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腔直腸水囊管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20:56:40 2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醫外科傳統「墊棉壓迫法」的配套器材,尤其涉及一種雙腔直腸水囊管。
背景技術:
「墊棉壓迫法」是將棉花或紗布摺疊成塊,以襯墊創腔,並加壓包紮,藉助加壓之力令膿液不致墜留袋膿,使空腔、瘻管、皮膚與周圍新肉組織得以粘合,達到促進癒合、創面平復的一種傳統中醫外治方法。有關墊棉壓迫法的描述在《外科正宗·癰疽內肉不合法》中即有記錄:「癰疽、對口、大瘡、內外腐肉已盡,結痂時內肉不粘合者,用軟綿帛七八層放瘡上,以絹紮緊,捶實數次,內外之肉自然粘連一片,如長生成之肉矣。」臨床常用於肛周膿腫及肛瘻的治療,肛周膿腫及肛瘻多存在竇道及瘻管。竇道是指深部組織通向體表,只有外口而無內口與空腔臟器相通的病理性盲管;瘻管是指空腔器官或體腔與體表間形成的病理性管道,採用墊棉壓迫法不僅從根本上促使殘腔閉合;且依據現代醫學及生物力學的研究發現,對於存在空腔的創面,壓力的作用可引起細胞的機械性伸張,促進細胞和組織的生長,並為癒合提供了外力支持。局部壓力對局部組織的缺血及血液瘀滯有改善作用。局部正壓對靜脈動脈化皮瓣癒合的影響提示術後早期試驗組皮瓣分泌較多的mmp-1,能更為有效地去除損傷組織,有利於創面癒合。能誘導體外培養的表皮幹細胞增殖分化。因而,國內外研究報導採用墊棉療法治療肛周膿腫及肛瘻術後療效滿意。
但經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由於如直腸壺腹等生理性空腔的存在,在高位肛周膿腫,如骨盆直腸間隙膿腫及高位肛瘻,如外擴約肌上肛瘻的治療上, 墊棉壓迫療法作用力方向分散,創腔組織貼合不全,從而影響坐壓療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希望提供一種體積較小,操作便利,能彌補生理性空腔致使作用力方向分散的雙腔直腸水囊管,其作為中醫外科傳統「墊棉壓迫法」的配套器材,可使腸腔從雙向受力,並貼合完全,提升療效。
根據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雙腔直腸水囊管,其創新點在於,包括通過連接繩連接的主管和配重瓶;所述主管的一端設有支管,另一端設有多個主管排氣孔和水囊;所述主管的內部設有水腔和氣腔;所述水腔的一端為注水孔,另一端與水囊連接;所述的氣腔一端具有排氣孔,另一端連接前述主管排氣孔。
根據一個實施例,本發明前述雙腔直腸水囊管中,所述主管上設有可以夾閉所述主管和水腔的夾子。
根據一個實施例,本發明前述雙腔直腸水囊管中,所述的配重瓶上設有刻度,通過注水來調節重量。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前述雙腔直腸水囊管,通過所述的注水孔和水腔,可將水注入所述的水囊,使水囊膨出,作為「墊棉壓迫法」的配套器材,用於治療肛周膿腫及肛瘻,能彌補生理性空腔致使作用力方向分散,術後療效滿意。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發明把充水氣囊用於壓迫直腸周圍膿腫的膿腔,顯著加快膿腔閉合,拓展了氣囊壓迫療法的用途;本發明創造性地從直腸腔內壓迫膿腔,發展了肛周膿腫墊棉壓迫療法;本發明還可用於痔瘡及痔瘡手術後大出血的壓迫止血,還可用於直腸中下段以及肛門部手術創面的壓迫,以預防術後創面出血。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雙腔直腸水囊管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主管;(2)支管;(3)水腔;(4)氣腔;(5)水囊;(6)主管排氣孔;(7)主管排氣孔;(8)主管排氣孔;(9)夾子;(10)連接繩;(11)配重瓶;(12)注水孔;(13)排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這些實施例應理解為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在閱讀了本發明記載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效變化和修改同樣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
如圖1所述,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雙腔直腸水囊管,作為「墊棉壓迫法」的配套器材,包括主管1和配重瓶11,通過連接繩10連接;所述主管1的一端設有支管2,另一端設有主管排氣孔6、主管排氣孔7、主管排氣孔8和水囊5;所述主管1的內部設有水腔3和氣腔4;所述水腔3的一端為注水孔12,另一端與水囊5連接;所述的氣腔4一端具有排氣孔13,另一端連接前述主管排氣孔6、主管排氣孔7和主管排氣孔8;所述主管1上還設有夾子9。
如圖1所述,通過所述的注水孔12和水腔3,可將水注入所述的水囊5,使水囊5膨出。
如圖1所述,所述的夾子9可以夾閉所述的主管1和水腔3,使所述的水囊5裡的水不會流出,保持膨出狀態。
如圖1所述,所述的配重瓶11上設有刻度,通過注水來調節重量。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醫外科傳統「墊棉壓迫法」的配套器材,尤其涉及一種雙腔直腸水囊管,包括通過連接繩連接的主管和配重瓶;所述主管的一端設有支管,另一端設有多個主管排氣孔和水囊;所述主管的內部設有水腔和氣腔;所述水腔的一端為注水孔,另一端與水囊連接;所述的氣腔一端具有排氣孔,另一端連接前述主管排氣孔。本發明把充水氣囊用於壓迫直腸周圍膿腫的膿腔,顯著加快膿腔閉合,拓展了氣囊壓迫療法的用途;本發明創造性地從直腸腔內壓迫膿腔,發展了肛周膿腫墊棉壓迫療法;本發明還可用於痔瘡及痔瘡手術後大出血的壓迫止血,還可用於直腸中下段以及肛門部手術創面的壓迫,以預防術後創面出血。
技術研發人員:殷立新;蔣偉東;陶曉春;董豔;董青軍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技術研發日:2016.03.29
技術公布日: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