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套頭穿刺針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07:22:0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手術用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孕產婦剖宮產比率的升高,剖宮產術後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者也隨之增多,若剖宮產術後產婦的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即瘢痕子宮妊娠引產時其難度和風險較非手術子宮明顯增高。目前常用的終止妊娠方法分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兩種方法,其中手術治療方法的成本較高,術中出血量相對較多,患者創傷較大;目前常規的保守治療方法有介入治療後清宮治療、藥物治療後清宮術、傳統宮腔局部穿刺用藥加清宮術三種方法。介入治療加藥物治療是通過介入治療將血管栓塞,阻斷妊娠的血液供應,然後注射藥物將胚胎殺死後清宮,此方法治療成功率高,但住院費用高,僅介入治療的費用可近萬元。藥物治療加清宮術即用化療藥物(MTX)等綜合治療將胚胎殺死後清宮,該方法治療時間長,成功率低,副作用偏多。傳統宮腔局部穿刺用藥加清宮術是通過傳統穿刺用藥後清宮,此方法無論經腹部穿刺或宮腔穿刺,皆因疤痕妊娠處血管密集複雜而導致穿刺時易刺破血管,導致大出血,造成保守治療失敗而改用手術治療。故以上三種方法均有不足之處,所以應探討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以減少大出血率、減少創傷,提高保守治療成功率,保全患者生殖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大大降低瘢痕子宮妊娠引產時的大出血率,並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和醫療成本的套管套頭穿刺針。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採用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套管套頭穿刺針,它包括有套管針和套管針芯,所述套管針芯的針芯活動插置在套管針的針管內,它還包括有護套,所述護套活動套置在套管針的針管外,在該護套的前端側部開設有進針口,所述套管針的前端和套管針芯的前端相平齊,所述套管針針管的長度比護套的長度長3~5cm。
所述護套為矽膠材質。
所述護套的進針口的開口方向為斜向上方。
所述套管針的針管長度為16cm,護套的長度為12cm,護套的進針口底部距離護套頂端的垂直距離為1.5cm。
所述套管針芯的底部設置有限位凸臺,所述套管針底部開設有與套管針芯的限位凸臺相對應的凹槽,套管針芯的限位凸臺卡置在套管針底部的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實踐中總結出的,其設計合理,既簡便易行又安全可靠。該套管套頭穿刺針在傳統穿刺針的套管針外套置有護套,在使用時,先將護套從患者的陰道送入宮腔,當護套前端順應宮腔的方向到達羊膜腔後,將套管針和套管針芯插入護套內,然後將套管針的前端從護套的進針口穿出,對羊膜腔進行穿刺並推針抽水注射藥物,從而避免了穿刺針從瘢痕子宮妊娠的瘢痕處穿行時刺破血管。採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降低了大出血率,大大降低了瘢痕子宮妊娠引產的風險,有效提高了保守治療的成功率,同時也避免了使用手術方法進行引產,有效降低了治療成本,保全了患者的生殖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套管針和套管針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護套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圖2和圖3所示,套管套頭穿刺針,它主要包括有套管針1和套管針芯2,所述套管針芯2的針芯3活動插置在套管針1的針管4內。套管針芯2的底部設置有限位凸臺7,套管針1的底部開設有與套管針芯2的限位凸臺7相對應的凹槽8,套管針芯2的限位凸臺7卡置在套管針1底部的凹槽8內,可防止使用該穿刺針進行穿刺時,套管針芯2的針芯3發生轉動。該穿刺針還包括有護套5,所述護套5活動套置在套管針1的針管4外,該護套5為矽膠材質,不會對人體的組織、器官造成傷害。在該護套5的前端側部開設有進針口6,該進針口6的開口方向為斜向上方,方便套管針1的前端從該進針口6穿過。所述套管針1的前端9和套管針芯2的前端10相平齊。套管針1針管4的長度為16cm,護套5的長度為12cm,護套5進針口6的底部距離護套5頂端的垂直距離為1.5cm,套管針1針管4的長度比護套5的長度長4cm,使套管針1的前端9能從護套5的進針口6穿出。使用該套管套頭穿刺針進行穿刺時,在B超引導下,先將護套5從產婦的陰道送入宮腔,當護套5的前端順應宮腔的方向到達羊膜腔的外壁後,將套管針1和套管針芯2插入護套5內,然後將套管針1的前端9從護套5的進針口6穿出,對羊膜腔進行穿刺並推針抽水注射藥物,從而避免了穿刺針從瘢痕子宮妊娠的瘢痕處穿行時刺破血管,可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風險。該套管套頭穿刺針還可對宮頸妊娠和胎盤植入的病例進行穿刺,穿刺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