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滲透高強度結構壁的玻璃鋼罐體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22:21:4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存儲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防滲透高強度結構壁的玻璃鋼罐體。
背景技術:
玻璃鋼存儲罐因其防腐蝕性強、製備簡單而得到廣泛的應用,機械纏繞成型工藝是製備玻璃鋼存儲罐的主要方法。但是,現有的機械纏繞成型工藝一般採用連續纖維進行纏繞,為了降低成本,需要控制連續纖維上的樹脂膠液量,而控制連續纖維上的樹脂膠液量則必須採用纏繞要求更高的纏繞設備,其不可避免增加纏繞設備的成本,從而導致整體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同時連續纖維上的樹脂膠液過多也不利於提高纏繞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出一種防滲透高強度結構壁的玻璃鋼罐體,解決現有技術中玻璃鋼存儲罐生產成本高、纏繞質量低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防滲透高強度結構壁的玻璃鋼罐體,包括罐本體及多個加強筋,多個所述加強筋沿所述罐本體長度方向均勻設置,且每個所述加強筋均同軸內置於所述罐本體且外緣抵接於所述罐本體內壁;所述罐本體包括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的內環層、加強層和外環層,所述內環層包括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的第一內環層、防水層和第二內環層,所述第一內環層和第二內環層均為玻璃纖維紗纏繞而成;所述加強層包括由玻璃纖維紗纏繞而成的多個第一加強層,相鄰兩個第一加強層交叉纏繞。
優選的,所述加強筋的橫截面呈梯形。
優選的,所述加強層還包括設於所述外環層與所述第一加強層之間的第二加強層,所述第二加強層由玻璃纖維布環纏所述第一加強層外周面形成。
優選的,所述防水層為玻璃纖維短切氈層。
優選的,所述加強筋由玻璃纖維紗環纏而成。
優選的,所述第一內環層和第二內環層的厚度均為2mm,所述防水層的厚度為0.5mm。
優選的,每個所述第一加強層的厚度均為1mm,所述第二加強層的厚度為1.5mm。
優選的,所述加強筋的厚度為60mm,所述加強筋外緣的寬度為40mm、內壁的寬度為20mm。
優選的,相鄰兩個所述加強筋的間距為60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方面在玻璃纖維紗纏繞而成的第一內環層和第二內環層之間設置防水層,通過第一內環層和第二內環層與防水層之間的配合增加纏繞密封性,提高纏繞質量,另一方面兩個第一加強層交叉纏繞增加罐本體整體強度,其有利於延長罐本體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防滲透高強度結構壁的玻璃鋼罐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防滲透高強度結構壁的玻璃鋼罐體,包括罐本體1及多個加強筋2,多個所述加強筋2沿所述罐本體1長度方向均勻設置,且每個所述加強筋2均同軸內置於所述罐本體1且外緣抵接於所述罐本體1內壁;所述罐本體1包括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的內環層11、加強層12和外環層13,所述內環層11包括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的第一內環層111、防水層112和第二內環層113,所述第一內環層111和第二內環層113均為玻璃纖維紗纏繞而成;所述加強層12包括由玻璃纖維紗纏繞而成的多個第一加強層121,相鄰兩個第一加強層121交叉纏繞。
本實施例在罐本體1內設置多個加強筋2以對罐本體1形成徑向支撐,保證罐本體1在徑向具有較高的強度,提高罐本體1的徑向抗壓力,保證在汙水存儲過程中給予罐本體1較高的水壓支撐力。另外,在第一內環層111和第二內環層113之間設置防水層112,其提高了罐本體1的整體防水滲透性,而且可通過防水層112上樹脂膠液量以避免因第一內環層111和第二內環層113中玻璃纖維紗纏繞時形成氣泡,進而提高纏繞質量,保證其較高的密封性能。同時,相鄰兩個第一加強層121交叉纏繞,其一方面提高了纏繞的緊密性和密封性,另一方面提高罐本體1成型後的強度。
在具體設置,所述第一內環層111和第二內環層113的厚度均為2mm,第一內環層111和第二內環層113均為1mm厚玻璃纖維紗纏繞兩層形成,而防水層112則為玻璃纖維短切氈層,其厚度為0.5mm,具體可採用0.5mm厚的玻璃纖維短切氈纏繞形成。
其中,本實施例所述加強筋2的橫截面呈梯形,由於本實施例加強筋2由玻璃纖維紗環纏而成,將加強筋2的橫截面設置為梯形,其可提高環纏的便捷度,也可在較小空間佔有率的狀況下提供較大的支撐力,而且加強筋2的外緣寬度大於其內壁寬度,其有利於加強筋2提供支撐力時,降低罐本體1內壁受到的壓強,其可降低罐本體1內壁受到的局部壓力,進而延長罐本體1的使用壽命。具體設置時,所述加強筋2的厚度優選設置為60mm,所述加強筋2外緣的寬度優選設置為40mm、內壁的寬度則優選設置為20mm,而相鄰兩個所述加強筋2的間距則設置為600mm,即相鄰兩個加強頸的外緣之間的距離為600mm。
本實施例所述加強層12還包括設於所述外環層13與所述第一加強層121之間的第二加強層122,所述第二加強層122由玻璃纖維布環纏所述第一加強層121外周面形成,本實施例第二加強層122採用玻璃纖維布可進一步提高罐本體1成型後的強度。具體設置時,第一加強層121設置為四層,其為1mm厚的玻璃纖維紗纏繞四層形成,即每個所述第一加強層121的厚度均為1mm,而所述第二加強層122的厚度為1.5mm,其通過1.5mm厚的玻璃纖維布環纏形成。
本實施例的外環層13也可採用1mm厚的玻璃纖維紗纏繞兩層形成,即外環層13的厚度為2mm,而且外環層13的外周面進行光面處理,其處理工藝採用先用常規方式即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方面在玻璃纖維紗纏繞而成的第一內環層和第二內環層之間設置防水層,通過第一內環層和第二內環層與防水層之間的配合增加纏繞密封性,提高纏繞質量,另一方面兩個第一加強層交叉纏繞增加罐本體整體強度,其有利於延長罐本體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任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所做出的各種其他相應的改變與變形,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