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脛、踝套護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4:59:59
專利名稱:護脛、踝套護墊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護墊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於脛、踝部護套上,藉由護墊的護板背後的凹槽空間使裝設於其上的阻尼管體能產生分散外力,有效緩衝消減外力的避震緩衝效果,確實達到保護脛部的目的。
休閒運動已廣為人們所接受,成為日愈興盛的活動之一,其中許多運動項目必須運用到運動員的四肢。例如,足球、曲棍球、棒球等,而腳脛及腳踝,或手脛、手腕等部位更為身體和部份中最優先也最容易受到外力撞擊而受傷害。為此,運動規則中均事先規定必須適當地配戴防護用的護套,以保護脛、踝等部位,得以削減外來撞擊力所造成的運動傷害,以降低受傷機率,維護運動員的安全。
以往的護套是在適當處充填海棉直接作為護套內的護墊使用,然而,因其本身的耐撞擊的程度不佳,彈性不良,其保護性能也根本不足夠,而且也容易受雨淋、流汗等因素而腐損。因此,仍有在護套內的海棉靠外面再放置硬板塊,藉由硬板塊稍硬的材質達到抵抗外來撞擊力,硬板塊雖然可藉位於後面的海棉直接抵靠於脛、踝部位,但是因為海棉本身的耐撞擊的程度不佳,彈性更不良等因素,所以當外力撞擊硬板塊時,反而容易發生硬板塊直接將外力反應到脛部位,更因為硬板塊弧形面(便利貼置於脛部)的設計而使撞擊力由弧形的中央最高處延伸併集結到兩端緣的最低處,形成吸力端緣,因吸力端緣最靠近脛部位,容易造成傷害到脛部,所以更加提高受傷機率。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護脛、踝套護墊結構,其提供護套並且具有分散而能緩衝削減外來撞擊力的功效,確實達到保護脛部的目的,以提高護套的使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護脛、踝套護墊結構,其組裝操作能達到迅速便利的功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護脛、踝套護墊結構的特徵在於,護墊是由護板、阻尼管體及防護軟墊所組成,其中護板背面形成有數個凹槽空間,而阻尼管體具有適當彈性的緩衝作用,於組裝時,藉由阻尼管體對應設於護板的凹槽內,使護板與阻尼管體之間形成間隙空間,當護套受到外力撞擊時,藉由阻尼管體本身的彈性變化緩衝作用及與護板凹槽的間隙空間,整體產生極佳的緩衝功能,達到有效削減外力的避震緩衝效果,提供優良的保護脛部功效。
護墊上尚設有連接裝置,是在阻尼管體上設置凹孔,而在護板上設置對應的凸柱,藉由凸柱嵌置於凹孔達到阻尼管體迅速安裝於護板上的便利功效。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護脛、踝套護墊結構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護脛、踝套護墊結構的分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護脛、踝套護墊結構與護套的護板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護脛、踝套護墊結構與護套護板的另一個實施分解示意圖。
請參閱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護脛、踝套護墊結構適用於作為保護脛、踝部位的護套上;護墊1包括護板10、阻尼管體20及防護軟墊30;護板10是對應脛部呈適當的圓弧狀設計,其背後板面上設有數個凹槽11;而阻尼管體20設於前述護板10的凹槽11上,其包括有數個中空的阻尼管21,各阻尼管21之間藉由連接板22相互連結而達到能一體射出成型的結構設計,阻尼管體20與護板10的組裝連結,可在阻尼管21上與護板10的凹槽11間設置連結裝置來達成,連結裝置是在阻尼管21上設有卡槽23,在護板10的凹槽11上對應地設置凸卡12,而相互卡制連結,以達到迅速組裝的便利功效,當然,也可利用粘著方式將阻尼管體20組合於護板10上,或其他方式均可;而防護軟墊30與護板10相縫合連結而夾合固定住阻尼管體20。
請參閱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護脛、踝套護墊結構與護套的護板的組合剖視示意圖;本實用新型阻尼管體20與護板10組合時,阻尼管21對應嵌置於護板10的凹槽11上,可使阻尼管21僅大約1/3置於護板10的凹槽11內,使護板10的相鄰凹槽11間的御接面12與阻尼管體20的相鄰阻尼管21的底御接面24之間相互隔出有間隙空間40,因此當護墊1受到外力撞擊時,可藉由護板10上的阻尼管體20具有壓縮變形的構造設計所產生的彈性耐震性能,再配合凹槽11面分布的間隙空間40而能將每單位面積的受撞擊壓力被迅速吸收掉,產生緩衝外力的作用,達到有效削減外力的避震緩衝效果,提供優良的保護脛部功效。
請參閱圖3,是本實用新型護脛、踝套護墊結構與護套的護板的另一個實施分解示意圖;其中阻尼管體20′可由數個單一的阻尼管21′所組成,阻尼管21′可以填置或粘著等方式設於護板10′的凹槽11′上,再藉由防護軟墊30′與護板10′相縫合固接而夾合定位阻尼管體20′,使整體形成具有吸震防衝擊的護墊結構。
所以,本實用新型在護板的背面設有凹槽空間,並藉由防護軟墊整個夾固定位阻尼管體,阻尼管體利用其受衝壓所產生的彈性變形的緩衝作用,使衝擊力能有效被分散、吸收,而不會直接傷害於人體的脛骨部位,而免於運動傷害,本實用新型更可將阻尼管21大約僅1/3置於護板10的凹槽11內,護板10的相鄰凹槽11間的御接面12與阻尼管體20的相連接的底御接面24之間相互隔出有間隙空間40,所以當護板10受外力撞擊時,藉由凹槽及間隙空間使阻尼管體將撞擊力吸收,並平均擴散在每一處,使單位面積的受撞擊壓力被迅速分攤而完全吸收掉,產生緩衝作用,得以緩衝、消減外力,避免造成傷害及防震效果,提供全面式的保護脛部功效,提高實際使用上實用為目的。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護脛、踝套護墊結構能藉由所揭露的構造裝置確實可以達到實用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護脛、踝套護墊結構,包括護板及防護軟墊,其特徵在於護板的背後設有凹槽裝置,凹槽裝置中設有呈中空狀的阻尼管體,阻尼管體定位於護板及防護軟墊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脛、踝套護墊結構,其特徵在於阻尼管體是由中空阻尼管與連接板所一體成形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脛、踝套護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護板的凹槽上設有凸卡,阻尼管體上設有卡槽,凸卡及卡槽相互套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護脛、踝套護墊結構,其特徵在於阻尼管體的連接板與護板間形成有間隙。
專利摘要一種護脛、踝套護墊結構,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保護脛、踝部的護套上的護墊結構;護墊是由護板、阻尼管體及防護軟墊所組成,阻尼管體可藉由其本身的彈性變形緩衝作用,以及其設於護板凹槽內時,所形成的間隙空間,使護墊受到外力撞擊時,可藉由變形吸震力及間隙空間的緩衝作用使護板上的阻尼管體能產生分散外力的重力平均分布的緩衝作用,並可適當回復,有效緩衝削減外力的避震緩衝效果,確實達到保護脛部的目的。
文檔編號A41D13/00GK2136596SQ9223357
公開日1993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199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1992年9月19日
發明者顏復新 申請人:聯興運動器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