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車油組合物及其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09:44:07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燃機車油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鐵路內燃機車油主要用於鐵路機車的內燃機系統。鐵路內燃機油的工況十分苛刻,油品必須滿足在高溫高剪切力的工況下保持潤滑清淨效果,並維持較長的換油周期。在鐵路內燃機對工作溫度進行提升後,油品的實際工況會進一步苛刻,並導致油品的使用壽命縮短。文獻CN200310104206公開了一種鐵路機車內燃機潤滑油,具有較好的抗磨極壓功能,但並沒有解決油品高溫下壽命縮短的問題。文獻CN02131228公開了一種可用於鐵路機車的改性發動機油,通過向礦物潤滑油中加小分子碳顆粒,可以起到較好的減磨效果。文獻CN105238503公開了一種可用於鐵路內燃機車的複合劑,具有較好的抗氧清淨性能,但並沒有解決油品高溫下壽命縮短的問題。上述文獻的鐵路內燃機車油組合物用於鐵路內燃機系統中,均存在油品壽命短,性能下降快的問題。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是現有技術中鐵路內燃機車油組合物用於鐵路內燃機車系統中,存在鐵路內燃機車油油品壽命短,易老化,性能下降快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鐵路內燃機車油組合物。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是提供一種與解決技術問題之一相對應的鐵路內燃機車油組合物的用途。使用所述鐵路內燃機車油組合物,在保持鐵路內燃機車油原有性能的同時,降低了鐵路內燃機車油的老化傾向,延長了使用壽命,減緩了性能下降的趨勢。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內燃機車油組合物,以重量份數計,包括以下組份:a)3~10份的金屬清淨劑;所述金屬清淨劑由0.5~3.5份磺酸鹽、0.5~3.5份硫化烷基酚鹽和2~9份水楊酸鹽組成;b)3~7份的含氮無灰分散劑;c)0.5~3份的含磷抗磨防腐劑;d)0.5~3份複合抗氧劑;所述複合抗氧劑由0.1~0.5份胺型抗氧劑、0.1~0.5份酚型抗氧劑和0.2~1份硫代氨基甲酸鋅鹽組成;e)80~95份基礎油。上述技術方案中,磺酸鹽為合成磺酸鈣或石油磺酸鈣,硫化烷基酚鹽為硫化烷基酚鈣,水楊酸鹽為水楊酸鈣。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胺型抗氧劑劑為丁基/異辛基二苯胺(T534);酚型抗氧劑為2,6-二叔丁基對甲酚(T501);硫代氨基甲酸鋅鹽為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AZ)。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含氮無灰分散劑選自聚異丁烯丁二醯亞胺類;所述含磷抗磨防腐劑選自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鹽。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基礎油選自溶劑精製礦物基礎油、加氫精制礦物基礎油、聚α-烯烴合成油或聚酯類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種。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明組合物以重量份數計還包括組份e)0.5~10份的黏度指數改進劑,其用量優選範圍為1~4份。所述黏度指數改進劑選自聚甲基丙烯酸酯(PMA)、乙丙共聚物(OCP)、聚異丁烯(PIB)或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共聚物(HSD)中的至少一種。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明組合物以重量份數計還包括組份f)0.1~1.0份的降凝劑,其用量優選範圍為0.2~0.5份。所述降凝劑選自聚甲基丙烯酸酯(PMA)、烷基萘或聚α-烯烴中的至少一種。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明組合以重量份數計還包括組份g)0.01~1.0份的防鏽劑,其用量優選範圍為0.05~0.4份。所述防鏽劑選自磺酸鹽、烯基丁二酸或烯基丁二酸半酯中的至少一種。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明組合物以重量份數計還包括組份h)0.001~0.2份的抗泡劑,其用量優選範圍為0.005~0.05份。所述抗泡劑選自矽油型、非矽型或複合抗泡劑中的至少一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內燃機車油組合物用於鐵路內燃機系統。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內燃機車油組合物的組份、重量份數以及優選範圍與解決技術問題之一所採取的技術方案中的相同。本發明組合物的製備方法為:將各組份按比例在50~65℃溫度下加入基礎油中,攪拌0.5~5小時,使其全部溶解,即可得到本發明的組合物。本發明內燃機車油組合物採用胺型抗氧劑、酚型抗氧劑和硫代氨基甲酸鋅鹽三元複合的抗氧劑後,明顯改善了油品壽命即性能維持能力。同時,本發明人還發現添加複合抗氧劑後,有助於提高鐵路內燃機車油的極壓抗磨性能,取得了較好的技術效果。本發明中,內燃機車油性能採用三種方法進行測試。一種是中國石化行業標準SH/T0193《潤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測定旋轉氧彈法》。將試樣、水和銅催化劑線圈放入一個帶蓋的玻璃盛樣器內,置於裝有壓力表的氧彈內。氧彈充入620KPa壓力的氧氣,放入規定的恆溫油浴中,使其以100r/min的速度與水平面成30°角軸向旋轉。試驗達到規定的壓力降所需的時間(min)即為試樣的氧化安定性。達到規定的時間越長,油品氧化安定性能越好。另一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2583《潤滑劑極壓性能測定法》。將四球機的一個頂球,在施加負荷的條件下對著油盒內被試樣浸沒的三個靜止球旋轉。主軸轉速為1760r/min±40r/min。試驗溫度為18-35℃。按照標準的規定逐級加負荷,做一系列的10s試驗直至發生燒結。在試驗條件下不發生卡咬的最大負荷被稱為最大無卡咬負荷PB,PB的數值越大,油品極壓抗磨性能越好。最後一種是在GB/T12583《潤滑劑極壓性能測定法》的基礎之上,將油品先在90℃、通空氣的狀態下,氧化48小時之後,再進行四球機試驗,測量PB值,計算氧化後油品與新油PB的變化值,變化值越小,說明油品維持原有性能的特性越好。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闡述。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4】將各組份按比例在65℃下加入基礎油中,攪拌0.5~5小時使其全部溶解,得到本發明內燃機車油組合物。具體見表1。【比較例1】根據專利CN105238503,挑選其中抗氧化性能最好的實施例製備成組合物。具體見表1。【比較例2~4】同【實施例1】,只是抗氧劑為單劑。將【實施例1~9】的鐵路內燃機車油組合物進行油品性能考察。結果見表2。表2樣品旋轉氧彈min四球試驗PB值,NPB變化值,N實施例13701069-49實施例23531020-49實施例33421020-49實施例43751069-49比較例1335932-98比較例2214932-148比較例3306932-148比較例4209981-98如表2所示,本發明的鐵路內燃機車油組合物旋轉氧彈數據遠遠好於比較例,說明其抗氧性能優越,使用壽命長。經過氧化實驗後,油品抗磨性能變化小,說明其性能穩定,不易老化變質。並且其抗磨性能也較比較例有所改善,在實際工況中能起到更好的防護作用。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