7b。工件載置部7a的截面形狀是圓形狀。在工件裝載部7a上,工件10以其軸Q鉛垂的方式配置。工件保持部7b通過從工件10的下端開口 IOf插入以軸Q鉛垂的方式配置的工件10的中空部IOg中,從而保持工件10的姿勢以使工件10不會傾倒。而且,工件10在工件保持部7b從工件10的下端開口 IOf插入工件10的中空部IOg中的狀態下被載置於工件載置部7a上,由此工件10以其軸Q鉛垂的方式被支撐於工件支撐部件7。在如上述那樣支撐工件10的狀態下,工件10的下表面IOc與工件載置部7a線狀地抵接,並且工件10的下端開口 IOf沒有被工件載置部7a完全封閉,即向下方開放。此外,工件10的上端開口 IOe向上方開放。工件在載置部7a的直徑設定為比工件10的內徑小,例如,相對於工件10的內徑設定為O. 6 O. 8倍的範圍內。此夕卜,在圖I中,省略圖示了工件支撐部件7。如圖2所示,上噴霧噴嘴2配置於工件10的上側且向下噴射清洗液3。在本說明書中,將從該上噴嘴2噴射的清洗液3稱為「上清洗液3」。下噴霧噴嘴4配置於工件10的下側且向上噴射清洗液5。本說明書中,將從該下噴嘴4噴射的清洗液5稱為「下清洗液5」。上清洗液3噴到工件10的上表面10a、外周面IOb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上部)上從而清洗這些面10a、10b、10d。下清洗液5噴到工件10的下表面IOc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下部)上從而清洗這些面10c、10d。即、工件10的內周面IOd由從工件10的上端開口 IOe進入工件10的中空部IOg的上清洗液3和從工件10的下端開口 IOf進入工件10的中空部IOg的下清洗液5來清洗。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皆包含水、脫脂劑等,其溫度設定為例如4(T70°C範圍內。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上噴嘴2及下噴嘴4的配置位置分別固定。進而,上噴嘴2包括將上清洗液3噴射成扇形膜狀地的扁平噴霧噴嘴。另外,同樣地,下噴嘴4包括將下清洗液5噴射成扇形膜狀的扁平噴霧噴嘴。驅動單元8使多個工件10統一地向水平方向的一個方向M移動,包括電動致動器、流體壓力缸(例如,液壓缸、氣壓缸)等。而且,如圖2所示,該驅動單元8的驅動部與工件支撐部件7連接,使支撐多個工件10的工件支撐部件7向預定方向M移動,從而使多個工件10統一地向預定方向M移動。而且,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I構成為,通過在分別從上噴嘴2及下噴嘴4噴射出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狀態下、由驅動單元8使工件10向預定方向M移動,從而用上清洗液3來清洗工件10的上表面IOa及外周面IOb中的至少上表面10a、並且用下清洗液5來清洗工件10的下表面10c,進而,構成為,分別從上噴嘴2及下噴嘴4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以使在下清洗液5噴到工件10的下表面IOc時上清洗液3必定會噴到工件10的由上表面IOa及外周面IOb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用上清洗液3來清洗工件10的上表面IOa及外周面10b。接著,在下面就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I的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如圖I所示,在俯視時,工件10基於驅動單元8的工件的移動方向M及其正交方向N上等間隔地排列配置為多行及多列,即矩陣狀配置。在該工件矩陣狀配置中,將多個工 件10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上排列成一列而構成的工件組設為「工件行15」,將多個工件10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排列成一列而構成的工件組設為「工件列16」。在本實施方式中,工件行15的全部行數為12行,工件列16的全部列數為12列,即12行X 12列。因此,工件10的全部數量為144個。進而,在該工件矩陣狀配置中,工件行15中的工件10、10間的間距Pl和工件列16中的工件10、10間的間距P2設定為互相相等,優選的是,相對於各工件10的外徑U,設定為
1.5 2.5倍的範圍內。 上噴嘴2及下噴嘴4,在俯視時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多個交替地等間隔排列配置成一列。因此,上噴嘴2的配置位置和下噴嘴4的配置位置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錯開。而且,在將如上述那樣多個上噴嘴2及下噴嘴4交替地排列成一列而構成的噴嘴組設為「噴嘴列6」,該噴嘴列6還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上等間隔地配置多列。在本實施方式中,噴嘴列6的全部列數為4列。在俯視時,噴嘴列6中的上噴嘴2及下噴嘴4間的間距P4相對於工件列16中的工件10、10間的間距P2設定為1/2倍。進而,在俯視時,各下噴嘴4配置於通過驅動單元8而移動的工件的移動區域Z的內側,具體描述為,配置於工件的移動區域Z的內側的寬度方向中間位置。另一方面,在俯視時,各上噴嘴2配置於工件的移動區域Z的外側,具體描述為,配置於工件列16中的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10、10間的中間位置。另外,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四個)噴嘴列6、6間的間距P3相對於工件行15中的工件10、10間的間距Pl設定為2 11倍的範圍內,在本實施方式中P3相對於Pl設定為3倍。各上噴嘴2及下噴嘴4配置成,從各上噴嘴2噴射的上清洗液3的噴射擴散方向H和從各個下噴嘴4噴射的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方向J互相平行。即、各上噴嘴2及各下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以使上清洗液3的噴射擴散方向H和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方向J互相平行。這裡,如上所述,在俯視時,上噴嘴2的配置位置和下噴嘴4的配置位置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錯開,因此即使從各上噴嘴2及各下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也不會互相直接幹涉,即、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不會互相直接碰撞。
進而,從各上噴嘴2及各下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以使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方向H、J皆相對於工件的移動方向M為傾斜方向。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方向H、J相對於工件的移動方向M所成的角度α、α皆優選設定為25 80°的範圍內,具體地,α、α皆設定為例如45°。從各上噴嘴2噴射的上清洗液3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Vl設定為比從各下噴嘴4噴射的下清洗液5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V2大(S卩、Vl > V2)。優選地,Vl相對於V2設定為I. 5^3. O倍的範圍內。具體地,Vl設定為例如4. 5^39L/min的範圍內,V2設定為例如3 13L/min的範圍內。如圖2所示,從各上噴嘴2噴射的上清洗液3的噴射擴散角度Θ I設定為比從各下噴嘴4噴射的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角度Θ2小(S卩、Θ1< Θ2)。優選,Θ2相對於Θ1設定為I. 2 3. 2倍的範圍內。具體地,Θ I設定為例如25飛5°的範圍內,Θ 2設定為例如40 80°的範圍內。
進而,各下噴嘴4與工件10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S2設定為比各上噴嘴2與工件10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SI短(S卩、S2 < SI)。優選,SI相對於S2設定為3 7倍的範圍內。具體地,S2設定為例如l(T45mm的範圍內,SI設定為例如7(Tl50mm的範圍內。通過這樣將S2設定為比SI短,換言之SI設定為比S2長,從而如圖I所示,在俯視時,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各上噴嘴2噴射的上清洗液3的噴射擴散寬度W設定為比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各下噴嘴4噴射的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寬度Y大。具體描述為,上清洗液3的噴射擴散寬度W在工件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的長度Wl相對於工件列16中的工件10、10間的間距P2設定為2倍以上(更具體描述為,2 3倍的範圍)。由此,在從上噴嘴2噴射上清洗液3的狀態下使工件10向預定方向M移動的情況下,上清洗液3噴到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行15、15中的一個工件行15的至少一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一個或兩個)工件10的上表面10a、外周面IOb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上部)和另一工件行15的至少一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一個或兩個)工件10的上表面10a、外周面IOb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上部),並且通過工件10的移動而用上清洗液3清洗工件10的整個上表面10a、整個外周面IOb及整個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整個上部)。另一方面,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寬度Y在工件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的長度Yl相對於工件10的外徑U設定為相等或較長,即相對於工件列16中的工件10、10間的間距P2設定為I倍以上(具體描述為,Γ1. 8倍的範圍)。由此,如圖2所示,在從下噴嘴4噴射下清洗液5的狀態下使工件10向預定方向M移動的情況下,下清洗液5噴到各工件行15中的一個工件10的下表面IOc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下部),並且通過工件10的移動而用下清洗液5清洗工件10的整個下表面IOc及整個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整個下部)。基於驅動單元8的工件10的移動速度是例如8 50mm/s的範圍。工件10的移動距離相對於工件行15中的工件10、10間的間距Pl的2倍的長度設定為相等或較長,優選,設定為Pl X2倍11X3倍的範圍。進而,噴嘴列6中的上噴嘴2及下噴嘴4間的間距P4和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方向H、J相對於工件的移動方向M所成的角度α、α設定為,在下清洗液5噴到工件10的下表面IOc時,在俯視時從在噴射該下清洗液5的下噴嘴4的兩側配置的兩個上噴嘴2、2噴射的上清洗液3、3中的至少一方必定噴到該工件10的由上表面IOa及外周面IOb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接下來,在下面就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I的工件10的清洗方法進行說明。如圖3中雙點劃線所示,由清洗裝置I的工件支撐部件7支撐多個工件10以使其軸Q為鉛垂。由此,在俯視時,多個工件10配置成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及其正交方向N上排列多行及多列而成的矩陣狀。接著,從清洗裝置I的各上噴嘴2向下扇形膜狀地噴射上清洗液3,並且從各下噴嘴4向上扇形膜狀地噴射下清洗液5。而且,在維持該狀態的情況下,通過驅動單元8經由工件支撐部件7使多個工件10統一向預定方向M移動。於是,如圖I所示,上清洗液3噴到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行15、15中的一個工件行15的至少一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一個或兩個)工件10的上表面10a、外周面IOb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上部)和另一工件行15的至少一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一個或兩個)工件10的上表面10a、外周面IOb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上部),並且通過工件10的移動來用上清洗液3清洗工件10的整個上表面10a、整個外周面IOb及整個內周面IOcK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整個上部)。與此同時,下清洗液5噴到各工件行15中的一個工件10的下表面IOc及內周面IOcK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下部),並且通過工件10的移動來用下清洗液5清洗工件10的整個下表面IOc及內周面IOd(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整個下部)。將以上工序稱為「清洗工序」。在該清洗工序中,在下清洗液5噴到工件10的下表面IOc時,在俯視時從在噴射該下清洗液5的下噴嘴4的兩側配置的兩個上噴嘴2、2噴射的上清洗液3、3中的至少一方必定噴到該工件10的由上表面IOa及外周面IOb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夠由下清洗液5向工件下表面IOc的撞擊力(碰撞力)來防止工件10上浮的不良情況。由此,能夠可靠地清洗工件10的下表面10c,而且能夠防止由於工件10的下表面IOc碰到工件支撐部件7的工件載置部7a而導致的工件下表面IOc的損傷。進而,通過從上噴嘴2及下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以使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互不幹涉,從而能夠分別提高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清洗力。進而,通過從上噴嘴2噴射的上清洗液3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Vl比從下噴嘴4噴射的下清洗液5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V2大,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工件10的上浮。 進而,工件10是筒狀(具體描述為,圓筒狀),且其軸Q鉛垂地配置,在清洗工序中,用上清洗液3來清洗工件10的上表面10a、外周面IOb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上部),並且用下清洗液5清洗工件10的下表面IOc及內周面IOd (具體描述為,內周面IOd的上部)。由此,即使工件10是小直徑的筒狀(圓筒狀),也能夠清洗該工件10的整個面,即工件10的上表面10a、外周面10b、下表面IOc及內周面10d。進而,上噴嘴2及下噴嘴4分別包括扁平噴霧噴嘴,在清洗工序中,從上噴嘴2及下噴嘴4分別扇形膜狀地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因此,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向工件10的撞擊力比從全方位噴霧噴嘴噴射的清洗液向工件10的撞擊力高。由此,能夠進一步分別提高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清洗力。
進而,通過從上噴嘴2及下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以使上清洗液3的噴射擴散方向H和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方向J互相平行,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幹涉,而且,能夠使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互相接近地噴射,由此,能夠高效地清洗工件10,還能夠實現清洗裝置I的小型化。進而,在俯視時,工件10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排列配置多個,並且上噴嘴2和下噴嘴4在工件10的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交替地排列配置多個,因此能夠統一清洗多個工件10。進而,在俯視時,上噴嘴2配置於工件的移動區域Z的外側,另一方面,下噴嘴4配置於工件的移動區域Z的內側,所以能夠用上清洗液3可靠地清洗工件10的上表面IOa及外周面10b,即使工件10是小直徑的筒狀(圓筒狀)也能夠可靠地用下清洗液5清洗該工件10的下表面IOc及內周面10d。進而,在清洗工序中,從上噴嘴2及下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以使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方向H、J皆相對於工件的移動方向M成為傾斜方 向,因此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的正交方向N上排列多個地配置了工件10的情況下,能夠用從一個上噴嘴2噴射出的上清洗液3來清洗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10、10。由此,能夠高效地清洗工件10。進而,在俯視時,工件10在工件的移動方向M及其正交方向N上排列多個而配置為多行及多列,在清洗工序中,噴射上清洗液3以使上清洗液3噴到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行
15、15中的一個工件行15的至少一個工件10和另一工件行15的至少一個工件10,因此能夠統一清洗更多的工件10,因此能夠更高效地清洗工件10。另外,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上噴嘴2噴射的上清洗液3的噴射擴散寬度W比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下噴嘴4噴射的下清洗液5的噴射擴散寬度Y大,從而能夠可靠地實現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噴射狀態,即從上噴嘴2及下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以使在下清洗液5噴到工件10的下表面IOc時上清洗液3必定噴到工件10的由上表面IOa及外周面IOb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進而,下噴嘴4與工件10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S2比上噴嘴2與工件10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Si短,因此能夠可靠地清洗工件10的下表面10c。另外,工件10是感光鼓基體,所以能夠清洗作為工件10的感光鼓基體。特別地,作為工件10的基體通過將其軸設為鉛垂地配置從而使基體的軸向兩端面分別成為上表面及下表面,因此能夠可靠地清洗附著有切削屑的基體的兩端面而將切削屑可靠地去除。雖然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能夠進行各種變化。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分別固定上噴嘴2及下噴嘴4的配置位置的狀態下使工件10移動的方式,來進行工件10的清洗,但是,在本發明中,此外,還可以通過在固定了工件10的配置位置的狀態下使上噴嘴2及下噴嘴4移動的方式來進行工件10的清洗。當然,在本發明中,工件10也可以是感光鼓基體以外的部件。本申請要求於2010年5月24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的特願2010-118371號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公開內容原樣地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應當認識到的是,此處所使用的術語和表述僅用於進行說明而不用於限定性解釋,也不排除這裡所示且描述的特徵事項的任何等同物,還允許本發明要求保護的方案的範圍內的各種變形。雖然本發明能夠以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但是,該公開應視為提供本發明的原理性實施例,這些實施例並不意圖將本發明限定於這裡記載和/或圖示的優選實施方式,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在這裡記載了很多圖示實施方式。雖然此處記載了幾個本發明的圖示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處記載的各種優選實施方式,也包括具有由所謂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基於該公開內容能夠認識到的等同要素、修改、刪除、組合(例如、跨各種實施方式的特徵組合)、改進和/或變化的所有實施方式。請求保護的限定事項應基於在該保護方案中使用的術語來廣泛地解釋,不應限定於本說明書或本申請的程序中記載的實施例,此類實施例應解釋為非排他的。例如,在公開內容中,「優選」這一術語是非排他的術語,意指「理想但不限定」。在該公開內容及本申請的程序中,裝置加功能或步驟加功能的限定事項涉及特定保護方案的限定事項,僅在a)明確記載為「用於· · 的裝置」或「用於· · 的步驟」,並且b)明確記載了與其對應的功能,且c)沒有提及確保該結構的結構、材料或行為這些全部條件盡存在於該限定事項的情況 下適用。在該公開內容及本申請的程序中,「本發明」或「發明」這一術語有時用作談及其公開範圍內的一個或多個側面的術語。該本發明或發明這一術語不應當作為識別臨界的術語而不適當地解釋,也不應作為在全部側面即所有實施方式的範圍內適用的術語而不適當地解釋(g卩、應當認識到本發明具有多個側面及實施方式),且不應不適當地解釋以限定本申請或保護方案的範圍。在該公開內容及本申請的程序中,「實施例」這一術語也在記載任意側面、特徵、工藝或步驟、其任意組合和/或其任意部分等的情況下使用。在幾個實施例中,有時各種實施方式包括重複的特徵。在該公開內容及本申請的程序中,有時使用「e.g.,」、「NB」這些省略字,分別意指「例如」、「請注意」。產業上的應用可能性本發明能夠用於感光鼓基體等工件的清洗方法及清洗裝置。附圖標記說明I :清洗裝置2 :上噴霧噴嘴3:上清洗液4:下噴霧噴嘴5:下清洗液6:噴嘴列7:工件支撐部件10 :工件IOa:上表面IOb :外周面IOc :下表面IOd:內周面15 :工件行16 :工件列
Μ:工件的移動方向N:工件移動方向的正交方向Z :工件的移動區域 SI :上噴嘴與工件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S2 :下噴嘴與工件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
權利要求
1.一種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包括清洗工序,該清洗工序中,通過在從配置於工件上側的上噴霧噴嘴向下噴射上清洗液且從配置於工件下側的下噴霧噴嘴向上噴射下清洗液的狀態下,使工件相對於所述上下兩噴嘴相對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從而用所述上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上表面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上表面,並且用所述下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下表面, 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在下清洗液噴到工件的下表面時上清洗液必定噴到工件的由上表面及外周面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的配置位置與所述下噴嘴的配置位置錯開, 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上清洗液與下清洗液互不幹涉。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從所述上噴嘴噴射的所述上清洗液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比從所述下噴嘴噴射的所述下清洗液的平均單位時間的噴射流量大。
4.根據權利要求廣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工件是筒狀的且配置為使其軸鉛垂, 在所述清洗工序中,用所述上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上表面、外周面及內周面,並且用所述下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下表面及內周面。
5.根據權利要求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包括扁平噴霧噴嘴, 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扇形膜狀地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在俯視時,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所述上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和所述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方向互相平行。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俯視時,工件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的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多個,並且 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和所述下噴嘴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交替排列配置多個。
8.根據權利要求5 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俯視時,所述上噴嘴配置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區域的外側,另一方面,所述下噴嘴配置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區域的內側。
9.根據權利要求5 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在俯視時,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上清洗液及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撒方向皆相對於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成為傾斜方向。
10.根據權利要求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俯視時,工件在所述工件的相對移動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為多行及多列, 在所述清洗工序中,噴射所述上清洗液,以使所述上清洗液噴到互相相鄰的兩個工件行中的一個工件行的至少一個工件和另一工件行的至少一個工件。
11.根據權利要求5 1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所述上噴嘴噴射的所述上清洗液的噴射擴撒寬度比工件配置位置處的從所述下噴嘴噴射的所述下清洗液的噴射擴散寬度大。
12.根據權利要求f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下噴嘴與工件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比所述上噴嘴與工件之間的鉛垂方向的距離短。
13.根據權利要求f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工件是感光鼓基體。
14.一種清洗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上噴霧噴嘴,其配置於工件的上側並且向下噴射上清洗液; 下噴霧噴嘴,其配置於工件的下側並且向上噴射下清洗液;和 驅動單元,其使工件相對於所述上下兩噴嘴相對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動, 該清洗裝置構成為,通過在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的狀態下,由所述驅動單元使工件相對移動,從而用所述上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上表面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上表面並且用所述下清洗液清洗工件的下表面, 從所述上噴嘴及所述下噴嘴分別噴射所述上清洗液及所述下清洗液,以使在下清洗液噴到工件的下表面時上清洗液必定噴到工件的由上表面及外周面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
全文摘要
清洗方法包括清洗工序,該清洗工序中通過在從配置於工件(10)上側及下側的上噴霧噴嘴(2)及下噴霧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的狀態下,使工件(10)相對於上下兩噴嘴(2、4)相對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從而用上清洗液(3)清洗工件(10)的上表面(10a)及外周面(10b)中的至少上表面(10a),並且用下清洗液(5)清洗工件(10)的下表面(10c)。在清洗工序中,從上噴嘴(2)及下噴嘴(4)分別噴射上清洗液(3)及下清洗液(5),以使在下清洗液(5)噴到工件(10)的下表面(10c)時上清洗液(3)必定噴到工件(10)的由上表面(10a)及外周面(10c)構成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
文檔編號G03G5/10GK102905803SQ20118002537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4日
發明者渡邊朋宏, 砂冢路哉, 柳川勉 申請人:昭和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