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抱臂吸盤式輪夾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6:00:5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四輪定位儀夾具改進領域,尤其是一種雙抱臂吸盤式輪夾。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汽車四輪定位儀輪夾具都是比較大而且笨重,安裝起來也不方便,而新型的四輪定位儀都是偏向於智能化的,最主要是不會傷鋼圈,著重於視覺定位方向。原有的汽車四輪定位儀輪夾具太大太笨重且四個爪頭還會夾傷到輪圈周邊,已經無法適用於新型的四輪定位儀,因此設計一款比較小巧且採用標靶來視覺定位的夾具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雙抱臂吸盤式輪夾。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抱臂吸盤式輪夾,包括下蓋和上蓋,所述下蓋與上蓋通過下蓋螺絲固定,在上蓋與下蓋之間設置有中心軸彈簧,所述中心軸彈簧安裝在中心軸上,所述中心軸安裝在上蓋中間部位設置的中心孔內,所述上蓋上設置有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抱臂機構和第二抱臂機構;
所述第一抱臂機構包括第一抱臂、第一應力軸、第一滑動定位套件、第一抱爪、第一限位齒條及第一手動拉杆,第一抱臂、第一應力軸及第一手動拉杆為一體設置,第一抱臂設置在第一應力軸的下端,第一抱臂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齒條,該第一限位齒條與第一滑動定位套件連接,所述第一限位齒條的末端下方設置有第一抱爪;
所述第二抱臂機構包括第二抱臂、第二應力軸、第二滑動定位套件、第二抱爪、第二限位齒條及第二手動拉杆,第二抱臂、第二應力軸及第二手動拉杆為二體設置,第二抱臂設置在第二應力軸的下端,第二抱臂的二端固定所述第二手動拉杆,該第二手動拉杆與第二滑動定位套件連接,所述第二限位齒條的末端下方設置有第二抱爪;
所述第一應力軸與第二應力軸之間連接有抱臂彈簧。
優選的,所述第一抱臂通過第一螺絲安裝在第一固定耳上,所述第一螺絲匹配有第一螺母,該第一螺母與第一抱臂之間設置有第一墊片。
優選的,所述第二抱臂通過第二螺絲安裝在第二固定耳上,所述第二螺絲匹配有第二螺母,該第二螺母與第二抱臂之間設置有第二墊片。
優選的所述下蓋處設置有橡膠外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該技術方案提供的雙抱臂吸盤式輪夾只需要兩個抱臂就可以固定住,抱臂用抱臂彈簧拉緊,然後固定在輪胎上;內部設置有中心軸彈簧來伸縮,來適應不同的輪胎輪轂;本結構簡單,重量輕便,便於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式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組裝後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組裝後的側視圖。
其中,各個部件的名稱及標註如下:
下蓋螺絲1,下蓋2,中心軸彈簧3,抱臂彈簧4,上蓋6,中心軸7,第一固定耳8,第二固定耳9,第一螺母10,第一墊片11,第一抱臂12,第一應力軸13,第一螺絲14,第一滑動定位套件15,第一抱爪16,第一限位齒條17,第一手動拉杆18,第二螺母20,第二墊片21,第二抱臂22,第二應力軸23,第二螺絲24,第二滑動定位套件25,第二抱爪26,第二限位齒條27,第二手動拉杆2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並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參照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抱臂吸盤式輪夾,包括下蓋2和上蓋6,所述下蓋3與上蓋6通過下蓋螺絲1固定,在上蓋2與下蓋3之間設置有中心軸彈簧3,所述中心軸彈簧3安裝在中心軸7上,所述中心軸7安裝在上蓋6中間部位設置的中心孔內,所述上蓋6上設置有第一固定耳8和第二固定耳9,所述第一固定耳8和第二固定耳8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抱臂機構和第二抱臂機構;其中,所述上蓋6和下蓋2分別採用塑料材質,且下蓋2採用塑料包邊,內部設置有中心軸彈簧3,可以保障在於輪轂接觸時會形成彈力,不損害輪轂。
所述第一抱臂機構包括第一抱臂12、第一應力軸13、第一滑動定位套件15、第一抱爪16、第一限位齒條17及第一手動拉杆18,第一抱臂12、第一應力軸13及第一手動拉杆18為一體設置,第一抱臂12設置在第一應力軸13的下端,第一抱臂1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齒條17,該第一限位齒條17與第一滑動定位套件15連接,所述第一限位齒條17的末端下方設置有第一抱爪16;所述第一抱臂12通過第一螺絲14安裝在第一固定耳8上,所述第一螺絲14匹配有第一螺母10,該第一螺母10與第一抱臂12之間設置有第一墊片11。
所述第二抱臂機構包括第二抱臂22、第二應力軸23、第二滑動定位套件25、第二抱爪26、第二限位齒條27及第二手動拉杆28,第二抱臂22、第二應力軸23及第二手動拉杆28為二體設置,第二抱臂22設置在第二應力軸23的下端,第二抱臂22的二端固定所述第二限位齒條27,該第二限位齒條27與第二滑動定位套件25連接,所述第二限位齒條27的末端下方設置有第二抱爪26;所述第二抱臂22通過第二螺絲24安裝在第二固定耳9上,所述第二螺絲24匹配有第二螺母20,該第二螺母20與第二抱臂22之間設置有第二墊片21。
所述第一應力軸13與第二應力軸23之間連接有抱臂彈簧4。
在使用時,將下蓋2朝向輪轂中心位置,並吸住輪轂,然後拉動第一手動拉杆18和第二手動拉杆28,在第一手動拉杆18和第二手動拉杆28的作用下第一限位齒形條17和第二限位齒條27開始移動,從而使得第一抱臂機構和第二抱臂機構被拉伸,第一抱爪16和第二抱爪26抱住輪轂。其中,設置的抱臂彈簧4起到起到第一抱臂機構和第二抱臂機構抱緊的作用。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