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6:16:10 1
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包括多個前立柱、多個後立柱、多個前底腳板和多個後底腳板;前立柱與光伏組件連接;前立柱與前底腳板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位點與前立柱處於同一縱向平面;後立柱與後底腳板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位點與後立柱處於同一縱向平面;後立柱側壁與前立柱側壁貼合在一起通過螺栓連接。本實用新型利用前立柱和後立柱直接螺栓固定,配合其二者與前後底腳板錯開焊接的方式使得整個支架無轉接件和中立柱,不僅實現更好的固定效果,使生產周期大幅縮短,安裝程序簡便快捷,大幅節省了生產成本及人工成本。
【專利說明】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支架,具體地說是一種應用於大型光伏電站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大型光伏電站所使用的光伏支架種類很多,有採用鋼板冷拉成C型材作為結構件,也有採用角鋼型材作為結構件的。而且根據光伏發電系統容量、材料特性、鋼結構特性的不同,光伏支架的結構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固定傾角、可旋轉傾角、跟蹤式傾角等。併網電站組件傾角固定通常採用C型鋼作為結構件的支架應用極為廣泛,因為C型鋼的型材支架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對於工期緊的併網電站項目能夠解決支架安裝的工程進度問題。
[0003]現有技術的光伏固定支架結構如圖1所示,前立柱I』與光伏組件6連接,還包括垂直於地面設置的後立柱2』,與地面呈傾斜角度設置的中立柱3』,後立柱2』和中立柱3』均通過轉接件4』與前立柱I』連接,中立柱3』與後立柱2』之間也通過轉接件4』連接,前立柱I』與腳板5』之間也通過轉接件4』連接。該現有技術立柱使用的鋼材均為高度為50mm的C型鋼。如此設計存在很多缺陷,過多轉接件的使用及三個立柱的設計使安裝程序變得複雜,製造周期長,安裝工期長,項目效率降低,成本高;轉接件和立柱之間通過螺栓連接,長期使用後,尤其在環境惡劣的地方,使用壽命短,容易鬆動,後期維護成本較高。
[0004]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研究的熱點。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出一種通過巧妙的結構設計而實現結構簡單、安全可靠、製造及安裝周期大幅縮短、批量化生產程度高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包括多個前立柱、多個後立柱、多個前底腳板和多個後底腳板;所述前立柱與光伏組件連接;所述前立柱與前底腳板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位點與所述前立柱處於同一縱向平面;所述後立柱與後底腳板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位點與所述後立柱處於同一縱向平面;所述後立柱側壁與前立柱側壁貼合在一起通過螺栓連接。
[0008]所述前底腳板和後底腳板處於水平面位置,所述前立柱與前底腳板之間傾斜連接,所述後立柱與後底腳板之間傾斜連接。
[0009]所述前立柱和前底腳板之間呈35度角傾斜連接,所述後立柱與後底腳板之間呈55度角傾斜連接。
[0010]所述前立柱與後立柱之間呈直角連接。
[0011]所述光伏組件和前立柱之間通過至少兩根通長檁條安裝在一起。
[0012]所述光伏組件呈兩排20列布置,組件與組件之間間隙為10?20mm。
[0013]所述前底腳板和後底腳板與地面或固定基臺通過螺栓連接。
[0014]所述前立柱與前底腳板焊接連接;所述後立柱與後底腳板焊接連接。
[0015]所述後立柱之間還設有拉筋。
[0016]所述前立柱和後立柱均採用C型鋼,該C型鋼的寬度為40mm,高度為70mm。
[0017]本實用新型利用前立柱和後立柱直接螺栓固定,配合其二者與前後底腳板錯開焊接的方式使得整個支架無轉接件和中立柱,不僅可以實現更好的固定效果,使生產周期大幅縮短,安裝程序簡便快捷,大幅節省了生產成本及人工成本。本實用新型採用高度為70mm的C型鋼製作前後立柱,配合結構設計,可以實現非常好的固定效果,使用壽命長,後期維護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20]圖3為圖2中A-A部剖視圖;
[0021]圖4為前立柱與前底腳板焊接位點圖;
[0022]圖5為後立柱與後底腳板焊接位點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後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圖2至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該支架包括多個前立柱1、多個後立柱2、多個前底腳板3和多個後底腳板4 ;前立柱I與光伏組件6連接;前立柱I與前底腳板3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位點與所述前立柱I處於同一縱向平面;後立柱2與後底腳板4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位點與後立柱2處於同一縱向平面;後立柱2側壁與前立柱I側壁貼合在一起通過螺栓5連接。
[0025]前底腳板3和後底腳板4處於水平面位置,前立柱I與前底腳板3之間呈35度角傾斜焊接連接,後立柱2與後底腳板4之間呈55度角傾斜焊接連接。前立柱I與後立柱2之間呈直角連接。後立柱2之間還設有拉筋9。
[0026]光伏組件6和前立柱I之間通過兩根通長檁條7安裝在一起。
[0027]光伏組件6呈兩排20列布置,組件與組件之間間隙為10?20mm。
[0028]前底腳板3和後底腳板4與地面或固定基臺8通過螺栓連接。
[0029]前立柱I和後立柱2均採用C型鋼,該C型鋼的寬度為40mm,高度為70mm。
[0030]在本實用新型中,前立柱I和後立柱2之間側壁緊貼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其固定力不僅包括螺栓緊固力,還包括前後立柱側壁之間的摩擦力,二力結合使固定效果增效。前立柱I與前底腳板3焊接位點和後立柱2與後底腳板4焊接位點配合上述固定方式設計;使固定效果更佳。如此巧妙的結構設計,可以省去現有技術中的轉接件。以一個大型光伏發電站為例,其是由許多個1麗光伏方陣組成,每個10KWP容量單元,組件40塊,選用2排20列布置,如果將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節省32個轉接件。
[0031]本實用新型中,前立柱和後立柱的角度設計及採用的型材,可以省去現有技術中的中立柱,同時可以達到比現有技術更好的固定效果。上述結構設計使生產周期大幅縮短,生產成本降低,減少了安裝環節,節省了人力成本,同時固定效果及使用壽命優於現有技術,給光伏項目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前立柱、多個後立柱、多個前底腳板和多個後底腳板;所述前立柱與光伏組件連接;所述前立柱與前底腳板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位點與所述前立柱處於同一縱向平面;所述後立柱與後底腳板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位點與所述後立柱處於同一縱向平面;所述後立柱側壁與前立柱側壁貼合在一起通過螺栓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底腳板和後底腳板處於水平面位置,所述前立柱與前底腳板之間傾斜連接,所述後立柱與後底腳板之間傾斜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立柱和前底腳板之間呈35度角傾斜連接,所述後立柱與後底腳板之間呈55度角傾斜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立柱與後立柱之間呈直角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光伏組件和前立柱之間通過至少兩根通長檁條安裝在一起。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光伏組件呈兩排20列布置,組件與組件之間間隙為10?20m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底腳板和後底腳板與地面或固定基臺通過螺栓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立柱與前底腳板焊接連接;所述後立柱與後底腳板焊接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後立柱之間還設有拉筋。
10.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光伏發電系統固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立柱和後立柱均採用C型鋼,該C型鋼的寬度為40mm,高度為70mm。
【文檔編號】H02S20/00GK204046489SQ201420323692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7日
【發明者】靳飛 申請人:新疆中興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