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在套子裡的人》讀後感800字
2023-10-15 05:39:19 3
示例範文一: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把自己裝在「自製」的套子裡,遠離流言,遠離濁世,避開一切對自己不利的人或事物,以找尋心靈的寧靜與安全感,並自以為是地認為可以在套子裡高枕無憂,安居樂業。可他們一旦遇到觸及自我界線的「恐怖事件」後,就會在慌張忐忑中躲得更遠,將套子勒得更緊。越多越複雜的事物使他們不由自主,畏懼地將套子勒得越來越緊。久而久之,他們在套子中感到窒息,卻又不敢伸出頭與別人在同一片藍天下呼吸。他們盡力在套子中保護自我,卻也像在服用慢性毒藥一樣將自己慢慢逼向絕望。
別裡科夫的套子毀滅了自己,他是一個時代的畸形兒,時代造就了一個個的畸形兒,也讓越來越多的畸形兒毀掉這個時代。套子裡的別裡科夫活在自己制定的規則中,他無法感受生活的趣味,也不願去接觸有歡聲笑語的生活,內心過分的平靜與孤寂,致使別裡科夫在自己的套子中孤獨死去,最終也沒有得到他人的半點憐憫。
套中人是可笑的,可悲的,可憐的。
媽媽曾告訴我說,她高中三年都沒有和男生說過話,男女之間是決不會坐同桌的,更別提嬉笑打鬧在一起,簡直是傷風敗俗之事。我聽完覺得不可思議,,那時的人太封建太膽小了。這些現在我們看似再平常不過的事,放在以前那個套子年代竟會如此嚴重,真可笑。男女之間因封建關係不能溝通交流,結識朋友,與同學共同學習進步,這也是可悲的。封建制度下的人們是可憐的,盲目的約束已使人們失去本該有的快樂。
但套子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卻又都是必不可少的。自己制定合適自己合情合理的套子可以適當的約束,控制自己。「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套子的管轄,整個社會就會亂成一團,人們為所欲為,這將又會成為一大禍害。
總而言之,在適當的時機為自己選擇正確的套子,嚴於律己,將更多的人從舊時代的套子中解救出來,同時也會拯救這個裝在套子裡的時代。
示例範文二:
「套子」是一個吃掉自由的枷鎖。被「套子」套住的人就像生活在一座圍城裡,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自由的。所以,我認為,我們不應該生活在又保守又虛偽的「套子」裡。
拿《裝在套子裡的人》中的別裡科夫來說,他一生生活在「套子」裡,每天做什麼事情都是忐忑不安。沒有人能夠跟他很舒服地溝通。「全城的人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麼事都怕。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周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從這句話我們可以感覺到,裝在「套子」裡的人是多麼可憐!生活在他周圍的人會受到他的影響。這樣看來,「套子」周圍的人似乎比「套子」裡的人更可憐,因為他們更沒有自由。
生活在「套子」外的人不像生活在「套子」裡的人一樣默守陳規,他們的生活更豐富、更精彩。像愛迪生一樣不斷地發明創造新事物;像蔡倫一樣不停地嘗試新東西。他們的生活是充滿希望的。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把自己的生活裝扮得既有創意,又有韻味。
為此,我們得從虛偽的「套子」中出來。首先,不要每天都是杞人憂天,心裡總想著事情壞的方面。其次,思想要有翅膀,勇敢地向前飛。而不要被別人稱作是個保守、落後的人。最後,不要虛偽,與別人真誠交往,當然,這需要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態度,也就是要懂得與別人很好地交流與溝通。
原文用將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敘寫別裡科夫的婚事。在內心深處,別裡科夫對愛情不無渴望,但是他身上既有的「套子」(如刻板的生活習慣,對生趣盎然的愛情生活的恐懼等)太厚重,他無力掙脫,他怕承擔結婚的義務和責任,他怕結婚會鬧出亂子。試想,一個連婚姻的義務和責任都不敢承擔的人,他的心靈該是到了多麼麻木枯竭的地步!第二處正是對別裡科夫這種心理的細緻刻畫,描述了別裡科夫對待婚姻愛情的態度,表現了他的性格分裂,進而昭示讀者:別裡科夫既令人可笑,又是一個悲劇人物。
總之,我們要尋找自己的自由,尋找自己的朋友,尋找自己的生活。實踐這些只要一種方法——從「套子」中大膽地走出來!
示例範文三:
我讀過一篇文章,叫《裝在套子裡的人》,在實際生活中,我也見過這樣的人。他是我爸爸的一個朋友。書上說:「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要穿上雨鞋,帶上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裡,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裡,就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裡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裡。他帶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總之,這人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裡,仿佛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現實生活刺激他,驚嚇他,老是弄得他六神不安。」
他把他的思想也極力藏在一個套子裡。這種人心理上不快樂,老想著隔絕人世,不樂觀。聽見流言,說是中學出了事,他就一個勁地說:「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他那種慎重,那種多疑,那種純粹套子式的論調,簡直壓得我們透不過氣來。
是啊,裝在套子裡的人太多疑,太小心,太封建,太悲觀,太謹慎。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人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
這種人性格孤闢,我們不能跟他們一樣。
《裝在套子裡的人》全文一萬餘字,採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借中學教師布爾金之口講述有關別裡科夫的故事。課文直接截取了與別裡科夫有關的內容。姑且不論這種刪節是否會偏離契訶夫原作的主旨,就直接截取的與別裡科夫有關的內容而言,筆者以為,課文刪掉了幾處精彩之筆,令人感到實在可惜。
不僅是當時的社會,我們現在的時代也一樣。雖然說追求民主,但真的是這樣嗎?也許這種裝在套子裡的人不明顯了,但卻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當今的法規、校規就是最好的例子。裡面規定的一大堆東西,難道就沒有套住我們嗎?在中國式的教育,很小就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強制的,把唯一的標準答案強加給了孩子,不再給他們想像空間,讓他們一成不變。中國人的創造力就是這樣被扼殺了,思想,行為都被裝在了套子裡。
其實,我們也是裝在套子裡的人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