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夏到底有沒有燒航海資料?為何說是他燒的?
2023-10-15 07:22:19
鄭和下西洋,絕對是中國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對於這支龐大的軍隊,為何會下西洋,有人說是為了宣揚大明國威,有人說是為了尋找消失的建文帝。不管是何種原因,都不能忽視這次航行偉大的歷史意義。
此次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時間最久的航海行動,同時還比歐洲的航海時間早半個世紀。
鄭和的航海之舉遠超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是真正的「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者。他和朱棣不僅首次提出「海權」論,認為只有派出強悍的船隻軍隊,巡視海域,才能震懾騷擾者。
同時鄭和可能才是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實際上已經是「舊大陸」了。
這個觀點最早由英國孟席斯在《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提出,在繪製於明永樂十六年的名為《天下諸番識貢圖》的複製圖《天下全輿總圖》中,已經有圈出美洲。
地圖上標註有「凡未加紅圈者皆原圖所未命名者」,意思就是說雖然沒有命名,但是已經有了輪廓。
圖中還標註有對美國土著(膚色黑紅、頭和腰戴羽毛),以及澳大利亞土著(膚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製品)的描述。
雖然有證據佐證鄭和可能才是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人,但是因為證據不多,所以並不能推翻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觀點。
為何鄭和下西洋的檔案和證據都不足呢?可能是因為一個人,曾經一把火將這些資料都燒毀了,此人就是明弘治三君子劉大夏。
據說明憲宗時期,有太監勸明憲宗效仿明成祖下西洋,揚我國威。
鄭和下西洋雖然一定程度上,威懾各國,使得各小國對明稱臣。但同時下西洋花銷巨大,以各種貴重之物,換取小國特產不划算。造船隻訓練水手,以及遠揚所需物資等等,又是一筆巨大的花銷。
明成祖時期,這項壯舉得以實現,是因為有豐沛的國庫和發達的科技做支撐。明憲宗時期,如果真來一次遠航的話,勢必會成為國家拖累。
劉大夏深知其中道理,所以為了阻止出海遠航的活動,便在明憲宗派人來取資料之前,一把火將資料焚毀。
有人言,劉大夏一把火焚毀的不僅是明日不落帝國之夢,同時也是鄭和發現美洲大陸的證明。
在這個觀點之外,還有另一個觀點,認為劉大夏並沒有燒毀資料,他是為清朝皇帝背了黑鍋了。
後世學者研究,劉大夏當時的確對航海資料做了手腳,不過不是焚毀,而是藏匿。畢竟劉大夏在《明史》中有專門做傳,卻絲毫未提此事,其餘人員的傳記中也未有記載。
《殊域周諮錄》記載當憲宗派人前來取資料的時候,劉大夏從容不迫的說:「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諫也。舊案雖存,亦當之。」
也許就是因為這句話,使得劉大夏被人誤會焚燒銷毀資料。事實上,當時「事關軍機錢糧」的資料丟失,官員都是要問罪的。劉大夏如果真做了這樣的事,不至於沒記載。
後世清朝修《明史》,重新編撰典籍之時,書成則舊案銷毀。所以才說劉大夏給清朝皇帝背了黑鍋,實際上他是冤枉的。
不管誰燒毀了資料,總之是歷史一大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