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什麼時候過億(越南人口將過億)
2023-09-23 06:49:41 1
越南目前人口9840萬,根據越南人口家庭計劃總局統計,越南人口即將在今年4月正式破億,這將會為越南經濟帶來足夠多的機遇和挑戰。
人口就是生產力,越南與中國有著同樣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年輕化人口,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
中文網際網路上一直有這樣的聲音:
越南的出口額已經超過深圳了!
中國的訂單都被越南搶走啦!
越南的現在就是20年前的中國,到處都是撿錢的機會。
一時間,越南風頭無兩,很多人在擔心越南大量吸收中國工廠,製造業,成為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強勁對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萬物有規 作品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萬物有規
迅猛發展的越南經濟
首先說一下,越南的出口額確實已經2019年就超過了深圳。
根據2022年深圳海關統計,第一季度出口額4076.6億元左右,而根據越南海關總署公布數據,第一季度貨物出口額為891億美元(5842億元)。
作為投資人風向標的李嘉誠也將自己的資本大量注入了越南胡志明市。
這都說明資本市場對越南經濟前景看好。
根據越南媒體報導,2022年4月份越南胡志明市的房價達到了10年來的最高點,均價3300美元/m2,年比增長27%,當然越南幾乎所有的大城市房價都在快速上漲。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越南今年的GDP增長將保持在6%,人均GDP將由2021年的3700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4120美元。
實際上,越南GDP增速早在2018年就已經超過中國。
越南多年經濟增長率都保持在6%以上,無疑是東南亞的經濟引擎
加上越南近年來經濟發展的優異表現,這也就不奇怪近年來中文網際網路一波波「越吹」了。
說到越南經濟發展就不能不提中國的影響。
越南自從二戰以後直到80年代一直在不停的打仗,分別同世界五常中的法國、美國、中國交手,並且戰勝其中兩個。
在連續戰勝法國和美國的60年代後,越南信心爆棚提出要建立「印支聯邦」(統一東南亞)夢想,到1979年不斷挑釁中國被打醒,越南這才正兒八經開始搞經濟建設。
總之,越南的近代史不是在挨揍,就是在挨揍的路上。
最令中國人不爽的是,從越南抗法開始,中國就持續不斷的為越南提供援助。
小到大米、軍糧壓縮餅乾,到輕重武器彈藥,大到成套設備項目的棉花、汽車、鐵路修建工程和相關配套的全部鐵軌、機車和車廂……
截止1978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前一年(也是越南挑釁中國最嚴重的一年),中國為越南援助的總值達200億美元左右,全部軍事物資可裝備近200萬海陸空軍隊。
摸著中國過河
越南現今的經濟能夠騰飛,很大程度上也是學習中國,「摸著兔子過河「。
在兩國軍事對立極其嚴峻的70年代末,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報告依舊是越共的學習材料。
80年代初,越南經濟由於自然災害極為困難,海防市的農民被迫自發起越南版的「小崗村自救運動「,得到越共中央首肯後,越南全國也搞起了農業生產承包製,可以說是越南改開版本的排頭兵。
1986年越共前阮文靈在越南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為改變越南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向世界開放,同時大幅提高國內人民生活水平,向中國學習,搞起了越南版的改革開放,稱之為革新開放。
為了更好的引進外資,越南出臺新《投資法》,將國內外投資統一管理,取消《外國投資法》的諸多限制,並在2007年加入WTO,與世界接軌,徹底融入全球自由化的浪潮。
胡志明市領導人會見投資者
此時的越南像極了改開前期的中國,各種國外投資和工廠紛至沓來,當然相當一部分是從中國轉移過去的。
2013年開始越南就取代中國成為阿迪達斯系列產品的最大生產國,現在的市場份額已超過四成,2020年越南取代中國成為耐克最大的生產國,目前佔有市場份額超過51%。
當然除了低端的紡織和鞋業之外,截止2021年,越南的手機和零配件的出口額也達到了57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像國際知名廠家,三星、LG,英特爾、諾基亞、戴爾、富士康等都在持續不斷的向越南投資。
而想要大規模承接製造業,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我們提到的越南年輕有豐富的勞動力。
人口將近1億的越南平均年齡是32.9歲,而中國的平均年齡則是38.8歲,而且越南中低端工人的月工資平均大約是在1500到2500人民幣之間,而中國同等工作的月平均工資在3200左右,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越南優勢相當明顯,所以這部分產業已經用行動做出了選擇。
同時,由於中國和西方尤其是美國天然性的矛盾,使得西方有意拉攏和越南,說白了就是扶持越南,以便更好的對抗中國,越南成了西方人眼中的「香餑餑」。
柯林頓2000年訪問越南
國際上的「各種群」,越南幾乎可以隨便加。
比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疫情期間籤訂了已經談判10年之久的《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和《歐盟-越南投資保護協定》(EVIPA)……
越南成為籤署自貿協定最多的國家之一。
所以,正因為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逐年增多,從中國向越南的產業轉移步伐愈發加快。
越南的「職業天花板」
我們不禁要問,在越南國內人口急速增加,勞動力豐富和國際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越南發展的前途怎麼樣,天花板在哪裡?會不會有可能從某種程度上取代中國?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細究,大概想想中國的道路就能得出答案。
通過技術引進和外資,越南是不可能得到最核心技術的,即便有部分核心技術,但對越南整體發展影響並不會很大。
因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產業是不可能完全依靠外資發展起來的。
我們先談談越南的「職業天花板」,也就是越南會不會像中國一樣成為世界工廠。
從歷史來講,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只有三個國家,即英國、美國和中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
這三個國家共同的基礎條件是: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充沛和市場龐大。
有些人會覺得英國資源和市場不算豐富,其實這兩點不需要實際佔有,能通過殖民地獲得資源和傾銷工業品就行,美國也差不多用全球軍力保障了這一點。
從這四點來看,越南目前只有人力勉強過關,但嚴重缺乏強大控制力的市場和資源要素支撐「世界工廠」級別的規模。
從地理位置來看,越南緊鄰中國雲南、廣西,和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也很近,地理位置導致了越南順利承接部分從中國淘汰下來的低端產業,從而實現和中國共享利益。
從越南目前承接的工業類型來看,基本都是以輕工業為主的對人力成本更敏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因為資本都是「冷酷」的成本計算器。
而要成為「世界工廠」擁有完整的重工業體系必不可少,因為只有重工業才能為生產提供足夠的原料、材料和工業器件等生產資料,所以越南的生產原料幾乎都源於中國。
越南工廠的紡織工人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1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達2302億美元,中國對越順差在450億美元左右,中國為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越南也保持中國在東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二戰後的韓國、日本和中國都是在國家強有力的「大政府」的推力下建立起各自完整的工業體系。
越南的目前的工業化發展,已經深深嵌入了全球化浪潮,生產什麼並不是越南決定,更多的是消費端的美國、或者原料端的中國決定,越南的工業發展註定是嵌合在中美歐主導的經濟秩序中的一環。
韓國流行很廣的一句話:韓國人一生離不開的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作為韓國人頭等大事的三星集團,也花了10多年在越南精心布局,2021年,越南三星實現產值佔越南GDP的25%以上,出口佔比1/4。
一家外企營收能夠佔據整個國家四分之一的GDP,恐怕以後越南人也要離不開三星了。
三星在越南的工廠
其實說白了就是越南人口總量還是太小,僅僅一個三星就成了這樣,越南國內又能同時承接從中國來的更高端的諸如高鐵、核能技術、半導體等產業呢?
更何況韓國必然不會將核心技術放在越南本土,越南如果不抓緊時間機會努力提升本土產品技術含量,又能走多遠呢?
一方面,從中國外溢的製造業,本質上是中國供應鏈規模和生產網絡不斷擴大的結果。
越南目前的外貿出口產業雖然興旺,但貿易主要是嵌合了美國的消費網絡,生產主要依附中國的配套生產網絡。
所以越南本質上是中國供應鏈網絡的「外溢」和全球化的「中介」。
另一方面,低端製造業向越南轉移,本質上是中國持續性多年產業升級的結果。
像三星2013年在中國就遭到了中國品牌的圍追堵截,迅速淪為國內二三線水平,最終在中國僅剩1%的市場份額,所以留在中國已經沒什麼意義。
這才瞄上了經濟發展、政策優惠、人口紅利和地理位置具有優勢的越南。
但是,三星在2018年關閉天津的手機工廠後,又在當地投資建設24億美元建立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生產線,同時在西安投資150億美元建設存儲晶片工廠。
說到底,越南得到的這部分產業,都是中國產業加速開啟「騰籠換鳥」和「清理過剩產能」的結果,很多外企紛紛將低端產能轉移到海外,同時加碼國內高端製造業布局。
畢竟,中國花費四十年和兩代人建立的工業體系不是輕易就能被取代的。
除此之外,越南自身還有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軍隊經商。
早在2004年,越南國會提出控制軍隊經商,但被軍代表一致否決。
2007年,越南共產黨要求全面禁止軍隊經商,但越共缺乏對軍隊的控制,這條禁令被直接無視。
2007年全面禁止軍隊經商,結果到2012年,時任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親自表彰了百名軍中經商優秀代表。
……
2017年,越南第十屆四中全會決定「逐步停止」軍隊經商,但2018年以來,軍隊產業增速反而加快。
到2021年,越南軍隊及其下屬的西貢新港公司、龍羅工程建設控股公司、319公司、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司、越南直升機運輸公司、機場建設公司、軍事商業聯合銀行等,遍布各行各業分公司所佔當年越南生產總值(GDP)的10%,是撥劃給越軍的軍費的三倍多……
2016年越南總理出席越南軍隊電信集團對外投資10周年紀念儀式
一句話就是,越軍經商已經形成了足夠大的利益團體,大有「財閥」化趨勢,越南軍企已經成了國家經濟的組成部分,和韓國一樣「大到不能倒」了。
軍隊包攬生意越多,經濟實力越強,就越會謀求政治地位,進而實現經濟政治雙軌馬車並行,一旦這種情況的實現,距離軍人政變或者軍事獨裁就不遠了。
而這又會對越南當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何種影響,暫時還不好說,但製造業一定是嗅覺最為靈敏的,一旦國內局勢不穩,資本會快速逃離。
俄烏戰爭的大炮一響,資本紛紛逃離歐洲,就是這個邏輯。
實際上我們擔心越南會取代中國的位置確實有點杞人憂天,雖然全球前幾次的產業轉移浪潮都是從低端製造業開始,按照越南的體量來說一開始就不應該拿來跟中國做對比,畢竟很多人吃驚的也只是越南出口額超過深圳市,僅此而已。
中國要重視的更應該是東南亞作為一個整體的崛起而產生的競爭力。
我們再來談談越南引以為豪的人口紅利。
作為剛剛起步的新興經濟體,目前越南平均人口年齡已經接近33歲,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7%,達740萬人,8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00萬人,越南已經背負了沉重的人口老齡化負擔。
對比一下中國,改開初期的1980年,中國人口平均年齡為22歲,這才給了中國四十餘年的發展時間和足夠的人口紅利。
越南的人口紅利宣傳總給人一種「喪事喜辦」的悲涼感,說直白點就是國內留給越南的時間不多了。
所謂的年輕的越南,實際上是剛剛步入社會的中年人。
越南人口結構與中國和日本對比
從國際環境看,2022年歐盟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會通過了碳邊界調整機制提案,標誌著全球首個碳關稅政策正式出臺。
從今年2023開始到2025年為該關稅的過渡期,2026年歐盟將正式全面徵收碳關稅。
所謂的碳關稅就是,生產不環保就要交更多的稅和成本,對落後產業是極為致命的。
這就導致越南很可能根本就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相應產業的重工業,能否成為下一個韓國或日本都得打個問號。
2021年美國也出臺了相應的碳邊境稅計劃,對減排力度不足的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按其碳排放量徵稅,美國總統拜登自己也說氣候問題是與中國為數不多的共識。
這說明,在全球新技術革命,綠色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越南國內、外留下發展的時間都已經不多了。
看來,在下一輪中國產業升級浪潮中,是會有一部分核心技術轉移出去,越南能不能抓住這些,才是越南經濟能否持續性發展的關鍵。
尾聲
以越南的經濟體量和發展天花板,像中國一樣的「世界工廠」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定位是成為韓國或者日本,即擁有部分核心技術地區強國。
其實,我們的眼光應該更長遠一些,越南等鄰國的發展對於中國來說,帶來的好處要遠大於阻礙。
只要中國能繼續維持經濟發展、軍事力量的存在和技術迭代,就能增加捍衛和平發展的力量。
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會形成強大的資源吸附能力,東南亞會成為我們經濟內循環的低端產品和部分中高端產品的供應地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這也可以讓大家實現雙贏。
你看,加拿大經濟發展的也不錯,美國不也和它處挺好的。
焦慮?睡不著?
不存在的。
歸根結底,擔心越南發展會影響中國這個想法確實有些杞人憂天了。
我們不是美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帶動周邊國家甚至是全世界實現共贏和發展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要做的應該不僅要周邊國家發展,而且更應該加入中國發展的高速列車。
本文完。
如果覺得寫得不錯,不妨點個讚或者關注吧,多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