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醬油釀造缸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15:58:29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釀造缸領域,特別是一種生產醬油所需的釀造缸。
背景技術:
醬油是中國傳統的調味品。用豆、麥、麩皮釀造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慾。
醬油是由醬演變而來,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周朝就有製做醬的記載了。而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醬油之釀造純粹是偶然地發現。中國古代皇帝御用的調味品,最早的醬油是由鮮肉醃製而成,與現今的魚露製造過程相近,因為風味絕佳漸漸流傳到民間,後來發現大豆製成風味相似且便宜,才廣為流傳食用。而早期隨著佛教僧侶之傳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韓國、東南亞一帶。中國醬油之製造,早期是一種家事藝術與秘密,其釀造多由某個師傅把持,其技術往往是由子孫代代相傳或由一派的師傅傳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釀造法。
現市面上出現了許多種類的醬油釀造罐,材質多為玻璃、不鏽鋼或其它金屬材料,這些材料均會對醬油的原有味道進行破壞,這些裝置操作不方便,又佔地面積大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能保留醬油自然風味,釀造出來的醬油口感醇香,而佔地面積小,結構簡單,操作簡易的醬油釀造缸。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醬油釀造缸,所述的釀造缸包括缸體、缸蓋與支撐架,所述的支撐架固定於缸體上,並支撐缸蓋於缸體的頂部;所述的缸體底部設有控制醬油排放所需的閥門。
以上所述的缸蓋採用六稜錐結構,錐面為透明的玻璃結構。
以上所述的缸蓋大於缸體的罐口。
以上所述的缸體、缸蓋與支撐架之間的縫隙設有防蟲網。
以上所述的防蟲網為布或尼龍紗布。
以上所述的缸體為陶瓷結構。
本實用新型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是:
1、本實用新型採取六稜錐缸蓋與缸體結合的結構,缸蓋為六稜錐,錐面為透明的玻璃結構,可提供充足的光照,缸蓋與缸體不接觸,缸內蒸發上來的水分液化後從缸蓋的邊緣流出缸體外,避免水分重新滴回缸體內,也能防止雨天時雨水飛入缸體內。
2、本實用新型在缸體、缸蓋與支撐架之間的縫隙布置一層防蟲網,能防止蟲子亂入內;整體結構安全衛生。
3、本實用新型醬油產出率高,所製得的醬油口感醇香,保持了醬油原有的自然風味。
4、本實用新型在缸體底部設有閥門,方便了對缸體內醬油的排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醬油釀造缸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組件名稱及序號:缸體1,支撐架2,缸蓋3,閥門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考圖1所示,一種醬油釀造缸,所述的釀造缸包括缸體1、缸蓋3與支撐架2,所述的支撐架2固定於缸體1上,並支撐缸蓋3於缸體1的頂部,所述的支撐架2採用類似於倒錐形臺結構,其上設有斜邊支撐件,能將缸蓋3穩固固定,即使震動或風吹,支撐架2也能將缸蓋3進行穩固於原來位置;而且所述的缸蓋3大於缸體1的罐口;所述的缸體1底部設有控制醬油排放所需的閥門4,所述的閥門4能很好控制對缸體1內醬油的排放量,省去了要卸去缸蓋3,從缸體1內向外用瓢取醬油的步驟,省去人力與時間,提高了生產醬油的效率。
所述的缸蓋3採用六稜錐結構,錐面為透明的玻璃結構,透明的玻璃結構為罐體提供了充足的光照,而缸蓋3結構為錐形結構,利於收集缸體1內蒸發出來的水分,使得水分液化後附於玻璃結構表面,再從缸蓋3排出缸體1外,避免了水再回滴於缸體1內;缸蓋3還能防止雨天時雨水飛入缸體1內。
所述的缸體1、缸蓋3與支撐架2之間的縫隙設有防蟲網,能很好避免蟲子亂入,保證了整體結構安全衛生。
所述的防蟲網為布或尼龍紗布。
所述的缸體1為陶瓷結構,能很好的保留了醬油原來的自然風味,所製得的口感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