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臥兩用單級離心式水泵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13:34:37
專利名稱:立臥兩用單級離心式水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單級離心式水泵,屬於單級離心式水泵的改造技術。
現有的單級離心泵,泵的密封多為採用單一密封件加擋水圈的結構,漏水會進入電機軸承處,其密封性能較差,直接影響了水泵的工作可靠性;另外,臥式單級離心泵只能臥用,極個別地方要立用,則要做一個相似角鐵狀的裝置,轉90°安裝,並更換立式電機。而管道泵,則只能立用,不能臥用,極個別地方要臥用,則要做一個相似角鐵狀的裝置,轉90°安裝,其受力情況欠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可確保漏水不會進入電機軸承處,密封性能較好,且可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既可立用,又可臥用的立臥兩用單級離心式水泵。其使用、安裝、維修方便,使用場合和使用範圍較廣,工作可靠性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
圖1所示,包括有泵體(1)、連接體(2)、泵軸(3)、軸承(4)、軸承擋塊(5)、主密封(6)、進水口(7)、出水口(8)及葉輪等,其中泵體(1)上設有進水口(7)及出水口(8),連接體(2)與泵體(1)連接,泵軸(3)支承在軸承(4)上,且其輸入端與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泵軸(3)的輸出端與葉輪連接,連接體(2)與泵軸(3)之間的接觸面上設有主密封(6),軸承擋塊(5)置於連接體(2)與軸承(4)之間,並擋在軸承(4)的外圈,且連接體(2)與軸承(4)之間設有骨架油封(9),骨架油封(9)卡裝在軸承擋塊(5)與泵軸(3)之間的接觸面上。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密封狀況剖視圖;圖2-1、圖2-2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圖。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附圖所示,包括有泵體(1)、連接體(2)、泵軸(3)、軸承(4)、軸承擋塊(5)、主密封(6)、進水口(7)、出水口(8)及葉輪等,其中泵體(1)上設有進水口(7)及出水口(8),連接體(2)與泵體(1)連接,泵軸(3)支承在軸承(4)上,且其輸入端與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泵軸(3)的輸出端與葉輪連接,連接體(2)與泵軸(3)之間的接觸面上設有主密封(6),軸承擋塊(5)置於連接體(2)與軸承(4)之間,並擋在軸承(4)的外圈,且連接體(2)與軸承(4)之間設有骨架油封(9),骨架油封(9)卡裝在軸承擋塊(5)與泵軸(3)之間的接觸面上。
連接體(2)與泵體(1)可做為一體,也可分開做出。考慮安裝方便,連接體(2)與泵體(1)分開做出。
為使本實用新型安裝使用方便,以滿足用戶在不同場合的安裝需要,上述泵體(1)上還連接有支架(10)。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隨時組合成立立式安裝和臥式安裝,如
圖1-1、
圖1-2所示。其可取代原有的立式泵和臥式泵的所有使用場合,且可使製造廠家的零件通用化程度大大提高。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在連接體與軸承之間設有骨架油封的結構,由於不是擋和甩開前端主密封漏出的水,而是用油封封住漏水,以避免漏水進入電機軸承處,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性能大大加強,提高了水泵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本實用新型可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既可立用,又可臥用,是一種結構合理,設計巧妙,性能優良,使用、安裝、維修方便,使用場合和使用範圍較廣的立臥兩用單級離心式水泵。
權利要求1.一種立臥兩用單級離心式水泵,包括有泵體(1)、連接體(2)、泵軸(3)、軸承(4)、軸承擋塊(5)、主密封(6)、進水口(7)、出水口(8)及葉輪等,其中泵體(1)上設有進水口(7)及出水口(8),連接體(2)與泵體(1)連接,泵軸(3)支承在軸承(4)上,且其輸入端與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泵軸(3)的輸出端與葉輪連接,連接體(2)與泵軸(3)之間的接觸面上設有主密封(6),軸承擋塊(5)置於連接體(2)與軸承(4)之間,並擋在軸承(4)的外圈,其特徵在於連接體(2)與軸承(4)之間設有骨架油封(9),骨架油封(9)卡裝在軸承擋塊(5)與泵軸(3)之間的接觸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臥兩用單級離心式水泵,其特徵在於上述連接體(2)與泵體(1)可做為一體,也可分開做出。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臥兩用單級離心式水泵,其特徵在於上述泵體(1)上還連接有支架(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單級離心式水泵。包括有泵體、連接體、泵軸、軸承、軸承擋塊、主密封、進水口、出水口及葉輪等,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在連接體與軸承之間設有骨架油封的結構,由於不是擋和甩開前端主密封漏出的水,而是用油封封住漏水,以避免漏水進入電機軸承處,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性能大大加強,提高了水泵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本實用新型可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既可立用,又可臥用,是一種結構合理,設計巧妙,性能優良,使用、安裝、維修方便,使用場合和使用範圍較廣的立臥兩用單級離心式水泵。
文檔編號F04D29/08GK2470584SQ01203678
公開日2002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27日
發明者唐多昌 申請人:唐多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