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
2023-09-23 14:14:35 1
專利名稱: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工業中生產、日常生活中應用的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具體是指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竹纖維是一種由竹子漿粕製成的新型纖維素纖維,竹纖維生產的紡織品的最大優點是涼爽挺括,具有柔軟、光澤好、吸溼快幹和有抗菌保潔保健功能。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可減少後整理的汙染和對人體的副作用,是一種綠色、環保紡織品。但竹纖維強力低,紡紗、織造生產中竹纖維紗線容易斷頭;且竹纖維為近年剛研製成功的新纖維,其紡織品的生產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技術規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制訂相對合理的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包括竹纖維紗線的染色、織前準備、織造和後整理的工藝技術規範。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制訂了下述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流程紗線煮練→染紗→漿紗→烘紗→絡紗→整經→織造→退漿→烘乾→柔軟拉幅整理→成品打卷,並對上述流程中的關鍵工序制訂了以下技術規範。
a.紗線煮練為鹼煮和雙氧水漂白二浴法。
(1)鹼煮的煮練液配比浴比 1∶4~5水7500~8000kg36°BèNaOH 115~120L雷米邦A 7.5~8L601洗滌劑 14~18L焦亞硫酸鈉3.5~4kg(2)鹼煮工藝煮紗鍋壓力1.8~2kg/cm2溫度 115~120℃時間 2.5~3.5小時(3)雙氧水漂白液配比浴比 1∶2~3
水 4000~4500kg40°Bè泡化鹼 25~30L純鹼 4~5kg工業皂 15~16kg淨洗劑MA 1.5~2kg39%雙氧水 35~40L(4)雙氧水漂白工藝為溫度 90~150℃時間 1.5~2小時。
b.染紗採用活性染料,(1)染液配比水量 350~370L氯化鈉 6.0~7.0kg(頭鍋);0.4~0.5kg(續鍋)碳酸鈉 0.8~1.0kg(頭鍋);0.08~0.12kg(續鍋)每升水染料量 <100g(2)染色工藝染色流程溶解染料→配染液→套紗→染色→瀝架→堆置→衝洗→清洗→泡皂→衝洗→清洗,為常規紗線染色工序。
染色溫度低溫型染料28~32℃;高溫型染料88~90℃。
染色時間每鍋10~15min。
c.漿紗(1)漿液配比幹澱粉 250~350g/L牛油 25~35g/L(2)漿液製備打漿缸中放入清水260~280L,溫度38~42℃,邊攪拌邊加入幹澱粉、牛油,並開蒸汽加熱至92~95℃,2~3min後加水至580~640L。
(3)上漿工藝按纖維素纖維紗常規進行。
d.織造時織紋設計為凹凸形斜紋或凹凸形蘆席紋。
e.退漿在卷染機上進行。
(1)退漿液配比8810K 9~11kg碳酸鈉 4~5kg水 加至1000L(2)退漿工藝
92~98℃條件下過4道,清水洗2道。
f.柔軟拉幅整理(1)柔軟整理液配比501軟油15~25g/LBDE-2 8~12g/L(2)工藝在145~155℃條件下進行,速度23~28m/min。落布門幅240cm。
其他工序的工藝條件與其他纖維素纖維織物的加工方法一致或相似。
本發明的優點是所生產的竹纖維紡織品採用了凹凸形織紋,涼爽挺括,柔滑,上色容易,光澤好,吸溼快幹,有抗菌、保潔、保健功能,尤其適用於床上用品。生產過程無汙染,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1.鹼煮和雙氧水漂白採用二浴法。
煮紗時,將每20小包21支×2竹纖維紗聯結為一條,在煮練鍋中進行。
煮練液配料為水7700kg,36°Bè燒鹼116L,雷米邦A7.8L,601洗滌劑16L,焦亞硫酸鈉3.9kg,浴比1∶4.5。
煮練工藝為煮紗鍋壓力2kg/cm2,溫度120℃,時間3小時。
漂白採用雙氧水,漂白液配方為水4300kg,40°Bè泡化鹼29L,純鹼4.5kg,工業皂15.6kg,淨洗劑MA1.9kg,39%雙氧水36L,浴比1∶2.5。
氧漂的工藝為溫度 90℃時間 2小時。
2.染紗採用活性染料,在染紗鍋中進行。染色工序包括溶解染料、配染液、套紗、染色、瀝架、堆置、衝洗、清洗、泡皂、衝洗、清洗幾個程序,其中的配染液、染色、泡皂是關鍵工藝。
染液配方為水360L,氯化鈉頭鍋6.5kg、補鍋0.45kg,純鹼頭鍋0.9kg,補鍋0.1kg,染料CX30kg。
染色工藝為30℃,染10分鐘起缸後瀝水2分鐘,倒頭一次,從瀝架取下。平均每缸染色時間約15分鐘、泡皂液配方為頭缸36°Bè燒鹼225mL,工業皂450g,601洗滌劑450mL;續加36°Bè燒鹼48mL,工業皂95g,601洗滌劑95mL。
泡皂的條件為85℃,7min。
3.漿紗工序漿液配方為水550L,幹澱粉300g,牛油30g。
漿液配置方法為先向打漿缸放入清水270L,溫度40℃,邊攪拌邊加入牛油、幹澱粉,並開蒸汽加熱至93℃,2min後加冷水至規定量。
上漿工藝漿槽液量85L,溫度45℃。
4.關於織紋設計和織造工藝織造在有梭織機上進行。經緯紗支21支×2;上機幅寬262.5cm,坯布幅寬248cm;機上經緯密34×37.36根/英寸,下機經緯密36×37根/英寸;採用單經、多臂12頁綜織造;每英寸17筘齒,每齒穿;織紋為蘆席斜紋;連邊總頭份3516根,其中布身3480根,邊紗36根。成品面密度為310g/m2。邊為羅紋邊18×2=36根。因為織紋是凹凸形,使織物與人體接觸部分留有空隙,增加了透氣性,形成「軟竹蓆」風格。
5.織物退漿在卷染機上進行。退漿液配方為8810K10000g,碳酸鈉4000g,水1000L。
退漿的工藝是95℃條件下過4道,並經2道清水洗。
6.柔軟拉幅整理在定形機上進行。
柔軟整理液配方為501軟油20g/L,BDE-210g/L。
拉幅整理的工藝為150℃條件下拉幅烘燥,速度25m/min。
權利要求
1.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採用如下生產流程紗線煮練→染紗→漿紗→烘紗→絡紗→整經→織造→退漿→烘乾→柔軟拉幅整理→成品打卷,其特徵在於所述紗線煮漂為鹼煮和雙氧水漂白二浴法a.鹼煮的煮練液配比為浴比1∶4~5水 7500~8000kg36°BèNaOH 115~120L雷米邦A 7.5~8L601洗滌劑 14~18L焦亞硫酸鈉 3.5~4kgb.鹼煮的工藝為煮紗鍋壓力 1.8~2kg/cm2溫度115~120℃時間2.5~3.5小時c.雙氧水漂白液配比為浴比 1∶2~3水4000~4500kg40°Bè泡化鹼 25~30L純鹼 4~5kg工業皂15~16kg淨洗劑MA 1.5~2kg39%雙氧水35~40Ld.雙氧水漂白工藝為溫度 90~150℃時間 1.5~2小時。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染紗工序採用活性染料,染液配方和染色工藝如下a.染液配比水量 350~370L氯化鈉 頭鍋6.0~7.0kg;續鍋0.4~0.5kg碳酸鈉 頭鍋0.8~1.0kg;續鍋0.08~0.12kg每升水染料用量<100gb.染紗工藝為低溫型活性染料染色溫度28~32℃,高溫型染料88~90℃;染色時間每鍋10~15min。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漿紗工序包括以下2方面a.漿液配比幹澱粉250~350g/L牛油 25~35b.漿液製備打漿缸中放入清水260~280L,溫度38~42℃,邊攪拌邊加入幹澱粉、牛油,並開蒸汽加熱 92~95℃,2~3min後放入冷水 580~640L。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織造時的織紋設計為凹凸形斜紋或凹凸形蘆席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退漿工序在卷染機上進行,退漿液配方和退漿工藝如下a.退漿液配比8810K 9~11kg碳酸鈉4~5kg水1000Lb.退漿工藝為92~98℃條件下過4道,清水洗2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柔軟拉幅整理的柔軟整理液配方和處理工藝為a.柔軟整理液配比501軟油 15~25BDE-2 8~12g/Lb.柔軟拉幅整理工藝為在145~155℃條件下進行,速度23~28m/min。
全文摘要
制訂了紡織工業生產中的竹纖維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包括竹纖維紗線的染色、織前準備、織造和後整理的工藝技術規範,尤其是對其中的關鍵工序——紗線煮漂、紗線染色、漿紗、織紋設計、退漿、柔軟拉幅整理過程確定了相關的配方和工藝參數。優點是竹纖維紡織品採用了凹凸形織紋,涼爽挺括,具有柔軟、光澤好、吸溼快幹和有抗菌保潔保健功能,尤其適用於床上用品;生產過程無汙染,無毒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D06L3/00GK1542214SQ0311667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9日
發明者周偉宏, 盛愛華, 高水君, 潘建國, 陳平, 程衍銘, 焦兆勇 申請人:上海幸福紡織印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