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刺穿血管的針頭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09:51:42 1
專利名稱:防刺穿血管的針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是一種能防止血管被刺傷的吊針針頭。
目前,公知的吊針針頭是管狀一頭鋒利尖銳一頭平鈍並有一手柄,平鈍的那頭連接藥管,它具有製作簡單,成本低的特點,但病人在使用過程中,由於不小心觸碰針具或身體運動輻度過大,都會使鋒利的針頭刺破血管,造成藥水進入肌肉而使病人打針部位血腫或水腫,需較長時間才能消退,這種現象在嬰幼兒病人中更長見,這給病人和其家屬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目前,尚末有能防止此現象發生的針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種既經濟實用又能防止刺傷血管的吊針針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防刺穿血管的針頭由軟管、針管、外筒套、密封環、卡榫、內套筒等零件組成,其外觀象一支微型注射器,軟管是壁薄軟質管,其內徑等於針管外徑,長度等於或略小於外露的的針管長度,針管是一支普通的金屬針管,長度是內套筒的兩倍,外套筒是桶狀的管套,長度大於內套筒,其頭部圓心開有一孔,孔徑等於軟管外徑,這個孔不僅用來鑲嵌軟管,同時也是硬針管的運動軌,內套筒是外套筒的活塞,呈空心管狀結構,其頭尾圓心各開一孔,孔徑與硬針管外徑相同,密封環是外套筒或內套筒身上的環狀物,用於隔絕空氣與藥水接觸的,以保證衛生和安全,卡榫是外套筒或內套筒身上的環狀、三角形凸起物,它能使針管在退出軟管後不能再插入軟管或病人體內,從而保證安全,這些零件是這樣配合的軟管鑲在外套筒頭部圓孔上並被固定,內套筒象活塞一樣從外套筒尾部裝入,針管從內套筒尾部的圓孔插入至內套筒頭部圓孔後經外套筒頭部圓孔進入軟管並被包裹,與內套筒圓孔接觸的硬針管部位被固定密封,另外,外露在內套尾部一截針管用於與藥管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醫生把本實用新型的針管和軟管一同插入病人的血管中,插入後先固定本實用新型,然後把內套筒從外套筒中外撥,退至尾部後被卡榫卡住,這時,硬針管也隨內套筒被拉出,而針尖剛好拉至外套筒圓孔處,內套筒被卡榫卡住,只有軟管還留在病人體內,由於軟管是軟質的它無法刺穿血管,而硬針管連同內套筒一起被卡榫卡住,無法再插入,因此,病人不小心碰著針具或身體運動輻度過大也不會傷著血管,而藥水從藥管經針管到軟管進入病人體中。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可以使病人在使用時不必擔心不小心碰著針具或身體運動過大傷及血管而造成的痛苦。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的靜態縱剖面構造圖。
圖2是第一個實施例的工作狀態縱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靜態縱剖面構造圖。
圖4是第二實施例工作狀態時縱剖面圖。
圖中1軟管、2針管、3外套筒、4密封卡、5內套筒、6卡榫、7藥管在
圖1中,軟管(1)被鑲在外套筒(3)頭部的圓孔外部,兩者平行同軸心,內套筒(5)頭部在前,尾部在後,從外套筒(3)尾部裝入,一條針管(2)從內套筒(5)尾部的圓孔插入,經外套筒(3)頭部圓孔進入軟管(1),被針管(1)包裹,硬針管(2)尾部與藥管(7)相連接,針管(2)與內套筒(5)尾部交接處被密封固定。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軟管(1)被鑲在內套筒(5)頭部的圓孔外部,兩者平行同軸心,外套筒(3)頭部在後,尾部在前,從內套筒(5)尾部裝入,一條針管(2)從外套筒(3)頭部的圓孔插入經內套(5)筒頭部圓孔進入軟管(1),被軟管(1)包裹,針管(2)尾部與藥管(7)相連接,針管(2)與外套筒(3)頭部交接處被密封固定。
權利要求1.一種注射針頭,把一根金屬管一頭磨成鋒利,一頭平鈍,平鈍部份接上藥管和手柄,其特徵是利用套筒的原理,在一個類似微型注射器的套筒中,一根軟管鑲在外套筒頭部中心圓孔中,一根硬針管從內套筒尾部中心的圓孔插入,從內套筒頭部中心圓孔出來後經外套筒頭部中心的圓孔進入軟管中被包裹,在這個套筒中,外套筒是固定的,內套筒可在外套筒空腔運動,套筒設有密封環和卡榫環,用於密封和安全保護。
2.根據權利1所述的針頭,其特徵是外套筒是可運動的,內套筒是固定的,軟針管被鑲在內套筒頭部的圓孔中,硬針管從外套筒頭部中心圓孔進入,經內套筒尾部和頭部圓孔出來進入軟管中,在這個套筒中設有密封環和卡榫環,用於密封和安全保護。
專利摘要一種能夠防止血管被刺傷的針頭,它利用套筒的原理,設立軟硬兩套針管,使用時,兩套針管一起扎入病人體內血管中,之後,硬針管退回套筒中,只把軟管留在血管中輸液,套筒設有密封環和卡榫環,用於隔絕空氣與藥水接觸,同時又能防止針管掉出或再插入病人體內,從而保證針具的衛生和安全。
文檔編號A61M5/158GK2548635SQ0224134
公開日2003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28日
發明者陸英傑 申請人:陸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