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管打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2:56:39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打磨裝置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鋼管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鋼管打磨一般都是將鋼管夾持固定後對其進行打磨,但打磨的金屬碎屑會到處飛濺,會影響到工作環境的潔淨,而且工人吸入金屬碎屑後也會造成身體的影響。而現有的打磨機構並沒有解決這一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鋼管打磨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鋼管打磨裝置,包括側支架、上架、打磨機、底座和打磨架,所述底座固定於側支架的下部,上架固定於側支架的上部,打磨機設於上架內部,打磨機通過絲杆水平連接於側支架上,絲杆的一端設有把手,絲杆的另一端設有擋板,絲杆與側支架之間通過螺紋旋合,把手設於靠近側支架的一側,打磨機的機頭豎直向下;
所述打磨架固定於底座上方,打磨架上端設有打磨槽,底座內設有接料槽,接料槽的底端連通抽屜,打磨槽與接料槽之間連接有通道,底座的下方連接有千斤頂,打磨架的側面設有可開合的櫃體;
所述打磨槽為敞口槽,其槽壁為傾斜面,槽底設有若干個定位槽,相鄰兩個定位槽之間平滑過渡。
進一步,所述打磨機通過伸縮杆連接機頭。
進一步,所述接料槽為鬥狀結構。
進一步,所述定位槽設有3個。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鋼管打磨裝置具有以下優勢:可便於將金屬管的打磨,防止在打磨的過程中金屬管發生偏移,便於將金屬碎屑收集,防止飛濺。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把手;2-絲杆;3-側支架;4-打磨槽;5-通道;6-接料槽;7-底座;8-上架;9-打磨機;10-擋板;11-伸縮杆;12-機頭;13-櫃體;14-定位槽;15-打磨架;16-抽屜;17-千斤頂。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鋼管打磨裝置,包括側支架3、上架8、打磨機9、底座7和打磨架15,所述底座7固定於側支架3的下部,上架8固定於側支架3的上部,打磨機9設於上架8內部,打磨機9通過絲杆2水平連接於側支架3上,絲杆2的一端設有把手1,絲杆2的另一端設有擋板10,絲杆2與側支架3之間通過螺紋旋合,把手1設於靠近側支架3的一側,打磨機9的機頭12豎直向下;
所述打磨架15固定於底座7上方,打磨架15上端設有打磨槽4,底座內設有接料槽6,接料槽6的底端連通抽屜16,打磨槽4與接料槽6之間連接有通道5,底座7的下方連接有千斤頂17,打磨架15的側面設有可開合的櫃體13;
所述打磨槽4為敞口槽,其槽壁為傾斜面,槽底設有3個定位槽14,相鄰兩個定位槽14之間平滑過渡。
所述打磨機9通過伸縮杆11連接機頭12。
所述接料槽6為鬥狀結構。
使用時,將鋼管放置到打磨槽4內的定位槽14處,通過千斤頂17調節打磨架15的豎直位置,通過調節絲杆2來調節打磨機9的水平位置。通過伸縮杆11調節機頭12的位置。開啟打磨機9,對鋼管進行打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