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5:06:09
專利名稱:釣魚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釣魚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釣魚裝置一般通過設置在釣線上的浮標來確認是否有魚上鉤,浮標會隨著 水面的波動而移動,因此一般的使用者往往難以判斷是有魚在吃魚餌,還是浮標在隨水波 動,通常情況下,使用者需要將魚鉤拉起來確認是否有魚上鉤,此過程非常的繁瑣,同時在 拉起魚鉤的過程中魚餌容易掉落,再次拋魚鉤時又需要重新設置魚餌,如此又會浪費許多 時間。為解決該問題,出現一種設置有紅外探測器的釣魚裝置,然而此種釣魚裝置成本高, 且探測精度不高,並不能很準確地反應水底的狀況。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成本低,並可直接觀察水底狀況的釣魚裝置。一種釣魚裝置,其包括一個釣竿、一個釣線以及一個釣鉤。所述釣竿、釣線及釣鉤 依次連接構成一個釣魚器。所述釣魚裝置還包括一個監視模組、一線纜以及一顯示裝置。所 述監視模組設置在所述釣線上且正對所述釣鉤,所述線纜纏繞在所述釣杆及釣線上,所述 線纜的一端電連接所述監視模組。所述顯示裝置電連接在所述線纜的另外一端並通過所述 線纜實現與所述監視裝置之間的信號及電能傳輸。相較現有技術,本發明的釣魚裝置可通過所述監視模組監視釣鉤所在位置,從而 可直觀的觀察釣魚過程中水底的狀況,從而方便垂釣者釣魚,提高了釣魚的成功率,增加了 釣魚的樂趣。
圖1是本發明釣魚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中釣魚裝置中的監視模組示意圖;圖3是圖1中釣魚裝置中的監視模組另一方向的示意圖;圖4是圖1中釣魚裝置中的部分線纜與釣線示意圖;圖5是圖1釣魚裝置中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釣魚裝置100,其包括一個釣竿110、一個 釣線120、一個釣鉤130、一監視模組140、一線纜150以及一顯示裝置160。所述釣竿110、 釣線120及釣鉤130依次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普通的釣魚器。所述監視模組140設置在所 述釣線120上,並正對所述釣鉤130。所述線纜150纏繞在所述釣杆110及釣線120上,所 述線纜150通過其一端電連接所述監視模組140上。所述顯示裝置160電連接在所述線纜 150的另外一端並通過所述線纜150實現與所述監視裝置140之間的信號及電能傳輸。
3
請參閱圖2及圖3,所述監視模組140包括一個小型鏡頭模組142、一個防水外殼 144以及多個連接線146。所述小型鏡頭模組142容置在所述防水外殼144中。所述小型鏡 頭模組142包括小型鏡頭、感測器如CMOS或CCD等,用以對目標成像,並將目標影像轉化為 影像信號傳輸給顯示裝置160。所述防水外殼144罩設在所述小型鏡頭模組142外部用以 防止所述小型鏡頭模組142在水中工作時被水浸泡而損壞或者失效。在所述防水外殼144 上設置有線纜通孔(圖未示)用以供所述線纜150穿過,在所述線纜通孔中設置有防水閥 等防水裝置用以防止水沿著所述線纜150進入所述防水外殼144中。所述防水外殼144採 用透明材料製成,所述透明材料可以是亞克力材料或者塑膠材料。所述多個連接線146分 別對稱地連接在所述防水外殼144上,並位於與所述鏡頭模組142的朝向相反的防水外殼 144的外側。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防水外殼144為立方體,所述連接線146分別連接在所述防 水外殼144的四角位置處,用以使所述防水外殼144保持平衡防止水底暗潮對所述防水外 殼144造成過大衝擊而發生較大偏移,同時使小型鏡頭模組142可正對釣鉤130。所述連 接線146可以由所述釣線120上直接分出後連接在所述防水外殼144上,也可以直接採用 PVC(PolyVinylChlorid,聚氯乙烯)線通過防水的環氧樹脂粘結在所述釣線120上。請參閱圖4,所述線纜150繞設在所述釣杆110及釣線120上。其中,纏繞在所述 釣線120上的線纜150可以通過粘膠粘結在所述釣線120上。所述線纜150纏繞在所述釣 線120上的一端穿過所述防水外殼144的線纜通孔與所述監視模組140電連接。所述顯示裝置160為一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 160與繞設在所述釣杆110上的線纜150相電連接。所述顯示裝置160用以顯示由所述監 視模組140攝取的影像,並可以通過一個支架設置在使用者前,或者直接設置在所述釣杆 110的手柄位置處供使用者觀看。在所述顯示裝置160上可整合一個電源裝置(圖未示) 用以通過所述線纜150為所述監視模組140的小型鏡頭模組142供電。所述電源裝置也可 以直接整合在所述防水外殼144中為所述小型鏡頭模組142供電。本實施方式中的電源裝 置整合在所述顯示裝置160中。請參閱圖1,使用時,將魚餌穿置在所述釣鉤130上,將所述釣鉤130連同設置在所 述釣線120上的監視模組140 —同拋入水中,所述監視模組140位於所述釣鉤130的正上 方。所述監視模組140的視場涵蓋整個釣鉤130及魚餌所在位置,當有魚來吃魚餌的時候 使用者便可通過所述顯示裝置160觀察魚是否上鉤,然後決定是否拉起釣竿110。如此可方 便垂釣者釣魚,從而提高了釣魚的成功率,增加釣魚的樂趣。請再次參閱圖2,在所述監視模組140中還可將輔助元件如光源143、至少一個馬 達145以及至少一個螺旋槳147整合在防水外殼144中。所述光源143與線纜150電連 接,用以發出光線照亮小型鏡頭模組142所在的水域,從而使所述小型鏡頭模組142可以清 晰成像,同時可以吸引魚上鉤。所述馬達145設置在所述防水外殼144內部並與所述線纜 150電連接,所述馬達145的轉軸145a由所述防水外殼144內伸出。所述螺旋槳147用以 設置在所述馬達145的轉軸145a上,用以在所述馬達145及轉軸145a的帶動下旋轉,並在 所述監視模組140進入水中時帶動所述監視模組140改變方向。本實施方式中採用兩個馬 達145及兩個螺旋槳147,所述每一個馬達145與一個螺旋槳147相配合構成一組驅動裝 置,所述兩組馬達145及與其配合的螺旋槳147沿相互垂直的方向設置在所述防水外殼114 上從而可沿不同方驅動所述監視模組140,以調整所述監視模組140的朝向及小型鏡頭模
4組142的監視方向。請參閱圖5,對應所述整合在監視模組140中的光源143、馬達145,在所述顯示裝 置160上整合有微控晶片162、電源系統163、操作按鍵164,所述微控晶片162及電源系 統163與所述操作按鍵164以線纜150相電連接,並在操作按鍵164的操作下通過所述線 纜150發出控制指令,從而控制所述監視模組140中的輔助元件作動,如光源143以及馬達 145的開啟或者關閉。採用在所述監視模組140及顯示裝置160中整合輔助裝置,從而使該釣魚裝置100 的可操作性更強,更加豐富了釣魚的趣味性。應該指出,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 發明精神內做其它變化。這些依據本發明精神所做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發明所要求保護 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釣魚裝置,其包括一個釣竿、一個釣線以及一個釣鉤,所述釣竿、釣線及釣鉤依次連接構成一個釣魚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釣魚裝置還包括一個監視模組、一線纜以及一顯示裝置,所述監視模組設置在所述釣線上且正對所述釣鉤,所述線纜纏繞在所述釣杆及釣線上,所述線纜的一端電連接所述監視模組,所述顯示裝置電連接在所述線纜的另外一端並通過所述線纜實現與所述監視裝置之間的信號及電能傳輸。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監視模組包括一個小型鏡頭 模組、一個防水外殼以及多個連接線,所述小型鏡頭模組容置在所述防水外殼中,所述防水 外殼通過所述連接線連接在所述釣線上。
3.—種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水外殼採用透明材料製成。
4.一種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材料為亞克力材料或者 塑膠材料。
5.一種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水外殼為立方體,所述連接 線分別連接在所述防水外殼的四角位置處。
6.一種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線位於與所述小型鏡頭 模組的朝向相反的防水外殼的外側。
7.—種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監視模組還包括一個光源,所 述光源設置在所述防水外殼中並與所述線纜電連接。
8.一種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監視模組還包括至少一個馬 達以及至少一個螺旋槳,所述馬達設置在所述防水外殼內部並與所述線纜電連接,所述馬 達的轉軸由所述防水外殼內伸出,所述螺旋槳設置在所述馬達的轉軸上。
9.一種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監視模組還包括至少兩個馬 達以及至少兩個螺旋槳,所述兩個馬達及兩個螺旋槳分別組合構成兩組驅動裝置,所述兩 組驅動裝置沿相互垂直的方向設置在所述防水外殼上。
10.一種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釣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微控芯 片以及操作按鍵,所述微控晶片與所述操作按鍵以及線纜相電連接,並在操作按鍵的操作 下通過所述線纜發出控制指令,從而控制所述監視模組中的光源及馬達的作動。
全文摘要
一種釣魚裝置,其包括一個釣竿、一個釣線以及一個釣鉤。所述釣竿、釣線及釣鉤依次連接構成一個釣魚器。所述釣魚裝置還包括一個監視模組、一線纜以及一顯示裝置。所述監視模組設置在所述釣線上且正對所述釣鉤,所述線纜纏繞在所述釣杆及釣線上,所述線纜的一端電連接所述監視模組。所述顯示裝置電連接在所述線纜的另外一端並通過所述線纜實現與所述監視裝置之間的信號及電能傳輸。本發明的釣魚裝置可通過所述監視模組監視釣鉤所在位置,從而可直觀的觀察釣魚過程中水底的狀況,從而方便垂釣者釣魚,提高了釣魚的成功率,增加了釣魚的樂趣。
文檔編號H04N7/18GK101849533SQ20091030128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日
發明者黃仲鑫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