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樁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9:24:59 1
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樁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樁,包括樁身和設置在樁身上的兩支上樁手,在樁身正前方距離小於32釐米的範圍內,兩支上樁手的內側最大間距不大於15釐米。本實用新型縮小了兩支上樁手的端部之間的距離,使得訓練者的手伸入兩支上樁手之間左右打擊時,能夠達到快速的打擊效果。
【專利說明】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粧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習武器具,特別是用於練習詠春拳的木人樁。
[0002]【背景技術】
[0003]木人樁是一種供練武者,特別是詠春拳練習者使用的器具。木人樁具有兩支交叉的上樁手,供練習者的手伸入兩支上樁手之間左右打擊,以此訓練練習者的前手臂、手腕的打擊力量和打擊速度。然而,在現有的木人樁中,兩支上樁手之間的夾角不夠合理,導致兩支上樁手的端部之間的距離太大,致使訓練達不到快速的打擊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木人樁的缺陷,提供一種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樁。
[0005]本實用新型採取的主要技術方案是: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樁,包括樁身和設置在樁身上的兩支上樁手,兩支上樁手交叉,呈向外張開的形狀,在樁身正前方距離小於32釐米的範圍內,兩支上樁手的內側最大間距不大於15釐米。
[0006]作為進一步改進或者最佳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還可採取如下附屬的技術方案。
[0007]在樁身正前方距離小於32釐米的範圍內,所述兩支上樁手的內側最大間距不大於12釐米。
[0008]在樁身正前方距離等於32釐米的位置處,所述兩支上樁手的內側間距為10?12釐米。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縮小了兩支上樁手的端部之間的距離,使得訓練者的手伸入兩支上樁手之間左右打擊時,能夠達到快速的打擊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圖1結合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圖1是木人樁的側面正投影視圖。圖2雖然是圖1的A-A剖視圖,但省略了樁腳4和中樁手5,以清楚表達兩支上樁手2、3的位置關係。
[0013]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木人樁,包括圓柱型樁身1,以及固定在樁身I上的兩支上樁手2、3。兩支上樁手2、3交叉,呈向外張開的形狀。在樁身I正前方距離L小於32釐米的範圍內,兩支上樁手2、3的內側最大間距K不大於15釐米。
[0014]作為較好的實施方式,在樁身I正前方距離L小於32釐米的範圍內,兩支上樁手
2、3的內側最大間距K不大於12釐米。
[0015]作為最佳實施方式,在樁身I正前方距離L等於32釐米的位置處,兩支上樁手2、3的內側間距K最好為10?12釐米。亦即在圖中表示為,在距離樁身I的垂直距離L = 32釐米位置處,兩支上樁手2、3的內側間距K為10?12釐米。
【權利要求】
1.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樁,包括樁身和設置在樁身上的兩支上樁手,兩支上樁手交叉,呈向外張開的形狀,其特徵是:在樁身正前方距離(L)小於32釐米的範圍內,兩支上樁手的內側最大間距(K)不大於15釐米。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樁,其特徵是:在樁身正前方距離(L)小於32釐米的範圍內,所述兩支上樁手的內側最大間距(K)不大於12釐米。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助於達到快速打擊效果的木人樁,其特徵是:在樁身正前方距離(L)等於32釐米的位置處,所述兩支上樁手的內側間距(K)為10?12釐米。
【文檔編號】A63B69/34GK203648013SQ20132073965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5日
【發明者】王庭威 申請人:王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