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5:46:14 3
專利名稱: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傳感轉換器,尤其是一種機電設備軸承超溫告警用的熔斷式傳感轉換器。
大中型機電設備軸承只允許在一定溫度範圍內運行,超過額定溫度後會造成永久性損壞,必須進行更換。不但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因不能運轉造成停產,影響正常工作。通常有兩種方式測量軸承溫度一是用測溫傳感器如銅熱電阻、鉑熱電阻、熱敏電阻、熱電偶等測溫,通過轉換在二次儀表上設定報警連鎖值,參與控制;另一種用超溫傳感器直接參與控制或通過轉換參與控制。使用測溫傳感器測溫造價高,系統複雜,準確性不高,易產生誤動作,在出現超溫動作後對需對儀表系統進行全面核查,確信無誤後才能確定軸承是否超溫。而使用超溫熔斷式傳感器測溫,則系統簡單,造價低,可靠性高,事後非常容易確定軸承是否超溫,因為次種傳感器將超溫現象永久保存下來了。但普通超溫熔斷式測溫傳感器動作後需人工幫助才能恢復功能,進行下次作業,而且裝配較為麻煩,有些甚至動作靈敏度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其設計欠合理所致,並不是超溫熔斷方式出現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自動恢復功能,結構簡單,易於裝配的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
所說的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包括傳感器和轉換器,其傳感器主體8有一個內腔和一個上蓋,其特徵是主體8內腔底部置有一易熔金屬合金塊9,合金塊上插有兩根銅電極6,銅電極的另一端固定在絕緣板5上,其上各有一接線柱4,在絕緣板與合金塊形成的空間內裝有彈簧7;引線座3裝置在絕緣板之上的內腔臺口上,引線座與絕緣板之間留有用於容納絕緣板彈起的空擋,其高度致少大於合金塊的厚度。轉換器由時基電路構成的雙穩態觸發器和中間繼電器以及電源組成,其中雙穩態觸發器10的輸入端於與前述傳感器的引線座3相連,輸出端上接有一中間繼電器11。
由於使用了易熔金屬合金塊作為感溫部件,當軸承超溫時,金屬塊即熔化,彈簧7便將絕緣板連同銅電極一起頂起脫離金屬塊,轉換器檢測到此一變化即可準確發出超溫信號,因此本發明顯然具有功能易恢復,易於裝配,構造簡單,對超溫信號能永久記憶的優點。
圖1是傳感器結構圖。
圖2是轉換器實施電路圖。
1--傳感器,2--上蓋,3--引線座,4--接線柱,5--絕緣板,6--銅電極,7--彈簧,8--傳感器主體,9--易熔金屬合金塊,10--雙穩態觸發器,11--中間繼電器,12--電源。
傳感器使用過程簡述將傳感器1旋入被測軸承的測溫孔中,兩銅電極的引出線通過引線座與轉換器電路相接。當軸承由於某種原因超溫時(例如70℃),易熔金屬合金塊熔化,彈簧彈起將安裝有接線柱和銅電極的絕緣板抬起懸空,後續控制部件動作參與報警、連鎖和控制。配接轉換器後,當軸承超溫時,兩銅電極6懸空斷開,雙穩觸發器材10翻轉,其3角由低電平轉為高電平,中間繼電器11得電吸合,給後續控制部件提供開關信號,參與報警、連鎖和控制。
易熔金屬合金塊的熔化點就是軸承超溫告警設定點,由易熔金屬合金的配方來確定。其組成和比例為鉛10~15%,錫20~30%,鎘10~15%,鉍40~60%。例如軸承超溫設定點在70℃時的配方為鉛12.5%,錫25%,鎘12.5%,鉍50%。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包括傳感器和轉換器,傳感器主體(8)有一個內腔和一個上蓋,換器由時基電路構成的雙穩態觸發器和中間繼電器以及電源組成,其特徵是主體(8)內腔底部置有一易熔金屬合金塊(9),此易熔金屬合金塊上插有兩根銅電極(6),銅電極的另一端固定在絕緣板(5)上,在絕緣板與合金塊形成的空間內裝有彈簧(7)。
2.如權利要求1所說的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其特徵是,所說的引線座(3)裝置在絕緣板之上的內腔臺口上,引線座與絕緣板之間留有用於容納絕緣板彈起的空擋,其高度致少大於合金塊的厚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說的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其特徵是,所說的雙穩態觸發器(10)的輸入端與傳感器的引線座(3)相連,其輸出端上接有一中間繼電器(11)。
4.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其特徵是,所說的易熔金屬合金的組成和比例為鉛10~15%,錫20~30%,鎘10~15%,鉍40~60%。
5.如權利要求4所說的易熔金屬合金的組成和比例,其特徵是,軸承超溫設定點在70℃時的組成和比例為鉛12.5%,錫25%,鎘12.5%,鉍50%。
全文摘要
軸承超溫熔斷式傳感轉換器,其傳感器主體8內腔底部置有一易熔金屬合金塊9,此合金塊上插有兩根銅電極6,電極的另一端固定在絕緣板5上,在絕緣板與合金塊形成的空間內裝有彈簧7;易熔金屬合金的組成和比例為鉛10~15%,錫20~30%,鎘10~15%,鉍40~60%。當軸承超溫時,金屬塊即熔化,彈簧將絕緣板頂起脫離金屬塊,本發明具有功能易恢復,易於裝配,構造簡單,對超溫信號能永久記憶的優點。
文檔編號G01K11/06GK1385684SQ0110669
公開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10日
發明者李勤飛 申請人:李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