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換向閥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7:29:59 1

本發明涉及液壓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路換向閥。
背景技術:
收穫機械是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設備,玉米收穫機又是收穫機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設備,其工作部件主要由摘穗臺、還田機、果穗箱等部分組成。不同的收穫機械工作部件亦有所不同,但是這些工作部件主要由液壓油缸驅動。現階段收穫機械工作裝置液壓系統主要由齒輪泵、多路閥、液壓油缸組成,通過控制多路閥的操縱閥杆來控制進入油缸液壓油的方向,進而控制收穫機械各個工作部件按規定動作執行。隨著收穫機械向高端智能化方向發展,工作裝置用電磁手動複合控制多路閥表現出其獨有的優勢。
現有收穫機械工作裝置系統主要由齒輪泵、多路閥組、液壓油缸等部分組成,其中摘穗臺油缸由電磁閥控制,通過給電磁閥中不同電磁控制信號,控制相應電磁動作進而控制閥杆的移動方向,實現液壓油缸按規定動作執行,其它執行機構採用手動控制換向閥實現按規定動作執行。目前多路閥(如圖1)採用中位串聯或複合油路、電磁閥多採用板式電磁閥。換向閥處於中位時,液壓油由P口通過各個機械換向閥中位油路連通T口回油,當電磁閥左側電磁得電時,電磁閥閥杆左移,P口連通A1口,B1口連通T口,電磁分流閥同時得電,使分流閥處於斷開狀態,液壓油通過工作油口推動液壓油缸動作。電磁閥閥杆右移原理與左移相同。
目前這種方法原理複雜,閥組體積較大,結構不夠緊湊,另外由於流道複雜,造成系統效率較低,壓力損失較大,成本較高,制約著液壓系統在工程及農業機械上的使用及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路換向閥,該多路換向閥用以解決多路換向的技術問題,該多路換向閥的各動作切換平穩、可靠,內部結構簡單,結構緊湊,壓力損失小,成本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路換向閥,包括換向閥單元,所述換向閥單元的進油口與主進油油路連通,所述換向閥的回油口與主回油油路連通;所述主進油油路與所述主回油油路之間設置有液控中位卸荷閥,所述液控中位卸荷閥的控制油口與所述換向閥單元的工作油口連通;在中位狀態,所述換向閥單元的進油口與工作油口斷開。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式,所述換向閥單元的工作油口與所述液控中位卸荷閥的控制油口之間設置有單向閥。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式,所述換向閥單元的工作油口與所述液控中位卸荷閥的控制油口之間設置有梭閥。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式,所述換向閥單元為三位四通換向閥。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式,所述換向閥單元中包括電磁換向閥和手動換向閥。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式,所述液控中位卸荷閥為二位二通閥。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式,所述液控中位卸荷閥以及所述換向閥單元均設置在不同的單體中,所述這些單體插裝連接在一起。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技術效果為:
本發明採用並聯油路、中位卸荷閥卸荷的結構,該多路換向閥通過將換向閥單元閥後負載壓力反饋到液控中位卸荷閥來控制分流閥的分流,進而控制液壓系統的各執行機構的動作,保證了多路換向閥的各動作切換平穩、可靠。該多路換向閥的工作原理和內部流道簡單,使得該閥的結構緊湊、可靠安全、壓力損失小並節約成本,從而便於在工程及農業機械上進行推廣。該換向可以實現簡單的負載敏感系統,節約能量。
由於所述換向閥單元的工作油口與所述液控中位卸荷閥的控制油口之間設置有單向閥,單向閥可防止液壓油由中位卸荷閥流回換向閥單元。
由於所述換向閥單元的工作油口與所述液控中位卸荷閥的控制油口之間設置有梭閥,梭閥可防止液壓油由中位卸荷閥流回換向閥單元。
由於所述液控中位卸荷閥以及所述換向閥單元均設置在不同的單體中,所述這些單體插裝連接在一起,可提高該多路換向閥的通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多路閥原理圖;
圖2本發明實施例一的液壓原理圖;
圖3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外形圖;
圖4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液壓原理圖;
圖中,1-溢流閥,2-液控中位卸荷閥,3-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4-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5-單向閥,6-節流閥,7-梭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2所示,一種多路換向閥,包括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的進油口與主進油油路連通,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的回油口與主回油油路連通。在中位狀態,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的進油口與工作油口斷開。本實施例中,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的工作位置機能的滑閥性能代號為「Y」。
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與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並聯,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的進油口與主進油油路連通,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的回油口與主回油油路連通。在中位狀態,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的進油口與工作油口斷開。本實施例中,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的工作位置機能的滑閥性能代號為「Y」。
主進油油路與主回油油路之間設置有液控中位卸荷閥2,液控中位卸荷閥2為二位二通閥。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控制油口與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的工作油口連通。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的工作油口與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控制油口之間設置有單向閥5。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控制油口與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的工作油口連通。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的工作油口與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控制油口之間設置有單向閥5。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進油口與主回油路之間的設有溢流閥。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控制油口與主回油路之間設有節流閥6。
液控中位卸荷閥2、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以及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均設置在不同的單體中,這些單體插裝連接在一起構成本多路換向閥(如圖3所示),採用插裝結構可提高該多路換向閥的通用性。
本多路換向閥的工作原理為:
當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處於中位時,工作油口A2、B2口與T口相通均無負載,單向閥5不動作,液控中位卸荷閥2負載感應區無壓力。當進油口P處壓力油對液控中位卸荷閥2閥芯產生的壓力超過液控中位卸荷閥2彈簧的設定值時,則會推動液控中位卸荷閥2閥杆向右移動,壓縮彈簧,P口通過液控中位卸荷閥2與T口連通,壓力油卸荷回油,溢流閥起保護作用。
當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閥杆向左側移動時,P口液壓油進入A2口,B2口與T口相通。當A2口壓力超過設定值,打開單向閥5,經過單向閥5和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彈簧腔相通,此時液控中位卸荷閥2左腔液壓油對閥芯的作用力是小於液控中位卸荷閥2彈簧腔內液壓油和彈簧對閥芯的作用力之和的,所以液控中位卸荷閥2閥杆向左移動,液控中位卸荷閥2油路處於斷開狀態。壓力油經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後控制執行機構。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閥杆向右側移動時,原理與當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閥杆向左側移動相同,這裡不再贅述。
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的工作原理與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的工作原理類似,這裡不再贅述。
實施例二
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的工作油口與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控制油口之間設置有梭閥7。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單元3的工作油口與液控中位卸荷閥2的控制油口之間設置有梭閥7,如圖4所示。
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的多路換向閥均可用於但不局限於玉米收穫機等收穫機械,其中,摘穗臺油缸由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單元4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