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的《實踐論》有感範文
2023-09-23 20:50:05 1
《實踐論》是毛澤東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代表著作。下面請繼續閱讀為大家提供的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實踐論》讀後感一
初看毛澤東的實踐論,我看了很久,不是因為難懂,而是裡面的許多觀點讓我聯繫到了自己的人生發展中遇到的一切及自己將來發展的道路。
是啊!人生的發展道路又何嘗不象一個社會的發展,只是範圍縮小了,複雜程度減小了。其實人生的發展也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生產活動決定一切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我們不訪這麼認為我們的學習活動決定一切日常活動,是最基本的行為活動。高爾基談到,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既然學習活動對我們這麼重要,那麼書自然要成為我們自身發展的源泉。現在大學裡很多學長學姐及老師說學習要擺在首要地位,這一說法原來是有依據的。然而進入到大學我們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樣化了。不僅要學習課內的,更要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有的學生重在校內發展自我,有的相反。在校內校外的發展形式又有很多種。因此,基於發展自我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就形同於實踐論中所說的,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活動。然而根據我本人的發展情況來看,與以前相比,已經形成了一個和有主見很有勇氣很有思想的大學生。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從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書本中學到的。校內參加過各種面試,幹過多個社團活動,校外做各種促銷活動和宣傳活動,而且從書上學到許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不僅僅自己,而且發現班上其他許多同學比剛來學校都要強。因此我認為並且更堅定而親身體驗到了,生活活動是有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最終人的能力達到一定高度。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社會生產活動是一步又一步的向前發展的,人們的認識不論對於自然界,還是社會,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認識到這一點,並與人生發展類比,使我更有勇氣去發展自我,因為這裡有哲學的觀點做支撐,無論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困難,發展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是必然的,只要把握好每一個經歷和體會,善於實踐人生。
就拿十二月二十二的國家英語四級說把,當時一口咬定,相信自己會過,而主觀認為自己有把握,並且僥倖的認為只要聽力越過20分,肯定是百分之百通過。另外我很喜歡那句話,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因此在整個認識的過程中,我偏向了唯心主義。只是片面的主觀的認為事態的發展會符合預期的目的,基於思想上,意念上,而忽略了客觀實際的認識,進行實踐性的運作。在考場上出現緊張,做不完,看不懂,那是自然的。實踐論中指出,第一階段的認識只看到各個事物的表象,片面性和外部關係,這是印象認識,感性認識,第二階段是進行理性認識,使認識的過程發生突變,產生概念。此次考試中,從理論上認識本身的情況,因為從時間上看,準備的不夠充分,很少花時間。從動機上來看,我主觀上有強烈的動機,但行動上的動機表現的並不強烈,經常思考其他的問題。再說詞彙量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只是臨時磨槍打仗。基於上面的分析,讓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實踐論裡所說的認識對生產和階級鬥爭的依賴關係這一觀點,並認識到自己面對事物發展只停於表面。毛澤東在文章裡重複了幾遍,著重討論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係及他們的轉化。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否則理性的東西句成了無猿之水,無木之本,以及主觀自生的靠不住的東西,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發展到理性階段。這次四級考試我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這樣很容易形成唯物論中的唯心主義。這次失敗,我要從理性上充分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大的機會通過。列寧同志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把四級考試當作革命,也就是沒有考四級的理性認識就沒有考四級的成功結果。那些存有僥倖心理,甚至作弊的學生都將因為缺少理性認識而沒有實在的實踐而失敗。
最近我終於把自己的人生發展計劃好了。經過一年多的苦思冥想,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切實際。但現想起,那計劃是否一成不變,是否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看了實踐論的基本思想,使我認識到我的人生計劃其實會在不遠的將來變化不斷,一切只有靠自己去協調好,掌握髮展趨勢。毛澤東認為人的認識會受到很多限制,就是這些限制才會導致我們的預期的目的沒有定論。我們只有隨情況的變化而急速變化,時刻做出與事實相符的任務和工作方案,並努力糾正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比如這次考試是我計劃中的關鍵步驟,失敗了只有等明年,因此我必須再次調整我的計劃,或推遲以後的計劃,或在某一時段加大計劃量。一句話,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計劃。就毛澤東說的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要形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總而言之,人生的發展類似社會的發展,他們有著共同的屬性,因而有著類似的發展規律,我們在人生的發展道路上,堅定辨證唯物論的知形統一觀,接受毛澤東的實踐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反覆的發展形式。
《實踐論》讀後感二
從實踐論中,可以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而實踐是用來檢驗理論的。兩者不可分割。如果理論離開了實踐,那理論的正確性便無法知道。當然實踐也不能沒有了理論,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理論的支持,沒有了理論的實踐,只會浪費人力物力。列寧說「實踐高於(理論)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理論只是人們根據前人的經驗,或其自己的推理,而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想要知道一件事的真偽,必須自己動手才能明白,大概毛澤東深知其中的道理,才寫出《實踐論》。想讓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讀完毛澤東的《實踐論》,從中我明白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實踐要注意方法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 《實踐論》讓我懂得對待事情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急不躁、由表及裡、全面觀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繫、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在大學裡學到很多知識,往往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但實際卻不是,一但畢業了,出去找工作才發現學校的知識大多數不適用,所以我現階段在大學不單單只是學知識,還會儘可能找一些機會鍛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實踐是鍛鍊自己能力的最好手段。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穫成功。我個人認為,從建國以來所確定的理論性認識最重要的是在於與時俱進。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來看,我們就要不斷的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認識才能不斷深化,理論才能日趨完善,並形成真理指導實踐。
《實踐論》讀後感三
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直屬團委組織公司團員舉辦讀書活動,推薦《實踐論》與《矛盾論》兩本書,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對於青年朋友提高思想認識有重要作用。《實踐論》是毛澤東在1937年7月寫就的,這一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內存在著兩種錯誤的思想,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都是片面的強調其中一個方面,錯誤的思想使中國革命受了極大的損失。為了揭露兩種思想的危害性,特別是教條主義,毛澤東以重要的《實踐論》做出了正確的思想批判,最終指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可以說,如果沒有毛澤東的《實踐論》,中國革命要走很多彎路,甚至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部著作《實踐論》不論是在中國革命時期指引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還是在當下為社會各個方面提供思想指導,都是極其正確和重要的。《實踐論》是毛澤東對於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對認識的深化運動的深刻理解,即認識和實踐的關係。它包括人們通過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人類的生產活動等)獲得一定的認識,實踐活動的不斷發展又推動人們認識的不斷發展,最終通過實踐才能對人們的認識的真理性進行判斷。通過對兩者相互關係的分析,強調了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將兩者統一起來,才能正確地對待某一問題。
《實踐論》對於人們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在各種社會活動中,要正確對待某一事物、某一問題,就必須按照《實踐論》的方法,不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在人們實際的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發現問題後,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問題可能產生的原因,然後就應該再回到現場根據初步原因再推理後果,分析能夠產生哪種結果,論證之前得出的原因。如果不符合情況,就應該繼續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後才能依據原因解決問題。而如果只是得到一個原因就去解決問題,不去實踐中論證,那可能得出錯誤的原因,根據錯誤的原因去解決問題,非但不能得到解決,反而會產生新的問題。所以,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應該根據《實踐論》中認識和實踐的相互關係,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從實踐中不斷驗證認識的真理性。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才能不斷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通過學習《實踐論》,能夠深刻認識到認識與實踐的重要關係,而且更要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在工作生活中踐行,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從而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讓我們年輕朋友都能學習到《實踐論》的精髓,真正的在實踐中來完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