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2:07:2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紙塑產品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
背景技術:
包裝緩衝件作為易碎產品裝箱時的填充物使用,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在堆疊和運輸過程中,意外的擠壓、碰撞而對產品造成損壞。相比前些年的珍珠棉和發泡膠所製成的緩衝材料,現行的紙漿製成的緩衝件對環境汙染小,易於回收。
但是,現有對於瓶或其他易碎物品的紙託包裝,其扣合的地方一般採用額外設置的扣合結構,既增加成本,同時使用不方便。或者如專利號為201620571139.6的紙漿雞蛋盒,在紙漿雞蛋盒產品上設置卡接凸塊與耳扣,但是在扣合的過程中,需要將耳扣先掰變形,繞到卡接凸塊外側,隨後將卡接凸塊卡入至卡耳中,在此過程中容易導致卡耳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項實用新型是針對現在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其特徵在於:其包括產品本體,所述產品本體設有左右對稱設置的一體結構的左紙塑殼體及右紙塑殼體,所述左紙塑殼體與所述右紙塑殼體中心連接處設有壓紋折合線;
所述產品本體還設有扣合結構,所述扣合結構包括設置在右紙塑殼體的右側的可折彎扣腳,以及設置在左紙塑殼體的左側的與可折彎扣腳匹配的扣合槽;
位於所述可折彎扣腳與扣合槽內側的右紙塑殼體與左紙塑殼體分別設有截面慣性矩加強結構,所述截面慣性矩加強結構為長方體的凸臺。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左紙塑殼體與右紙塑殼體內設有物體容置腔。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產品本體設有兩個扣合結構,分別對應設置在產品本體的左紙塑殼體及右紙塑殼體的側邊上。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可折彎扣腳為T字形結構,所述可折彎扣腳設有扣合部與折彎部,所述扣合部設置在折彎部的外側,所述扣合部通過折彎部與右紙塑殼體的側邊連接,所述扣合部的內邊靠近所述右紙塑殼體的側邊。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右紙塑殼體的側邊位於折彎部的位置設有上下兩個L字形切槽,上下兩個L字形切槽呈鏡面對稱設置,所述折彎部內嵌至右紙塑殼體的側邊內。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左紙塑殼體及右紙塑殼體通過壓紋折合線對摺後,左紙塑殼體扣合在右紙塑殼體上方,所述扣合槽對應位於折彎部上方,所述扣合槽的寬度與折彎部的寬度一致,所述扣合部的寬度大於扣合槽的寬度。
作為進一步改進,位於左紙塑殼體的長方體的凸臺側邊設有兩個方形槽。
本實用型新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通過紙塑成型工藝一次成型一體結構的左紙塑殼體及右紙塑殼體,同時成型扣合結構的可折彎扣腳及扣合槽,通過切邊法進行L字形切槽,使可折彎扣腳的折彎部可進行折彎活動,將左右紙塑殼體對摺扣合,並將扣合部向上翻折扣合在扣合槽處,實現快速的扣合連接。
扣合結構側方的截面慣性矩加強結構增強扣合結構的可折彎扣腳及扣合槽的強度,增加紙塑產品的耐用性。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位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部位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的可折彎扣腳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施例的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一;
圖6為本實施例的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二。
圖中:1.產品本體,11壓紋折合線,12物體容置腔,13.L字形切槽,
2.左紙塑殼體,21方形槽,3.右紙塑殼體,4.扣合結構,41可折彎扣腳,411扣合部,412折彎部,42扣合槽,5.截面慣性矩加強結構,51.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因此而限定本實體新型的保護範圍。
參見附圖1~6,本實施例提供的新型扣合結構4的紙塑產品,其包括產品本體1,所述產品本體1設有左右對稱設置的一體結構的左紙塑殼體2及右紙塑殼體3,所述左紙塑殼體2與右紙塑殼體3內設有物體容置腔12,所述左紙塑殼體2與所述右紙塑殼體3中心連接處設有壓紋折合線11;所述產品本體1還設有扣合結構4,所述扣合結構4包括設置在右紙塑殼體3的右側的可折彎扣腳41,以及設置在左紙塑殼體2的左側的與可折彎扣腳41匹配的扣合槽42;
位於所述可折彎扣腳41與扣合槽42內側的右紙塑殼體3與左紙塑殼體2分別設有截面慣性矩加強結構,所述截面慣性矩加強結構為長方體的凸臺51,位於左紙塑殼體2的長方體的凸臺51側邊設有兩個方形槽21,扣合結構4側方的截面慣性矩加強結構增強扣合結構4的可折彎扣腳41及扣合槽42的強度,增加紙塑產品的耐用性,主要增加了紙塑產品豎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抗壓能力;方形槽21的設置使位於左紙塑殼體2扣合槽42上下兩側的供可折彎扣腳41扣緊的邊緣具有一定的彈性形變。
所述可折彎扣腳41為T字形結構,所述可折彎扣腳41設有扣合部411與折彎部412,所述扣合部411設置在折彎部412的外側,所述扣合部411通過折彎部412與右紙塑殼體3的側邊連接,所述扣合部411的內邊靠近所述右紙塑殼體3的側邊;
述右紙塑殼體3的側邊位於折彎部412的位置設有上下兩個L字形切槽13,上下兩個L字形切槽13呈鏡面對稱設置,所述折彎部412內嵌至右紙塑殼體3的側邊內;
所述左紙塑殼體2及右紙塑殼體3通過壓紋折合線11對摺後,左紙塑殼體2扣合在右紙塑殼體3上方,所述扣合槽42對應位於折彎部412上方,所述扣合槽42的寬度與折彎部412的寬度一致,所述扣合部411的寬度大於扣合槽42的寬度。
本實施例具體提供的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所述產品本體設有兩個扣合結構,分別對應設置在產品本體的左紙塑殼體及右紙塑殼體的側邊上。
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採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結構,而得到的其他用於新型扣合結構的紙塑產品,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