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末著名軍事家袁崇煥?袁崇煥的歷史影響
2023-10-15 04:03:54 2
袁崇煥是明朝末年著名將領,後來被崇禎皇帝以謀反罪論處,最後受活刮之刑而死。袁崇煥是一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關於袁崇煥的爭議從未停止過。就算是放在現在,也仍然有「挺袁派」和「倒袁派」兩系。
「挺袁派」認為袁崇煥之死,實際上是一場冤殺。他本是忠君為國之人,最後卻被人以通敵賣國的罪名處置,隨後更是被自己的君主活刮其肉,被自己守護的百姓喝血吃肉。袁崇煥之死,是明末之時,最大的一件冤案。
「倒袁派」則認為,袁崇煥此人的確存在有議和之心。他雖然表面上還在抵禦清軍,但實際上已經有了主和之心。
對某一歷史人物的評價,慣來都是是非分明,一定要拍板定案,給個明確的說法的。所以歷史以來,對於袁崇煥的評價才會爭議頗多。但是如果自小編個人看來,評價袁崇煥其人,雖然說的確應當給他定一個性質,但是去其個人也確實需要一個全面的評價。
首先袁崇煥此人,絕對是一等一的將才。否則以努爾哈赤的雄心壯志,也不至於最後遺憾而死,死得推翻明朝,進入中原的志向,一直到清順治帝時期才最終實現。
努爾哈赤作為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太祖皇帝,其個人能力無需多說。以十三副鎧甲騎兵,最終使得建州女真發揚光大,統一草原,建立後金,成為明朝北方最大之患。在明朝末年,國力衰微,國家大權由奸臣奸宦掌控之際,最終卻未能成功入主中原,其中少不了袁崇煥的功勞。
我們看現在的許多電視劇中,努爾哈赤將袁崇煥視為自己最大的禍患,認為正是有此人在,所以使後金騎兵不能踏入中原。到了清太宗皇太極這兒的時候同樣如此,皇太極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將袁崇煥給除掉。說袁崇煥一人,阻擋了女真鐵騎入關,確實有些誇大,但是不能否認,袁崇煥的確頗受努爾哈赤重視,並且將其視為人生大敵。努爾哈赤:「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的袁崇煥,確實當得起努爾哈赤的讚嘆。
袁崇煥是一個生性倔強的人,這一個性特點有時是優點,有時則成為致命的缺點。孫承宗作為袁崇煥的老師和伯樂,曾經對於袁崇煥此個性頗有告誡。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性格哪裡是那麼容易改正的。
毛文龍作為袁崇煥手下大將,為袁崇煥助益良多,可以說袁崇煥獲得寧錦大捷,少不了毛文龍在其中出力。但是後來袁崇煥說殺就將人給殺了,並且還絲毫不聽周圍人的勸告。就連他的恩師孫承恩也是時候得知,此前毫不知情。也就說袁崇煥是狠了心要將毛文龍處死,以至絲毫消息都未洩露。
可是也正是因為毛文龍的事,成為他日後通敵賣國罪名的另一巨大佐證。也正是有毛文龍之死在前,崇禎皇帝才對袁崇煥背主之事生信不疑。
王在晉說:「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寧錦之圍解,文龍與有力焉。此出於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之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文龍殺而虜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煥之禍,其真自取耳!」
世人對於毛文龍之死,同樣存在爭議。雖然世間對袁崇煥到底是忠臣還是賣國賊,存在極大的爭議。但是就小編個人而言,袁崇煥雖然可能確實有主和的心態,但是絕不至於通敵賣國。若真是叛國之人,哪裡會真的聽從崇禎皇帝調令,就這麼回去送死。
「當是之時,非無賢才也,袁崇煥以間誅,孫傳庭以迫敗,盧象升以嫉喪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將,國之寶也,不得盡其才而枉陷於死,使當日者有一張居正為之相,則間必不行,師出有時,嫉無所施,各盡其才,而明之天下猶可不至於亡。」這個說法一點也沒有錯。如果說袁崇煥此人最大的歷史影響,大概就是對於明朝亡國之上。雖然明朝確實有衰亡的跡象,但是在袁崇煥去世之前,清軍仍然被他牢牢的堵在關外。而在袁崇煥死後,短短不過幾年的時間,就已經覆滅明朝,入主關內了。
另外,袁崇煥之死,還讓當時許多已經 有些動搖,或者本有動搖投降之人,起了投降的心思。當時許多袁崇煥的部下,看見自己的主帥得了這樣的一個結果,其後許多人都選擇了降清。不說其他,只說吳三桂此人,當時大開關門,也曾有過這樣的心思。所以說,袁崇煥之死,絕不簡簡單單只是他一人之死。以其一人,已經影響到了一國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