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減速器殼體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4:38:25 3
專利名稱:主減速器殼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車輛減速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主減速器殼體。
背景技術:
目前的驅動橋總成主減速器殼體的降重設計不夠完善,普通的減速器殼體通常通過增加殼體的厚度以加強減速器殼體的機械強度,ー些位置沒有進行有效減薄或者去除材料,導致減速器殼體的結構設計不夠合理。目前大部分主減速器殼體通常採用球墨鑄鐵或球墨鑄鋼為材料,在降低重量和簡化工藝之間沒有形成最優化的方案,造成舊結構減速器殼體重量過大,影響驅動橋總成整體重量和整車自重,以至於増加了車輛的油耗,或則在相同油耗的情況下降低了車輛的運載能力。另ー方面,目前在解決減速器軸承的潤滑問題上,通常需要專門將減速器殼體拆開後在減速器軸承上添加用於潤滑的油,操作十分的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減輕車輛減速器重量,能夠利用減速器齒輪飛濺的廢油給減速器軸承充當潤滑劑的主減速器殼體。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主減速器殼體,包括相連接的箱體和箱蓋。所述箱體和所述箱蓋上設置有加強筋。所述箱蓋內部表面設置有凹陷結構。進ー步地,所述箱體內部設置有油槽。進ー步地,所述箱體與所述箱蓋連接而形成的盒體上側外表面還設置有帶螺紋孔的第一凸臺。進ー步地,所述第一凸臺至少為四個。進ー步地,所述箱體和所述箱蓋採用高強度鋁合金材料。進ー步地,所述箱體上側外表面設置有所述加強筋。所述箱體的前側外表面設置有油量觀察孔和所述加強筋。所述箱體右側外表面設置有帶螺紋孔的第二凸臺。所述箱體右側內表面設置有第一導油孔、所述加強筋。所述箱蓋外側表面設置有帶螺紋孔的第三凸臺和寬筋。所述箱蓋內側表面設置有凹陷結構和所述加強筋。進ー步地,所述箱體內還設置有第三導油孔、第四導油孔。所述第三導油孔、第四導油孔分別與所述油槽連接。進ー步地,所述寬筋內設置有第二導油孔。所述第二導油孔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三導油孔與所述油槽連接。本申請提供的鑄造鋁合金主減速器殼體總成結構,在保證足夠強度的前提下,有效的減輕了重量。在運輸車總重量不變的前提下,降低車體自身重量,有效的增加了車輛的裝載能力,充分發揮了車輛的運輸功能。另ー方面,本申請提供的主減速器殼體,能夠利用減速器齒輪飛濺的潤滑油給減速器軸承充當潤滑剤。
圖I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主減速器殼體總成結構的軸側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箱體右側外表面向視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箱體內部結構剖視圖(沿圖2中的A-A方向)。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箱體右側內表面向視圖。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箱蓋內側表面向視圖。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箱蓋外側表面向視圖。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寬筋剖視圖。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主減速器應用實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f圖7,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主減速器殼體的外部表面和內部表面設置有加強筋。殼體內部表面設置有凹陷結構24。殼體內部設置有油槽16。參見圖1,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主減速器殼體,包括箱體I和箱蓋2。箱體I和箱蓋2通過連接件(螺母3和雙頭螺柱4)連接。箱體I與箱蓋2連接而形成的盒體上側外表面上設置有至少四個(如4個或8個)帶螺紋孔6的第一凸臺5。箱體I和箱蓋2均採用高強度鋁合金材料。下面進ー步的介紹箱體I和箱蓋2內外表面的結構參見圖1,箱體I上側外表面8設置有多條(如8條)加強筋11。箱體I的前側外表面7設置有油量觀察孔12和多條(如8條)加強筋11。參見圖2,箱體I右側外表面設置有帶螺紋孔15的第二凸臺14。參見圖4,箱體I右側內表面設置有第一導油孔19、多條(如6條)加強筋11。參見圖3,箱體I內還設置有第三導油孔17和第四導油孔18。第三導油17、第四導油孔18分別與油槽16連接。參見圖6,箱蓋2外側表面9設置有帶螺紋孔22的第三凸臺21和寬筋25。參見圖3和圖7,寬筋25內還設置有第二導油孔26,第二導油孔26通過第三導油孔17與油槽16連接。參見圖5,箱蓋2內側表面設置有凹陷結構24和多條(如8條)加強筋11。下面對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主減速器殼體相關部件的工作原理進行簡單的說明參見圖f圖8,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主減速器殼體通過在主減速器殼體的內外表面設置多條加強筋、在殼體內部設置凹陷結構、以及箱體I和箱蓋2採用高強度鋁合金材料,在保證主減速器殼體的機械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大大減小了主減速器殼體的重量。第一凸臺5可以利用螺栓或螺柱將主減速器殼體固定在車體上。第二凸臺14和第三凸臺21用於安裝減速器的盤式制動器制動鉗。主減速機殼體內部設置的油槽16用於收集主減速器的動螺旋錐齒輪飛濺的油,油槽16中的油通過第二導油孔26流至主減速器輸入端軸承10b。油槽16中的油通過第三導油孔17流至主減速器輸入端軸承10b,油槽16中的油通過第四導油孔18流至主減速器輸出端左側軸承10a。另外,第一導油孔19將主減速器的動螺旋錐齒輪飛濺的油直接導入到主減速器輸出端右側軸承10c。本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針對運輸車主減速器性能要求,在保證足夠強度的前提下,通過減小主減速器殼體的重量,有效的減輕了車輛的總重量,提升了車輛的運載能力。[0028]2、本申請提供的主減速器殼體,能夠利用減速器齒輪飛濺的潤滑油給減速器軸承充當潤滑劑,保證了主減速器軸承潤滑度。最後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以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實例對本申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申請 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申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主減速器殼體,其特徵在於,包括相連接的箱體和箱蓋;所述箱體和所述箱蓋上設置有加強筋; 所述箱蓋內部表面設置有凹陷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主減速器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內部設置有油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主減速器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與所述箱蓋連接而形成的盒體上側外表面還設置有帶螺紋孔的第一凸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主減速器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凸臺至少為四個。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主減速器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和所述箱蓋採用高強度鋁合金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主減速器殼體,其特徵在幹,所述箱體上側外表面設置有所述加強筋; 所述箱體的前側外表面設置有油量觀察孔和所述加強筋; 所述箱體右側外表面設置有帶螺紋孔的第二凸臺; 所述箱體右側內表面設置有第一導油孔和所述加強筋; 所述箱蓋外側表面設置有帶螺紋孔的第三凸臺和寬筋; 所述箱蓋內側表面設置有凹陷結構和所述加強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主減速器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內還設置有第三導油孔和第四導油孔; 所述第三導油孔、第四導油孔分別與所述油槽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主減速器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寬筋內設置有第二導油孔; 所述第二導油孔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三導油孔與所述油槽連接。
專利摘要本申請涉及車輛主減速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主減速器殼體。所述殼體外部表面和內部表面設置有加強筋;所述殼體內部表面設置有凹槽;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油槽。本申請提供的主減速器殼體,在保證足夠強度的前提下,有效的減輕了重量,有效的增加了車輛的裝載能力。另一方面,本申請提供的主減速器殼體,能夠利用減速器齒輪飛濺的潤滑油給減速器軸承充當潤滑劑。
文檔編號F16H57/032GK202629029SQ20122023081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鄭建輝, 黃建忠, 餘春曉, 王新鄖 申請人:湖北航天技術研究院特種車輛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