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黃檀硐景區在哪裡(樂清黃檀硐一個最接近)
2023-09-23 01:22:12
文圖:張崇珍
黃檀硐古村落,位於樂清市城北社區,始建於宋代紹興年間,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這裡山川秀麗,風光迷人,全村人都姓盧。因山坡有一片黃檀樹林,在黃檀樹林上面的懸崖峭壁處有一洞穴,故名「黃檀硐」。2007年以「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的獨特景觀」成為浙江省唯一一個入選的首批中國15個景觀村落。
黃檀硐的民宅依山而建,村舍前後巖嶂壁立,雄偉峻拔,巖嶂間竹木蔥蘢,形成兩道綠色屏障。一條小溪橫貫村心,東面有五龍谷瀑布和關公硐,西面有西龍瀑和古寨門,村內水聲潺潺,毓秀清幽。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漫步其中,給人們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石頭牆,還有那青翠的稻苗。長滿青苔的灰石屋,映襯著周圍墨綠的群山,一條清亮的龍溪在村前、在田野之間流過,雞犬相聞,炊煙嫋嫋。每到周末節假日,蜂擁而至的遊客讓古村到處是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
2021年8月29日【珍跡留緣】中國羅山第一群26人,在永嘉隊友涉獵者的帶領下,自駕至樂清城北濟頭村,從黃坦坑水庫起步,開始了我們的第一次黃檀硐之行。
穿過一道有人值守的鐵門,走過一段水泥公路,前面就是黃坦坑水庫。邊上有一片平坦的淺灘,先來個集體合影。
沿著水庫邊的遊步道,往黃檀硐前行。遊步道應該是近兩年剛修建,全長3公裡左右,依水庫而建,終點可直達黃檀硐古村,目前無需門票。水庫兩岸峽谷風光非常不錯,高山倒影在寧靜的湖水中,碧波蕩漾,景色怡人。
上午的天氣非常不錯,藍天白雲,山風涼爽。走在鄉間的石板路上,滿山的美好環繞著每一個人。抬頭仰望,兩岸巖石奇特,山巒疊嶂,尤其是倒靴巖和半山腰的各種巖洞更是引人注目。環顧四周,松竹茂密,但聞鳥啼水鳴,仿佛入了仙境。
此次黃檀硐之行對於許多人都是第一次,為了增加樂趣,我們放棄開車直達黃檀硐村,而是選擇走黃坦坑水庫,經歷3公裡的古道再進入古村。為此我安排了對黃檀硐非常熟悉的永嘉隊友涉獵者作為領隊,一路上他為我們介紹了沿途的風景以及這裡的人文、地貌和故事。
沿著黃檀硐水庫上遊前行,峽谷漸窄,溪水湍急,直至西龍谷,此處有西龍瀑。西龍谷瀑布是由村內龍溪水流到緊挨著西門的西龍谷,匯入一條天然龍形石渠而形成的一條頗為壯觀的瀑布。它從山口下來,高達數十丈,經過三折盤旋飛瀉而下。
立於瀑前,其聲轟轟如雷,雄姿獨特,氣勢壯觀,因瀑布直涮巖石,形成蒙煙,寒氣襲人。潭水碧綠、清澈見底,更奇妙的是潭中有一塊大巨石,這便是仙石,又稱棋盤石,相傳是八仙中漢鍾離與韓湘子下棋的地方,遊客到此都想在這裡站一下或坐一下圖吉祥好運。
第一次參加我們活動的小美女,帶著一隻可愛的小蜜鼠出行, 一路上博得了眾人的眼球。
一番行進後,眼前豁然開朗,黃檀硐村也逐漸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一片山坳中的村落猶如凝滯了時間與塵封的歷史,寧靜的躺臥在這早已聲名在外的雁蕩山麓。在商貿繁榮,處處商業的樂清城,黃檀硐村能不受塵囂的幹擾,保存的如此完整實屬難得。
進入這個古村落,猶如闖進了一個寧謐的世界,四周群山懷抱,樹木青翠,竹林窈窕。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人可以很快平靜下來,只專注欣賞眼前的風光,而暫時忘卻城市中的瑣事。
古村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石牆青瓦十分原始古樸。這個靜謐的古村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整整8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依然能保持原本的格局和樣貌。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孕育了黃檀硐這顆璀璨明珠般的歷史古村落。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小道上,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小巷中,猶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古人生活的年代。
村民們在路邊賣特色食物,開起了農家樂還有各種民宿。遠道而來、絡繹不絕的來客們為古村燃起了新氣象。
一條清澈的小溪穿村而過,它像黃檀硐古村落的護城河,全長1000多米,寬10米,貫穿整個村莊。小溪上石橋橫臥,把村莊和田園簡潔地連接起來。這裡的小溪非常特殊的地方是它的河床幾乎都是由山石整體構成,流水河床一動一靜,渾然一體,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村內有一株500年的參天大樟樹,樹幹周長4.8米,高逾30米,樹冠面積達30平方米以上,枝繁葉茂。還有兩株珍稀羅漢松,也經歷了400多年滄桑,大小相似,宛如一對孿生兄弟。
這裡恬靜而自然,沒有城市中的嘈雜和喧囂,寧靜平和。有一種讓人空靈的感覺和穿越時空的錯覺,也給人一種心靈上的蕩滌與升華。
黃檀硐的古民宅保持著明清的建築風格,多為三合院,以原石搭建牆體,上部為木結構,屋頂為小青瓦。石階在民居間折上或折下,蜿蜒幾道,形成夾道小巷,讓村民們在地勢起伏較大的村落中也能自如穿梭。
駁岸的山石牆、臺階上的老青苔、石板搭起的臺階,在縱橫交錯的巷道中,在小橋流水人家的安然中,眼見之處就地取材,極少修飾,少了一份大眾印象中的精緻秀美,多了一份鄉土的淳厚自然。整個古村落形態自由舒展,有著一份淳樸的靈氣。久居都市的你,一定會愛上這幅天然的浙南農耕畫卷。
如今在黃檀硐村的東面已修建了一條盤山公路,遊客們可以開車直接進入黃檀硐村。而我們這次是走黃坦坑水庫從西面進來。從西往東走到最後會有生態休閒區和五龍谷瀑布。
五龍谷位於黃檀硐村的東面,谷內共有五條瀑布順懸崖飛瀉而下,遠觀似五龍奔騰,故名五龍谷。五龍谷內有茂密竹林,如遇夏季水大之際,五條瀑布均水勢浩大,像五龍飛舞,氣勢宏大,隆隆的水聲,如一首出自古典音樂大師之手的交響曲,在山谷裡經久不息地激蕩著。
這裡竹林密布、洞穴幽深、古木參天,實乃人間天堂。如果站在谷口的竹林間,迎面隨風而來的瀑水猶如綿綿細雨,冰涼舒爽,心曠神怡,妙不可言。
黃檀硐村域有大小石硐30多穴,深淺不一,境狀各別。在五龍谷景區北面的懸崖絕壁上有一處關公硐。硐,即天然石洞。為啥叫關公硐,說石硐的外形像關公頭像。
關公硐
沿著一條遊步道上行,會到關公硐入口處,進關公硐要過一人工開挖的隧道。關公硐高深約十來米,朝南,前面有護欄,靠著護欄遠眺,視野空曠。
離開關公硐,繼續拾級而上。至山巔,登高臨下,蜿蜒的盤山公路九曲十八彎,一覽無餘。遠處的黃檀硐古村猶如世外桃源,靜靜的依偎在群山環抱之中。
離開關公硐已是下午一點,回到古村西面,在黃檀休閒農場吃中飯。然後經過西古寨門又走黃坦坑水庫回到起點。
西古寨門位於村西山坡上,石寨門高約3 米古樸雄偉壯觀,寨門兩側是巨石和森林,扼守在險要之處,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石寨門框架整體由石塊堆積壘成,原來木門,由於年久失修,木門已經損毀。在古代,黃檀硐村有東南西北四座寨門,如今只剩下東西兩座。
第一次黃檀硐之行,印象非常不錯,這裡不僅有古老的村落和瀑布,還可以登上山頂欣賞古洞和古村全貌。古往今來,人人都在尋找桃花源,但真正的桃花源又在何處?我想不必苦苦追尋人工搭好的精緻美景,這個雁蕩山下遺落的800年古村就是最美的桃花源。感謝隊友涉獵者的全程帶領與陪伴,黃檀硐,下次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