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駱駝祥子讀後感600字
2023-10-15 11:54:14 5
《駱駝祥子》通過描寫正直好強的青年車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掙扎到絕望最終墮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慘遭遇揭露了黑暗就社會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表達了對來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是整理提供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駱駝祥子讀後感600字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車夫祥子的悲慘故事。
主要講了一個洋車夫的苦難史,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好體面,自食其力的洋車夫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駱駝祥子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著。終於,在祥子誠實努力的勞動中,祥子攢錢買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說,是那麼重要——在他眼中,車能「產生烙餅與一切吃食」。可是命運捉弄人,他的車被亂兵搶走;當他再次攢足了錢後,又被孫偵探敲詐一空;後來他又被迫與虎妞結婚,因虎妞難產而賣掉了第三輛車。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使了他心中最後一絲希望也消失了。從此,祥子便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落為自甘墜落。正如本書所寫,昔日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成了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的產兒。
祥子一開始是那樣老實善良,正直勤勞,可是在生活一連串的打擊下,他變了,變得不求上進,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他變得奸詐,甚至可以說是無恥。為了拿到錢,他什麼都做得出。
讀到這些內容,我感到悲傷。我對祥子的前後反差感到悲傷,也對他後來可恥的所作所為而憤怒。祥子生活的社會是黑暗的,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面目也是醜惡的。黑暗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社會環境下,祥子一類的下層市民被壓迫,祥子在接受了幾番打擊後終於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過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變得墮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淺、狹隘自私,更多的則是因為這種強大的社會壓力。
現在的社會穩定,經濟也在不斷發展。作為青少年,有書讀,而且到處都有人維護著,鼓勵著。所以我們不能辜負新中國對我們的期望。至少,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奮發向上的精神。
【篇2】駱駝祥子讀後感600字
小時候讀過很多文章,但都沒有太深刻的記憶,唯有《駱駝祥子》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不是因為這篇文章有些什麼特別之處,而是我很好奇祥子的名字前面為什麼有「駱駝」二字。
我一直猜想,祥子是不是駝背或者他的背部長著如駱駝一樣的駝峰,在我讀完整部小說,我才知道,恰恰相反,祥子不但不是一個長相奇特,反而是一個健康、高大的男子!
不過老舍再給他起這個名字的時候,是乎有些冤枉他,因為祥子與駱駝之間並沒有太大關係,駱駝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個小插曲,就像一個妙齡女子在路邊撿到一個雞蛋,走到城裡賣了之後,從此,便被人叫做雞蛋妹一個道理。
祥子是一個車夫,一個有著人生理想、不甘墮落、為人謙和、勤勞樸實的年輕人。
命運總是戲弄善良的人,讓他一次次與幸運擦肩而過,生活的無奈,人間的險惡,讓他再也承受不住人生的打擊,道德、良心、理想,他選擇了放棄,是乎一切都與他無關。聽天由命,自暴自棄,懶惰的意念不斷爬上他的心頭,他完全成了一個沒有思想,毫無主見的行屍走肉。
最後,無情的社會徹底的把這個原本健康的人吞噬了,只留下一具殘骸……
在讀完這部小說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一直沉浸在這個故事的情節裡。在每一次打算放棄做某件事的時候,腦裡總是出現祥子的陰影。
正因為有了「第一次」放棄的念頭,所以生活中才會出現「很多次」!當「很多次」不斷的在生活中複製,我們也就離失敗不遠了。
【篇3】駱駝祥子讀後感600字
有這麼一本書,它使我看到了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了解過去黑暗社會中底層勞動人民的命運。這本書就是《駱駝祥子》。
祥子來自農村,他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來到北京後,他選擇了以拉車謀生。他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自尊自強,吃苦耐勞,憑著自己的力氣掙錢吃飯,維持生計。他有一個美好的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上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之後在不斷奮鬥,積攢起來的錢用來買上第二輛,第三輛……他也想開車場子。然而,「沒有公道的社會」不允許下層人民正常發展。他的車在北洋軍閥混戰中,被大兵掠奪去了。沉重的打擊絲毫沒有動搖祥子的夢想——買車。「買車是他的志願,希望,甚至是宗教」。他拼命掙錢,狠命自苦,依然是那麼的堅韌,要強,負責;有時生病了,他覺得自己是高大強壯的,又是那麼的年輕,況且去看一次病至少要6元錢!對於他來說,區區小病,何足掛齒。他來到曹宅,為「聖人般的」曹先生拉車。可是好景不長,因為政局動蕩,曹先生一家離開北平,祥子的血汗錢被可惡的孫偵探敲詐去了……第三次買車是用妻子虎妞的錢買的,不幸的是,不久後虎妞因難產和肚子裡的孩子一起死去,醫生和「仙姑」又要走不少錢……經歷了這三次起起落落,黑暗社會吞噬了祥子對生活的信心、盜竊了美好的夢想,使他成為一個消極沉淪、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
祥子原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啊,熱愛拉車這一行業。「一天不拉車,身上便會很癢」,可最終為什麼竟會如此沉淪呢?是祥子意志不堅強,還是社會太黑暗了呢?祥子是一個普通的平民,來自農村,能夠經受住前兩次的沉重打擊,是不凡的,況且其他的一些車夫,猶如是寺廟裡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錢化費在消極的方面上。在他拉車時,他深刻明白車夫的最終命運是悽慘的——在年邁時拉車,會拴一個跟鬥,倒在街上,再也起不來。祥子又遇到了馬氏孫爺,在小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在老馬身上看見了自己的未來。第三次的打擊是沉重的,更是致命的。祥子知道「現在的社會是不讓好人有出處的?」便從此沉淪了。他也像那些車夫一樣消極,還使阮明被遊街示眾。他之所以會悟出這個「道理」,是因為他受到「教訓」,之所以受到前兩次「教訓」,是因為他生不逢時,生活在亂世中。
作者通過對書中其他人物的描寫,從他們的性格中,對那時的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也可見一斑。殘忍霸道的「人和廠」廠主劉四,剝削著生活艱苦的車夫們;大膽潑辣的虎妞;是被黑暗社會所製造出來的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小福子,代表著當時的大多數底層階級窮苦人民的女兒,過著悲慘的生活;離死亡只差一步的馬氏爺孫,被黑暗社會欺負著,被許多「文明人」無視著,不知道自己的心還能再跳幾下……這些人物和祥子的生活變化,無不形象地反映了解放前人民的悲慘貧苦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和批評。
合上書本,我心潮起伏,感想諸多。我想:在今天的社會中,依然有許多生活貧困的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人們,他們為社會服務著,奉獻著自己的汗水。我儘管改變不了他們的生活,但可以懷著一顆尊重他人的心,平等地對待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