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9:24:4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電機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
背景技術:
發電機的發熱是一個一直困擾著發電機生產商的重要問題,發電機的發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1、機械摩擦發熱,由於發電機是由定子與轉子相互旋轉產生電的,在旋轉過程中,安裝面及支撐機的機械磨損面便會產生熱;2、電流通過定子與轉子導體時產生發熱;3、由於定子與轉子是由鐵磁性材料製作的,鐵磁性材料在磁場中產生渦流而產生的發熱。發電機是由發動機驅動的,發電機的使用過程中,需要發動機不斷工作來驅動發電機,發動機工作中同樣不可避免產生熱量,由於發電機是與發動機聯接在一起,發動機產生的熱量一部分依靠發動機的散熱系統排出,一部分傳遞給我發電機,另一部分作為熱輻射聚集在電機周圍空氣中,導致發電機的熱量不斷升高,如果不及時且快速地將這些熱散發出去,會導致熱量在發電機周圍聚集,促使發電機溫度迅速升高,當溫度超過發電機承載極限時,發電機就會燃燒,輕則造成設備損壞,重則會產生嚴重事故。因此,如何解決發電機的散熱問題,是目前眾多發電機廠商必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目前很多發電機廠商便會在發電機內安裝一些冷卻部件來解決上述問題,目前的冷卻方式主要有風冷與水冷二種方式。其中,水冷方式在冷卻效果上很不錯,但是水冷方式卻有很多其他缺陷無法解決:一是水冷主要冷卻的是定子,轉子無法冷卻,故轉子的溫度仍存在升高的可能;二是漏電短路的隱患,由於有水,有可能存在洩漏,一旦出現,就會導致很嚴重的事故。故目前市場上採用水冷方式的發電機很少。
目前的風冷方式主要是將風扇裝在前端蓋裡面的轉子軸上,發電機運行時風從後端蓋進入經發電機內部間隙流向風扇,再從前端蓋通風孔流出,此風扇只能在電機一側形成風流動,只能降低發電機,對於電機外圍及發動機產生的熱量卻無能為力。雖然,目前市場有在機組外圍安排排風扇,但受制於機組結構的問題,安裝受限,其風量普遍偏小,冷卻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受成本影響,難以在市場形成競爭。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對電機外圍及發動機產生的熱量降溫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其包括盤形骨架,盤形骨架的相對兩側分別安裝有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相對於盤形骨架對稱設置,第一葉片組包括多片第一葉片,第一葉片為弧形葉片,多片第一葉片在盤形骨架上沿著盤形骨架的周向等距排列,第二葉片組包括多片第二葉片,第二葉片為弧形葉片,多片第二葉片在盤形骨架上沿著盤形骨架的周向等距排列。
進一步地,上述第一葉片的一端部延伸至盤形骨架的中心部、相對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盤形骨架的邊緣部。
進一步地,上述端部設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在盤形骨架的頂面和盤形骨架的側面相交的側角上。
進一步地,上述第一缺口內具有第一弧角。
進一步地,上述第二葉片的一端部延伸至盤形骨架的中心部、相對的另一端部延伸至盤形骨架的邊緣部。
進一步地,上述端部設置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在盤形骨架的頂面和盤形骨架的側面相交的側角上。
進一步地,上述第二缺口內具有第二弧角。
進一步地,上述盤形骨架的中心部設置有法蘭盤。
進一步地,上述盤形骨架為圓形板體。
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及降溫方法,通過在盤形骨架的正反兩面設置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當風扇旋轉時在風扇兩側同時形成真空區,在空氣壓強的作用下兩側風由軸向兩側向風扇中間流動,在葉片的作用下向風扇葉片四周散出去,使從而將風扇兩側的熱量帶走;並且,由於兩側的葉片組是對稱設置的,因此風扇兩側的真空區的壓強相等,這樣在風扇旋轉時保證了風扇的垂直度,防止其轉動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風扇偏移而引起的氣流不穩定或者阻塞現象,從而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風扇的散熱效率;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有效地解決現有技術中對電機外圍及發動機產生的熱量降溫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於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並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裡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並且能夠將本公開的範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實施例:
參見圖1至圖4,圖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其包括盤形骨架1,盤形骨架1的相對兩側分別安裝有第一葉片組2和第二葉片組3,第一葉片組2和第二葉片組3相對於盤形骨架1對稱設置,第一葉片組2包括多片第一葉片21,第一葉片21為弧形葉片,多片第一葉片21在盤形骨架1上沿著盤形骨架1的周向等距排列,第二葉片組3包括多片第二葉片31,第二葉片31為弧形葉片,多片第二葉片31在盤形骨架1上沿著盤形骨架1的周向等距排列。其中,盤形骨架1的中心部11可以設置有法蘭盤13,便於安裝至發電機4上;該盤形骨架1具體可以為圓形板體,便於風扇的旋轉。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通過在盤形骨架的正反兩面設置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當風扇旋轉時在風扇兩側同時形成真空區,在空氣壓強的作用下兩側風由軸向兩側向風扇中間流動,在葉片的作用下向風扇葉片四周散出去,使從而將風扇兩側的熱量帶走;並且,由於兩側的葉片組是對稱設置的,因此風扇兩側的真空區的壓強相等,這樣在風扇旋轉時保證了風扇的垂直度,防止其轉動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風扇偏移而引起的氣流不穩定或者阻塞現象,從而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風扇的散熱效率;因此,本實施例可以有效地解決現有技術中對電機外圍及發動機產生的熱量降溫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繼續參見圖1至圖3,第一葉片21的一端部211延伸至盤形骨架1的中心部11、相對的另一端部212延伸至盤形骨架1的邊緣部12;作為對稱,第二葉片31的一端部311延伸至盤形骨架1的中心部11、相對的另一端部312延伸至盤形骨架1的邊緣部12。通過上述葉片的設置,使得風扇的兩側可以形成螺旋形的快速進風,提高進風效率。
繼續參見圖1至圖3,端部212設置有第一缺口213,第一缺口213在盤形骨架1的頂面和盤形骨架1的側面相交的側角上;作為對稱,端部312設置有第二缺口313,第二缺口313在盤形骨架1的頂面和盤形骨架1的側面相交的側角上。通過在風扇的兩側的葉片上設置缺口,使得氣流在風扇的正反面分別形成環形的氣牆,兩側的氣牆相對行進,且兩側的對稱使得兩側對風扇的壓力相等,從而可以進一步地保證風扇的垂直度,防止其轉動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風扇偏移而引起的氣流不穩定或者阻塞現象,從而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風扇的散熱效率。
繼續參見圖1至圖3,第一缺口213內具有第一弧角214;作為對稱,第二缺口313內具有第二弧角314。通過在風扇的兩側的葉片缺口內設置弧角,使得對氣流形成向風扇側面的導流效果,使得風扇在上述基礎上在其側面形成拉力,這樣就風扇垂直方向上獲得更為穩固的位置,從而可以進一步地保證風扇的垂直度,防止其轉動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風扇偏移而引起的氣流不穩定或者阻塞現象,從而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風扇的散熱效率。
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降溫方法實施例:
參見圖1至圖4,圖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發電機的雙向離心式風扇降溫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發動機驅動盤形骨架1轉動,第一葉片組2從其正面引入第一氣流,第一氣流隨後在第一葉片組2內形成轉彎導向後從第一葉片組2的側面流出,第二葉片組3從其反面引入第二氣流,第二氣流隨後在第二葉片組3內形成轉彎導向後從第二葉片組3的側面流出。本方法的有益效果同於上述的風扇,在此不再贅述。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