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電動黃麻紡線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0:15:50 2
專利名稱:微型電動黃麻紡線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紡制黃麻線用的機器。
現有生產黃麻線的方法都是手工生產,即以手的作用來獲得紡黃麻線所需的轉矩,從而進行紡線,這種方法勞動強度大,而且工效低,另外,由於是靠手轉動,轉速不均勻,因而紡出的黃麻線質量不高。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設計一種能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工效,且能確保質量的黃麻紡線機,以電動紡線取代手工紡線。
附
圖1為微型電動黃麻紡線機主視圖。圖中1為電動機,2為電機支架,3為主動皮帶輪,4為橡膠帶,5為電機罩,6為從動皮帶輪,7為軸承座,8為傳動軸,9為卷線輪,10為按鈕開關,11為付支架,12為掛鈎,13為橡皮,14為操縱杆,15為主支架,16為手臂,17為底座。
附圖2為微型電動黃麻紡線機俯視圖本發明所設計的微型電動黃麻紡線機,如
圖1、2所示,包括有電動機1、該電動機安裝於電機支架2上,電機支架2緊固(用螺栓或焊接)在底座17上;電機外面有緊固於底座17上的電機罩5,電機罩上部安裝固定有一個軸承座7,軸承座7內安裝傳動軸8,傳動軸8一端安裝從動皮帶輪6、另一端安裝卷線輪9,卷線輪用螺釘鎖緊於傳動軸上;主支架15位於電動機一側,且緊固(螺釘聯結或焊接)在底座17上,主支架15上鉸接有操縱杆14和手臂16,另外付支架11與操縱杆14和手臂16鉸鏈連接;操縱杆14一端鑽有一孔,另一靠近與付支架11鉸接處固定有一橡皮13,橡皮另一端與固定於底座17上的掛鈎12連接;手臂16在B狀態(工作狀態)下與傳動軸8等高,且一端鑽有一孔,該孔與傳動軸8同心,如
圖1所示,將操縱杆14壓下處於A位置時,則手臂16在付支架11作用下處於B位置。當操縱杆14回復到A位時,手臂16在橡皮13的作用下回復到B位。操縱杆14一端的孔是為了穿繩子進行操作而設計的。
電動機設計為兩種轉速,低速為250-340轉/分,高速為380-470轉/分。該機可紡1-10毫米粗的單股線,電機功率大小由紡線的粗細來確定,如紡1.5-2毫米的黃麻線,則採用40W的電機。為保證電機的使用壽命,卷線輪9的滿負荷設計為500-600克,為操作方便,在底座17上安裝有一個按鈕開關10。
使用本發明紡黃麻線,由於動力採用電動取代手工,因而可大幅度提高工效,並大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另外,因電機轉速均勻,可避免因手動轉速不勻造成的黃麻線的質量不高。
實施例參照
圖1,紡線前,將黃麻絲頭固定在卷線輪上,絲的另一頭從手臂16另一端的孔中穿出,該孔與卷線輪輪緣之間形成30-60度夾角,卷線輪轉動,使所紡的線作偏心運動,開動電機主動輪帶動從動輪,從動輪帶動卷線輪,卷線輪帶動黃麻絲轉動,不斷加入黃麻絲,即可紡出黃麻線。主動輪有兩個皮帶槽,可調兩種轉速,黃麻線紡到一定長度時,壓下操縱杆於A位,此時手臂上升到B位,則紡好的線就隨著卷線輪的轉動而繞於卷線輪上,線繞在卷線輪上的位置,由操縱杆的擺動來控制。繞線時不全繞完,留一部份線頭,以備繼續加黃麻絲紡線,繞線完畢,去掉作用於操縱杆上的壓力,則操縱杆在橡皮彈力作用下回復到A位,而手臂則回復到B位,這時即可再加黃麻絲紡線,整個紡線過程電機都不需停轉。
權利要求1.一種微型電動黃麻紡線機,其特徵是包括有電動機,電動機安裝於緊固在底座上的電機支架上,電機外面有緊固於底座上的電機罩,電機罩上部安裝有一個軸承座,軸承座內安裝傳動軸,傳動軸一端安裝從動皮帶輪,另一端安裝卷線輪,卷線輪用螺釘鎖緊於傳動軸上;主支架位於電動機一側且緊固在底座上,主支架上鉸接有操縱杆和手臂,另外付支架與操縱杆和手臂鉸鏈連接;操縱杆一端鑽有一孔,另一靠近與付支架鉸接處固定有一橡皮,橡皮另一端與固定於底座上的掛鈎連接;手臂在B狀態(工作狀態)下與傳動軸等高,且一端鑽有一孔,該孔與傳動軸同心。
專利摘要本裝置是一種黃麻紡線機器。目前紡制黃麻線都是手工生產,這種生產方法勞動強度大,而且工效低。本裝置採用微型電動機作動力,將從動皮帶輪和卷線輪分別安裝於傳動軸兩端,從動皮帶輪帶動卷線輪轉動進行紡線;在電動機一側設計有主支架,其上鉸接有操縱杆和手臂。另外副支架與操縱杆和手臂鉸鏈連接,操縱杆靠近副支架鉸接處固定有一橡皮,橡皮另一端與固定於底座上的掛鈎連接,手臂在工作狀態下與傳動軸等高。本裝置用於紡制黃麻線,也可紡制棕、棉、尼龍等單股線。
文檔編號D01H1/00GK2048861SQ89201958
公開日1989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1989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1989年2月18日
發明者白康林 申請人:白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