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晶顯示器(lcd)照明用的背光源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14:04:59 1
專利名稱:一種液晶顯示器(lcd)照明用的背光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晶顯示器(LCD)照明用的背光源,尤其是發光體為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的背光源。
目前,以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為光源的液晶顯示器(LCD)照明用背光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底部發光的背光源,簡稱為底背光,另一種是側部發光的背光源,簡稱為側背光。
就底背光而言,其結構形式是底層是按需要設計的印製電路板(PCB),中間是外形尺寸與液晶顯示器(LCD)需要照明的視域尺寸相吻合的塑膠方框,方框底面緊貼印製電路板的上表面,在方框內空部分所對應的印製電路板(PCB)上,以一定的分布方式(如方陣或梅花陣)焊接有若干數量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片,在方框與印製電路板所構成的空腔內,是具有一定厚度(其厚度底於方框的內腔高度)的透明矽橡膠緊密封固著發光二極體(LED)晶片,在方框的上面貼有一層擴散膜。當底背光接通電源後,因為透明矽橡膠層與其封固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片之間沒有其它介質層,所以發光二極體(LED)發出的光直接進入矽橡膠層,再從矽橡膠層折射出去,從發光體到擴散膜之前的這段光路上,僅有一個發散性折射界面,使得單個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相對於具有多個發散性折射界面情況下可照明的區域縮小,所以,在相同厚度空間限制和相同的光照均勻性要求時,相同面積的照明區域,所需要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片數目增多,導致底背光產品成本增加,相應的電能功耗也增大,限制了底背光的應用範圍。
就側背光而言,其結構是焊接在印製電路板上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片,設置在一塊光導板的側面,在光導板的下表面常設置有凹凸的小曲面,在光導板的正面貼有擴散膜,背面襯有反射膜。當側背光接通電源後,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發出的光,從側面進入光導板,由光導板上、下兩面折射出來的光,經反射膜和擴散膜後,射向位於光導板正面需要照明的液晶顯示器(LCD)的背面,實現背光源的功能,相對於底背光,側背光所使用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的數量可以減少,相應的功耗也可以減小,但因為光源在背光源的側面,需要用光導板將光線引導至所需要照明的區域,這將導致二個問題一、光照均勻性調節困難,二、根據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的發光特性,其有效照明光程有限,對於大面積視域的照明,遠離光源的區域,側背光已不能實現其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以上兩種背光源的不足,提出一種新型結構的背光源,在不影響光照均勻性調節的情況下,相同面積的照明區域內,減少發光二極體(LED)晶片數目,降低電能功耗,同時實現大面積視域的照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使發光二極體(LED)晶片在印製電路板(PCB)上的分布方式與底背光一樣,如採用方陣或梅花陣,另外在印製電路板(PCB)之上設計一層光導板,光導板的材料是高分子材料如有機玻璃,光導板的底部設置由旋轉曲面或多面體構成的凹面,旋轉曲面或多面體的表面可以是平滑面,也可以是砂紋面,凹面的數量與印製電路板(PCB)上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的數量相等,與各凹面所對應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片在凹面範圍之內,這樣在發光二極體(LED)晶片和光導板之間就有一個由旋轉曲面或多面體構成的空氣介質層,在光導板的上或下表面可以設置調節折射光強度的凹凸小曲面,在光導板的上面再貼上一層擴散膜。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就單個發光二極體(LED)晶片來講,因為旋轉曲面或多面體所構成的凹面的存在,當旋轉曲面或多面體上某一點的法線與其旋轉軸或中心線的交點,位於發光體之上時,發光二極體(LED)晶片所發出的光,經過該點到達擴散膜之前的光路上,相對於底背光,增加了一個發散性折射界面,從而使得單個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的有效照明區域擴大,所以單個發光二極體(LED)晶片之間的分布距離可以增大,相同照明面積所需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的數量可以減少,相應的電能功耗也減小;相對於側背光,因為發光二極體(LED)晶片不是象側背光那樣位於光導板的側面,而是可以分布在需要照明區域的任一位置,從而克服側背光缺點,實現大面積視域的照明。
同時在光導板的上或下表面均可以設置凹凸小曲面,另外旋轉曲面或多面體的表面,也可以是砂紋面,通過調整小曲面或砂紋的疏密,從而調節從光導板折射出去的光強,到達在某區域內照明光強弱的調節,調節手段更加多樣、靈活。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附
圖1是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發出的光經過光導板上、下兩個折射界面的幾何光路示意圖。
附圖2是實施例背光源的結構剖面圖。
在附
圖1中,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位於旋轉曲面(2)的旋轉軸上,光導板(3)是有機高分子材料,相對於空氣屬於光密介質,當旋轉曲面(2)上的某一點的法線與旋轉軸的交點位於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所在的位置之上時,發光二極體(LED)晶片所發出的光,經由該點透過光導板(3)時,將產生兩次發散性折射,擴大了單個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的可照明區域。
實施例一如附圖2所示,將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以方陣分布在需要照明的區域內,焊接在印製電路板(4)上,在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之上是光導板(3),光導板(3)的底部設置有由園臺曲面和球冠構成的凹面,凹面的數量與發光二極體(LED)晶片的數量相等,發光二極體(LED)晶片位於凹面範圍之內,旋轉曲面(2)的表面可以是砂紋面;在光導板(3)的上表面,設置疏密不等的折射小曲面(5)以調節某區域內的折射光的強弱,即液晶顯示器(LCD)對應區域內照明光的強弱;另可根據光強或光照均勻性調節的需要,在光導板(3)的上表面,貼上一層擴散膜(6)。
權利要求1.一種液晶顯示器(LCD)照明用的背光源,發光體為發光二極體(LED)晶片( 1),其特徵在於具有由旋轉曲面或多面體(2)構成發散性折射凹面的光導板(3),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位於凹面範圍之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徵在於光導板(3)的上、下兩表面可設置調節折射光強度的凹凸小曲面(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徵在於旋轉曲面或多面體(2)的表面,可以是平滑面或砂紋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晶顯示器(LCD)照明用的背光源,尤其是發光體為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的背光源,其特徵在於:具有由旋轉曲面或多面體(2)構成發散性折射凹面的光導板(3),從而擴大單個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的可照明範圍,減少相同照明面積所使用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的數量,從而降低電能功耗;同時將發光二極體(LED)晶片(1)分布在需要照明區域範圍之內,實現大面積視域照明。
文檔編號G09F13/20GK2391269SQ99246039
公開日2000年8月9日 申請日期1999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1999年9月30日
發明者曹新民 申請人:曹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