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方法以及實施該方法的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4:14:30 2
專利名稱:使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方法以及實施該方法的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用經編機例如拉舍爾型經編機和類似設備生產紡織品 的方法。
本發明還涉及實施該方法的經編機以及由該方法生產的產品。
背景技術:
如所公知的,線性經編機設置有多個梳辨,所述多個梳榨設計成用 於攜帶多個紗線握持元件即通常所稱的導紗器。所述梳櫛應該運動使得 與這種導紗器相關聯的紗線能夠正確地餵送到針織機的針上,用於形成 新的織物。
為了完成其針織工作,導紗器梳櫛有兩個基本的運動,即,在各針 的針鉤的前或後的線性運動,常稱作"橫移運動",以及在各針側部的 振動,用於將紗線交替地帶到針鉤的前面和後面,常稱作"擺動"。
此外,已經知道設置有提花裝置的提花類型的導紗器梳辨,所述提 花裝置能相對於所述梳辨的橫移運動,在同向或反向上將每個導紗器單 獨運動額外的針距。
所述提花裝置可以是機械式、壓電式或氣動式。
曰本專利JP63092762( 1986-9-30)介紹了使用分別與各導紗器相關 聯的壓電元件,用於在經編機上形成提花織物。根據所述專利,壓電元 件可在任何時候移動,並且與傳統機械式系統相比其移動速度較高,因 此不管是在導紗器在針鉤前(稱作"針前墊紗"(overlap)的運動)還 是其在針鉤後(稱作"針背墊紗"(imderlap)的運動)時,或者是在 由於梳祁移動(梳祁的水平直移或橫移運動)時,後者在兩個方向上水 平移動。
在這樣的系統中,該系統在圖1中示出了其關鍵部件,通過機械元件例如通過凸輪鏈獲得的凸輪,或通過總是做出相同交替運動的合適形 狀的轉動盤,來預先設定設置有壓電元件的提花導紗器梳櫛的橫移運 動。
上述系統是設置有壓電元件的梳辨與由所述鏈或轉動盤組成的機械 系統的組合得到的,該系統具有諸多缺陷。
事實上,這種系統無論如何都是非常不靈活的,因為導紗器梳櫛僅 能跟隨由凸輪鏈引發的運動,每當人們想在橫移運動過程中改變導紗器 梳櫛的寬度和/或移動順序時,都需要專業人員來更換機械部件,這就意 味著要停機,生產率會降低。
因此,這種系統不允許自由改變導紗器梳祁在橫移運動過程中的移 動寬度,因為該寬度由安裝在機器上的機械凸輪的形狀單一地限定。
此外,由於用於驅動導紗器梳辨的機構的機械構造,可能的移動寬 度很小,並且導紗器梳辨通常來回地移動兩個針距的總寬度,呈彼此跟 隨的兩個分開的移動。
作為本發明一部分的義大利專利申請BS2006A000056 (2006-3-8) 於2008年1月22日在美國授權 〉布為No.US 7,320,233,其公開了不使 用提花類型的壓電元件而是通過線性馬達對針織機的導紗器梳櫛(導紗 握持梳祁)進行控制。所述專利詳細介紹和分析了用於移動導紗器梳祁 的已知系統及其限制,特別是所述的說明書的部分將作為本發明的一部 分來參考。在所述專利中公開的技術方案總是允許導紗器梳辨很迅速和 準確地運動。
使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已知方法包括一系列基本操作步驟,這些 步驟允許生產各種類型的針織組織,例如公知的稱作"編鏈組織"(在 圖2中示出)、"鉤編組織"(在圖2a中示出)、"經緞墊紗"和其他的基 本組織。除了這些基本組織,還可以獲得由導紗器梳祁在針背墊紗和針 前墊紗運動過程中的特定橫移運動與單個提花導紗器的相應獨立運動 相組合增加到橫移運動中或從其中除去而得到的其他組織。從這種運動 的組合得來的兩種已知組織的示例示出在圖2b和2c中。
根據上述與用於移動導紗器梳辨的裝置的不靈活的機械結構相關的內容,很顯然,通過已知方法能夠獲得的組織的種類是有限的,而且這 種方法速度慢、成本昂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提供沒有所述缺陷的使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 方法和經編機來克服現有技術的局限性。
本發明的具體目的是提供以快速經濟的方式製造比現有技術更複雜 和完整的提花花紋織物的方法和相應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能實施所述方法的經編機,該經編機結 構緊湊且元件數量有限,以在所述機器的成本、使用壽命和簡化管理方 面具有優勢。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公開一種極精確的經編機,其各種 元件之間的空隙被最小化,以允許在高速(高動態)下實施所述方法, 並且其操作簡單、成本低。
從下述的描述中將變得更清楚的這些和其他目的根據本發明通過根 據所附權利要求的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方法和經編機來實現。
能通過在附圖公開的優選但不排他的方法和機器的實施方式更清楚 的了解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和優點,所述實施方式公開僅用於說明目的,
在附圖中
圖l示出了現有技術的系統的關鍵部件;
圖2、 2a、 2b和2c示出了已知組織的示例; 圖3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經編機的正視圖4示出用於根據本發明的經編機的提花導紗器梳櫛的控制裝置的 關鍵部分的透視圖,其中所述裝置與提花型導紗器梳櫛的第一端部相關 聯;
圖4a示出與圖4中導紗器梳榨的一組導紗器相關的細節;圖5示出圖4所示裝置的側視圖6示出圖4所示裝置的正視圖,其中馬達根據第一實施變型;
圖7A示出沿圖6的線VII-VII的裝置的截面圖7B示出與圖7A所示裝置相似的裝置,其與導紗器梳櫛的第二端部相關聯;
圖8示出沿圖7A的線VIII-VIII的裝置的截面圖9A示出用於根據本發明的線性經編機的支撐件,其與導紗器梳祁的第一端部相關聯,其中馬達根據第二實施變型;
圖9B示出用於圖9A的線性經編機的支撐件,其與導紗器梳辨的第二端部相關聯;
圖10示出在第一實施變型中圖4所示裝置的線性馬達的三向投影正視圖ll示出與圖IO的線性馬W目關聯的連接板的三向投影正視圖;圖12示在第二實施變型中圖4的裝置的線性馬達的三向投影正視
圖13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編織路徑的示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上述附圖,根據本發明的經編機50包括用於導紗器3梳祁2的控制裝置1、裝置40和傳動裝置20,控制裝置1設置有線性馬達10,線性馬達10適於將附圖標記4表示的橫移直移運動傳遞給導紗器梳櫛2,裝置40用於根據擺動振動來移動導紗器梳辨2,該擺動振動用附圖標記5表示並且基本垂直於所述直移運動,所述傳動裝置20用於將由線性馬達10傳遞的直移運動傳遞給導紗器梳祁2,由此使所述梳櫛2能夠隨著振動而運動。
裝置1的特徵在於傳動裝置20包括與線性馬達10相關聯且一體的第一傳動件21,以及與導紗器梳櫛2能夠一體關聯的第二傳動件24。第一傳動件21還包括第一引導件22,第二傳動件24以可移動的方式接合到第一引導件22內部。
在替換實施方式中,第二傳動件24可具有第一引導件22,且第一傳動件21可以以可移動的方式接合在所述引導件內部。
第 一 引導件22有利地具有基本上彎曲的形狀,以允許導紗器梳櫛2的振動。具體地,第一傳動件21具有至少基本上是彎曲形狀的內部空腔23,以代表第二傳動件24的所述引導件22,如圖5、 7A、 7B和8所示。該元件24又具有與所述內腔23相配的第一端部25,以在所述內腔23內振動並使得能進行振動。
優選地,所述內腔23由第一傳動件21的兩個不同的部分21a限定,適於封閉第二傳動件24的第一端部25。在裝置1的優選變形實現中,內腔23具有四邊形的側部和彎曲的前部,而第二傳動件24具有四邊形的側部和圓形的前部,以在所述內腔23的內部滑動。
傳動裝置20還包括多個球形物28,其在內腔23上位於第一傳動件21和第二傳動件24之間(圖5)。此外,這些裝置20包括多個緊固件29,多個緊固件29適於增加第一傳動件21、第二傳動件24和在(預加載的)內腔23上的球形物28之間的壓力,以使第一傳動件21與第二傳動件24之間的空隙最小。具體而言,緊固件29包括與第一傳動件21相關聯的螺釘,使得它們的中心軸線基本平行於第一傳動件21的軸線,從而保證將所述元件21緊固到馬達10。由於螺釘的作用,在內腔23上第一傳動件21與第二傳動件24之間的距離被最小化,但是通過球形物28的作用保證了兩個元件21、 24之間的徑向滑動。
根據本發明,傳動裝置20還包括緊固到線性馬達10的連接板30,該連接板30在圖11中有具體圖示。因此,第一傳動件21通過所述連接板30與馬達10相關聯,並且緊固件29與連接板30相關聯。
第二傳動件24通過其第二端部26與導紗器梳櫛2 —體地關聯(圖5、 7A和7B)。該元件24還具有中心軸線27,該中心軸線27總是平行於直移運動的方向,也就是平行於笫一傳動件21的中心軸線和馬達IO的軸線。已知,線性馬達10至少具有固定部ll和運動部12。
固定部ll包括線圏,所述線圏適於在電流通過它們時產生電磁場,運動部12包括感應所述磁場的磁體。因此,所述磁場作用於所述磁體的結果是運動部12移動而產生將被傳遞給導紗器梳祁2的直移運動。
因此,是馬達10的運動部12通過傳動裝置20將直移運動傳遞到導紗器梳辨2。事實上,將連接板30或在沒有連接板30時將第一傳動件21緊固到馬達10的運動部12的端部12a。馬達10的運動部12的端部12a因此可以具有任意形狀只要其能夠緊固到連接板30就行,或如果需要,能夠緊固到第一傳動件21。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1的線性馬達IO也可以具有與運動部12相關聯的線圏和與固定部11相關聯的磁體。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個部的相對運動會更困難,因為電源電纜應該與運動部12相關聯,並因此將連續承受偏移和震動。
在裝置1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馬達10是用540V直流電或110V至220V交流電伺服的水平線性鐵心馬達,帶有固定供電電纜(因為它們與馬達10的固定部ll相關聯)。
有利地,馬達10的特徵在於其運動部12基本是T形的,且位於至少兩個固定部ll之間。因此能顯著減小馬達10的整體尺寸,特別是接觸導紗器梳辨2的區域,克服了現有設備由於馬達10的運動部12與導紗器梳祁2之間的巨大尺寸差而引起的重大限制。此外,馬達10能夠通過增大其長度因而增大其縱向延伸而加強,對於固定部11和運動部12都是,以能夠將裝置l用於需要高功率的應用中。在裝置l的優選實施方式中,馬達10的運動部12基本成型為雙T形,通常T形的上部水平部比下部的前向延伸大,仍然是為了最小化馬達10相對於導紗器梳辨2的前部尺寸(圖6、 10和11 )。不過I形的運動部12與前面的一個一樣合適用於減小馬達10與相應的導紗器梳辨2之間的尺寸差,如圖9A、 9B和12所示。應明確指出,馬達IO與相應的導紗器梳辨2之間的前部尺寸差的減小使馬達10能夠保持與相應梳櫛2工作一致。根據本發明,無論馬達10的運動部12的形狀如何,馬達10至少包括用於運動部12的第二滑動引導件13。有利地,馬達10裝備有設置在固定部11和運動部12之間的至少兩個滑動引導件13。所述引導件13具有簡化運動部12相對於固定部11的直移滑動的功能,以4吏它們之間的距離(稱作氣隙)最小,並由此使馬達10的整體尺寸最小,防止所述運動部12隨著馬達10打開或關閉而橫向擺動,因此防止在一些極限情況下線圏與磁體碰撞。通常,馬達10與非常準確的滑動引導件13相關聯,所述滑動引導件13具有球體或遷移交叉、預加載、相對的或類似的輥子。而且,如圖10和12所示,在馬達10的運動部12是T形的情況下,基本上有三個第二滑動引導件13,在運動部12是I形的情況下,則有四個第二滑動引導件13。
此外,裝置1可以包括作用於馬達10的檢測裝置(未圖示),以操縱和控制運動部12相對於固定部11的運動。有利地,這種檢測裝置至少包括一個磁性、光學、可變磁阻等類型的精確的線性位置換能器。
馬達10的固定部11通常錨固在作為也用於馬達10其他部分的支撐框架的殼體上。
在裝置l的優選實施方式中,用於根據振動移動導紗器梳櫛2的裝置40與傳動裝置20相關聯且協作。移動裝置40和傳動裝置20還有利地彼此為一體並且設置在馬達10與導紗器梳櫛2之間。
才艮據本發明,移動裝置40包括支撐件41,支撐件41適於隨著振動圍繞轉達軸線42運動,且至少在第一接合部43上與第二傳動件24滑動地相關聯。
這種支撐件41還包括第二接合部44,第二傳動件24仍然與第二接合部44滑動地相關聯,用於將振動剛性地傳遞給導紗器梳櫛2。
有利地,支撐件41與第二傳動件24通過滑動槽45在第一接合部43和第二接合部44上接合,滑動槽45使第二傳動件24能夠隨著直移運動而運動,即使支撐件41相對於直移是固定的並且只進行振動也是如此。
因此,第二傳動件24基本上可以是L或T形,並且在上述的兩個接合部43、 44上直接連接於導紗器梳櫛2和支撐件41。
在一個可替代的優選實施方式中,裝置1可包括在其笫二端部26上一體地連接到導紗器梳祁2和第二傳動件24的支持件46,優選使第二傳動件24的中心軸線基本平行於導紗器梳祁2的軸線,並且基本垂 直於支持件46的中心軸線(圖4、 5、 6、 7A、 7B、 9A和9B)。因而, 支撐件41在第一接合部43通過槽45連接到支持件46,且在第二接合 部44上仍舊通過槽45連接到第二傳動件24。優選地,裝置1裝備有在 支撐件41的第一接合部43上與支持件46相關聯的第一槽45,並且裝 備有在第二接合部44上與所述支撐件41相關聯的第二槽45。因此,在 這種情況下,兩個槽45彼此相對,如圖7A和7B所示。
如果需要,第二傳動件24與支持件46和支撐件41之間的接合是非 常創新的。因此,應當指出,本發明還能保護具有支撐件41的裝置1, 支撐件41適於進行振動並與傳動件24優選通過槽45在兩個接合部43、 44上接合,以便剛性地嚮導紗器梳樣2傳遞振動並且使得能進行直移運 動,其中傳動件24通過公知的系統例如活節連杆與馬達10相關聯。
根據本發明,在優選的實現變型中裝置l的操作可以如下合成。
線性馬達10通過其運動部12將直移運動通過連接板30傳遞給第一 傳動件21。然後這種直移運動被傳遞給第二傳動件24,其相對於第一 傳動件21的直移是剛性和一體的。第二傳動件24又通過支持件46將 這種直移運動傳遞給導紗器梳櫛2,這兩個部件24、 46剛性連接到該導 紗器梳辨2。由於馬達10傳遞的直移運動,導紗器梳櫛2能進行橫移運 動,因此能夠在每個針的針鉤前進行移動。
橫移運動的同時,導紗器梳櫛2還應進行擺動,以運動到各針的側 部,並且允許正確哏入與各導紗器相關聯的紗線。支撐件41的振動產 生擺動。由於所述支撐件41在第一接合部43和第二接合部44連接到 第二傳動件24和支持件46,所以這種振動被剛性地從支撐件41傳遞給 導紗器梳祁2。而且,第二傳動件24和支持件46在兩個接合部43、 44 通過槽45連接到支撐件41,使導紗器梳辨2能夠相對於所述支撐件41 剛性地擺動,並且同時使第二傳動件24、支持件46和梳櫛2能夠隨著 馬達10所傳遞的直移運動而運動。
本發明的發明點還包括線性針織機50,其特徵在於,該線性針織機 50至少包括一個用於上述導紗器梳櫛2的控制裝置1。
有利地,線性針織機50包括多個所述控制裝置l,因為每個所述裝置1與導紗器梳祁2相關聯,各針織機一般包括多於一個通常為4-10 個的所述梳辨。
根據本發明,在線性針織機50中,各裝置1的馬達10沿徑向設置, 以在基本上平行於導紗器梳祁2的振動平面的平面中基本呈弧形,從而 使得馬達10中的每一個與相應梳祁2之間能夠最大程度的接近,如圖4、 6、 9A和9B所示。
此外,還是為了使馬達10與導紗器梳樣2之間的前部尺寸差最小, 並且允許所述梳祁2基本上與相應的馬達10工作一致,第一組裝置1 (圖9A)與梳辨2的兩個端部2a之一相關聯,而第二組裝置l(圖9B) 與相對的端部2a相關聯。優選地,控制裝置1交替設置在梳櫛2的端 部2a和相對的端部上,如可從圖9A和9B中看到的。
徑向設置的結果是,機器50中的裝置1可具有彼此不同的部件例如 連接板30或第一傳動件21,因為每個裝置1應使其推進和振動的中心 非常靠近線性馬達10的運動部12的軸線,用於平衡壓力。
針織機50包括相對於導紗器梳辨2的數量來說至少數量合適的支持 件46,和至少兩個產生振動的支撐件41。更具體地,這兩個支撐件41 中的一個與裝置1的第二傳動件24中的每一個相關聯,如果需要,也 與支持件46中的每一個相關聯,而另一個在導紗器梳櫛2的端部2a上 相關聯並且和與各裝置l相關聯的那一個相對。同樣地,各導紗器梳櫛 2在兩個端部2a的每一個上至少與兩個支持件46相關聯,並且與中間 支持件46相關聯,以更好地平衡針織機50。
優選地,根據本發明的線性針織機50具有所謂的"門式"構造,並 且用於導紗器梳櫛2的馬達10和控制裝置1均等地位於機器50的兩個 肩部的內側。
下文的介紹既可應用於帶有長度約l米的導紗器梳櫛2的機器,適 合生產緞帶和領帶等,也可應用於帶有長度超過3米的導紗器梳櫛2的 機器,用於編織被服產品(長襪、被單等)。
因此,用於實施本發明所述方法的經編機50包括提花型的第 一導紗 器3梳辨2 (優選多個所述梳祁2 )、適於向第一導紗器3梳榨2傳遞橫移運動的第一線性馬達10 (優選多個馬達10連接到相應的梳辨2 ),第 一線性馬達10構造成至少在對應於針織機的第一預定數量針距的第一 預定寬度與至少對應於第二預定數量針距的第二寬度之間改變第 一導 紗器3梳棉2的移位寬度。
機器50還包括所述裝置40和所述傳動裝置20,所述裝置40用於 根據橫向於直移運動的擺動振動來移動第一導紗器梳祁2,所述裝置20 用於將第一線性馬達10的直移運動傳遞給第一導紗器梳櫛2,由此使得 能進行振動。
才艮據本發明,機器50還包括連接到線性馬達10的控制裝置60 (由 於是傳統類型所以沒有詳細介紹,有利地以可操作的方式連接到機器50 的總控制裝置51)並且可編程用於自動設定、選擇和/或改變第一導紗 器梳櫛的橫移運動寬度,控制裝置60還連接到第一提花導紗器3梳櫛2, 以便還以與第 一導紗器梳樣2的橫移運動的寬度變化協同的方式控制第 一梳辨2的導紗器3的單獨運動。
導紗器3梳辨2可設置有壓電(例如圖4和4a所示的那些)或氣動 類型的提花襲置6,但在非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它們也可以設置有機 械提花裝置。
優選地,線性馬達10構造成用以改變第一導紗器梳櫛2在第一和第 二預定寬度之間的移位寬度,彼此相差多個針距,優選至少五個針距, 更優選至少十個針距。而且,第一和第二預定寬度可相差至少二十個針 距,優選相差至少五十個針距。上述^L明的針距指例如具有GG24針號 (fineness)的機器,即每英寸24個針。相同的移位絕對值(英寸)取 決於機器的針號而具有不同的效果,顯然,移位的程度與根據方法梳櫛 應移位的針距數和源自機器針號的單個針距的尺寸有關。
根據本發明,現在介紹使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多個移位步驟,所述多個移位步驟通過橫移直移運動和與橫移運動垂直 和交替的擺動至少將提花型的第一導紗器3梳櫛2移位,以在針織機50
的至少一個針床52上生產紡織品。針床52的針(在優選實施方式中是 兩個針床52)沒有在附圖中詳細示出,因為其與機器50的其他未圖示 部分一樣都是已知類型的,其可以是釣針或複合針類型。根據本發明的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藉助於相應的第一線性馬達 10、通過與第一預定數量的針距對應的第一預定寬度的橫移運動將至少 所述第一導紗器梳祁2移位,通過連接到所述線性馬達10的控制裝置 60自動地改變由第一線性馬達10控制的移位,以改變紡織品生產過程 中的橫移運動的寬度,以及藉助於第一線性馬達10通過具有第二預定 寬度的橫移運動將至少第一導紗器3梳祁2移位,所述第二預定寬度不 同於第一預定寬度且對應於第二預定針距數。優選地,該方法包括通過 相應的多個線性馬達10將多個提花型梳辨2移位所述第一和第二橫移 運動的步驟。
第一和第二預定寬度相差多個針距,即例如至少五個針距,優選至 少十個針距。更優選地,它們可相差至少二十個針距,或至少五十個針 距。
簡言之,根據本發明,可以自由地且沒有任何手動幹預地限定提花 型導紗器3梳辨2的橫移運動寬度,因而獲得任何期望的移位(通過合 適的線性馬達IO,例如對於具有24針號的機器,這種行進可擴展到高 達或多或少一百個針及以上),並能通過對控制裝置60進行合適的編程 而以完全自由的方式改變這種移位。如上所述,就針數而言梳榨的移位 與機器的針號有關,絕對移位(例如英寸值)是相同的。事實上,梳櫛 移位的單個針距的尺寸(以及由此的不單獨移位的各導紗器)取決於機 器的針號,因此例如3針號的單個針距的尺寸是24針號的針距的尺寸 的八倍。因此,在3針號機器上的梳辨的相同移位絕對英寸值對應於就 針距而言24針號機器上針距的第八移位。
在優選實施方式中,自動地改變橫移運動寬度的步驟在生產相同紡 織品的過程中執行,所述相同紡織品通過第一導紗器3梳祁2在相應橫 移運動過程中的多個不同移位寬度和第一導紗器3的多次單獨移位制 成。
除了橫移運動以外,該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在第一和/或第二預定 寬度的所述橫移運動的至少 一個的過程中,通過連接到第 一導紗器梳櫛 的控制裝置60自動地控制至少第一導紗器3的一個針距的至少一次單 獨移位,優選對多個導紗器3 (其中每個的具體羊獨運動可能都不同於 其他導紗器的運動)、至少對提花型的第一導紗器3梳辨2進行該自動地控制。
根據所期望的針織組織,單獨移位可沿相同的方向增加到導紗器梳 辨的相應橫移運動或沿相反的方向從導紗器梳祁的相應橫移運動中去 除。
如圖13中的示例所示,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使得能夠自由地改變導紗 器3梳祁2的橫移運動的移位寬度,在附圖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移位寬 度是逐漸增加的並且在第一排和最後一排與單個提花型導紗器3的單獨 移位組合。
本發明還涉及使用所述方法和/或機器50生產的紡織品,其通過多 個針距的寬度變化的多個橫移運動移位以及通過提花型導紗器3的多個 單獨運動獲得。
這種針織產品可設置有提花或透明效果,這種效果通過機織紗線或 不同設置的和/或針織的浮紗獲得,這樣的紗線可以與共同形成織物的其 他紗線水平、垂直和呈對角地設置。
這樣構想的本發明可以有許多改變和變化,這些都落入本發明的思 想才匡架內。
實際上,取決於各種需要,可使用任何材料或尺寸。此外,所有的 細節都可用其他等效的元件代替。本發明具有顯著的優點。
首先,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允許以快速經濟的方式生產其特徵在於具 有比現有技術更複雜、更完整的提花圖案的織物。這還由於可能在很大 的寬度範圍內自動、快速、沒有手動幹預地改變導紗器梳櫛的橫移運動 的寬度。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經編機結構緊湊,具有比其他機器數量少很多 的零部件,因此在成本、機器簡易性和部件壽命方面具有優勢。
而且,該機器能在高速下運轉,具有很好的壓力平衡,會較少可能 地發生故障操作。
另外,該機器的工作精度非常高,能確保生產高質量的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使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方法,包括多個移位步驟,所述多個移位步驟通過橫移直移運動和與所述橫移運動相垂直和交替的擺動至少將所述針織機(50)的提花型第一導紗器(3)梳櫛(2)移位,以在所述針織機(50)的至少一個針床(52)上生產所述紡織品,所述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藉助於相應的第一線性馬達、通過對應於與機器精度相關的第一預定數量的針距數的第一預定寬度的橫移運動將至少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移位;通過連接到所述線性馬達的控制裝置(60)自動地改變由所述第一線性馬達控制的移位,以改變所述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橫移運動的寬度,以及藉助於所述第一線性馬達(10)通過具有第二預定寬度的橫移運動將至少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移位,所述第二預定寬度不同於所述第一預定寬度且對應於第二預定針距數;以及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預定寬度的所述橫移運動的至少一個的過程中,通過連接到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的所述控制裝置(60)自動地控制提花型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的至少第一導紗器(3)的一個針距的至少一次單獨移位,所述單獨移位沿相同的方向增加到所述導紗器梳櫛的相應橫移運動中或沿相反的方向從所述導紗器梳櫛的相應橫移運動中去除。
2、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自動地改變所述 橫移運動的寬度的所述步驟在生產相同紡織品的過程中執行,所述相同 紡織品通過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祁(2)在相應橫移運動過程中的多 個不同移位寬度和所述第一導紗器(3)的多次單獨移位製成。
3、 根據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 括通過所述第一和第二橫移運動的相應多個線性馬達(10 )對多個提花 型梳祁(2)進行移位的步驟.
4、 根據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使所述第一 導紗器(3)梳辨(2)的至少第一導紗器(3)進行一個針距的單獨移 位的所述步驟通過啟動作用於所述第一導紗器(3)的壓電式提花裝置(6 )來執行。
5、 根據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使所述第一 導紗器(3)梳祁(2)的至少第一導紗器(3)進行一個針距的單獨移 位的所述步驟通過啟動作用於所述第一導紗器(3)的氣動式提花裝置(6)來執行。
6、 根據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 括在所述第 一和/或所述第二預定寬度的所述第 一和/或第二橫移運動的 至少一個的過程中,將多個導紗器(3)移位一個針距的所述單獨移位 的步驟。
7、 根據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和 所述第二預定寬度相差多個針距。
8、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和所述 第二預定寬度相差至少五個針距,優選相差至少十個針距。
9、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和所述 第二預定寬度相差至少二十個針距,優選相差至少五十個針距。
10、 一種用於實施根據上述任一權利要求的方法的經編機,至少包括提花型的第一導紗器(3)梳辨(2);適於將橫移直移運動傳遞給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的第一 線性馬達(10),所述第一線性馬達(10)構造成用以至少在對應於所 述針織機(50)的第一預定數量針距的第一預定寬度與至少對應於第二 預定數量針距的第二寬度之間改變第一導紗器梳櫛(2)的移位寬度;裝置(40),所述裝置(40)用於根據基本上垂直於所述直移運動 的擺動振動來移動所述第一導紗器梳櫛(2);傳動裝置(20 ),所述傳動裝置(20 )用於將所述第 一線性運動(10 ) 的所述直移運動傳遞給所述第一導紗器梳祁(2 ),由此使得能進行所述 振動;控制裝置(60),所述控制裝置(60)連接到所述線性馬達(10) 並且可編程用於自動設定、選擇和/或改變所述第一導紗器(3 )梳櫛(2 )的所述橫移運動的寬度,所述控制裝置(60)進一步連接到所述提花導 紗器(3)梳辨(2)用於也以與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的橫移 運動的所述寬度變化協同的方式進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 (2)的導紗器的單獨運動。
11、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裝置(20) 包括與所述線性馬達(10)相關聯且成一體的第一傳動件(21),以及 能夠與所述導紗器梳辨(2) —體地相關聯的第二傳動件(24),所述第 一傳動件(21)具有第一引導件(22),所述第二傳動件(24)接合在 所述第一引導件(22)內部,反之亦然。
12、 根據權利要求10-11任一項所述的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機 器包括提花型的多個所述導紗器(3)梳櫛(2)和與所述導紗器(3) 梳榨(2)相應地關聯的多個所述線性馬達(10)。
13、 根據權利要求10-12任一項所述的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導 紗器(3)梳辨(2)設置有壓電型提花裝置(6)。
14、 根據權利要求10-12任一項所述的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導 紗器(3)梳枰(2)設置有氣動型提花裝置(6)。
15、 根據權利要求10-14任一項所述的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線 性馬達(10)構造成用以改變所述第一導紗器梳櫛(2)在第一和第二 預定寬度之間的移位寬度,所述第一和第二預定寬度彼此相差多個針 距,優選相差至少五個針距,更優選相差至少十個針距。
16、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和所述 第二預定寬度相差至少二十個針距,優選相差至少五十個針距。
17、 通過根據權利要求l-9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或通過根據權利要求 10-16任一項所述的機器(10)製成的紡織品,其特徵在於,所述紡織 品通過多個針距的寬度變化的多個橫移運動移位以及通過提花型導紗 器(3)的多個單獨運動製造。
18、根據上述權利要求的紡織品,其特徵在於提花或透明效果,這 種效果通過機織紗線/不同設置的浮紗和/或針織的浮紗獲得,所述紗線 設置成與共同形成織物的其他紗線水平、垂直和呈對角。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使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方法、實施該方法的機器和該方法的紡織品產品。一種使用經編機生產紡織品的方法,包括多個移位步驟,所述多個移位步驟通過橫移運動直移運動和橫向擺動至少將提花型第一導紗器(3)梳櫛(2)移位,以在至少一個針床(52)上生產紡織品,藉助於相應的第一線性馬達、通過第一預定寬度的橫移運動將至少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移位;通過控制裝置(60)自動地改變由所述第一線性馬達控制的移位,以改變所述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橫移運動的寬度,以及通過具有第二預定寬度的橫移運動將至少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移位,所述第二預定寬度不同於所述第一預定寬度;以及在所述橫移運動的至少一個的過程中,通過連接到所述第一導紗器(3)梳櫛(2)的所述控制裝置(60)自動地控制第一梳櫛(2)的至少第一導紗器(3)的一個針距的至少一次單獨移位,所述單獨移位增加到所述橫移運動中或者從所述橫移運動中去除。
文檔編號D04B27/00GK101638827SQ20091013869
公開日2010年2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4日
發明者蒂貝裡奧·洛納蒂 申請人:聖東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