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儒唐順之簡介 唐順之是怎麼死的?
2023-10-11 06:39:19 1
唐順之是明朝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民族英雄,曾經親自率官兵在海上擊敗倭寇,是一位抗倭英雄。
明朝正德二年,唐順之在常州青果巷一個官宦時間出生。唐順之的祖父唐貴和父親唐寶都是進士出身,一個任戶部給事中,一個任河南信陽和湖南永州府知府。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唐順之無論是家庭環境還是受到的教育都十分優秀。
唐順之小的時候跟在父親身邊,受其父親自調教。唐寶是個嚴肅謹慎之人,特別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更是管教嚴厲。據說唐順之幼年學習練字,若是寫的不端正就要挨父親的打。若是出去玩回來的晚了,又是一頓責罵。
有這樣嚴厲的父母,加之唐順之本人也天賦異稟十分聰明,父母還經常給他尋覓當代名師輔導,唐順之自然是學有所成。唐順之科舉之路順遂,二十三歲的時候,也就是嘉靖把你那,就以會試第一的好成績進入官場。
唐順之進行會試考試的主考官是當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張璁,張璁是個愛提拔有才之人的人。唐順之試卷答的實在不錯,因此被點為會試第一。張璁對能在主持考試的時候遇見唐順之這樣的人才十分高興,於是便想將唐順之引入翰林院中。唐順之自然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是他初入官場難免過于謹慎,所以最後婉言謝絕了張璁的栽培,按部就班的去了兵部。
嘉靖十二年,唐順之還是憑藉自己的能力被調入翰林院,擔任翰林院編修一職,參校累朝《實錄》。早在初入官場之時,張璁就想提拔唐順之入翰林,被順之婉拒之後,心裡自然不高興。如今唐順之入翰林,張璁卻仍然記得當初這位小官的不識抬舉,於是處處為難唐順之。
在與上司的性格不合之下,唐順之在翰林院的日子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最終選擇了稱病請假歸家。
張璁原本想置之不理,但是有人說既然唐順之不願在他的手下做事,又何必為難他呢!張璁一聽,大怒之下準其還鄉,卻表示希望唐順之不要在入朝為官了。
唐順之這麼一歇就是六年,直到嘉靖十八年才重新復職。不過重歸朝廷沒有多久,他就因為犯了一個錯誤,最後黯然離開官場。唐順之離開官場之後,開始回到家鄉,潛心讀書。
唐順之歸鄉之後,將自己的家安居在僻遠的陳渡莊,這裡人煙稀少,最適合靜心讀書。他住在陳渡莊的一個破舊茅草屋中,晚上就睡在一塊門板上,穿著粗糙的麻布衣衫,吃著簡陋的飯食。他從不顯擺自己讀書人和做過官的身份,而是儘量脫離這些俗事,減少自己對物質方面的依賴,全身心的投入到精神上的升華。他整日裡研讀《六經》、《百子史氏》、《國朝故典律例》,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嘉靖朝時日本正處於戰亂時代。許多在日本本島過不下去的日本浪人流落到中國,與中國當地的一些賊寇和惡商勾結在一起。他們不僅打劫來往商船,並且還時常上岸為禍百姓,當時東南沿海倭患之嚴重,到了朝廷已經無法忽略的地步。
嘉靖皇帝派趙文華前往查探,趙文華當即就想到了閒居在家的唐順之。唐順之極有才學,不但滿腹經綸,且有治國平天下之大志,並且通曉軍事,曾在兵部任職。所以在趙文華看來,若是真要徵剿倭寇,唐順之一定是個可用之人,於是便向嘉靖帝舉薦唐順之。而唐順之儘管早淡了為官之心,但是他常年見著倭寇對東南沿海百姓的劫掠,讓百姓們生活艱難,遭受生死之隔,便也答應了重新入仕。
唐順之回到兵部復職後,首先到京師附近的練兵基地薊鎮,制定了整頓這支無力抵抗外侮的軍隊方案,然後與總督胡宗憲商議討賊禦寇的策略。
唐順之分析擊敗倭寇最好的時機是在海上,因為倭寇一旦登陸就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損失。但是當時的軍隊並沒有系統的能在海上作戰的士兵,當地的駐兵不敢出海阻擊,所以倭寇往往能輕鬆登陸。於是唐順之到了地方,首先就是練兵。士兵具備海上作戰能力之後,果然一舉將侵犯的倭寇擊敗。唐順之為了阻擊倭寇,保證沿海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海船上度過。後來在通州海船上不幸染病,就這樣病重離世,享年五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