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門鉸鏈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4 04:51:35 1
專利名稱:一種車門鉸鏈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車門鉸鏈機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車門鉸鏈機構。背景技術:
車門鉸鏈機構主要使汽車的車門與車身之間發生相對轉動。目前,對
於雙懸掛式汽車的車門鉸鏈機構,如圖1和圖2所示,其包括與汽車門系 統剛性連接的主鉸鏈ll,與車身剛性連接的副鉸鏈12,主鉸鏈ll和副鉸 鏈12均有兩個相互平行的交接臂13,交接臂13上有同種設計的交接孔 131, 一根銷軸14從中間穿過,從而將門系統和車身連接起來。這種副鉸 鏈12通常設有兩個孔121用於將鉸鏈機構固定在車身。 一般情況下,汽車 的單扇車門上設置有上下兩個鉸鏈,以達到控制車門旋轉和支撐門重,支 撐門重即防止車門下垂。其安裝孔的排列一般上部為豎直、下部為水平, 這種上下兩個門鉸鏈需要兩種不同的結構才能達到上述效果。對於整車來 說,其左右兩個車門,這樣就需要四種不同的結構才能達到效果。
車門鉸鏈機構的主鉸鏈和副鉸鏈多用模具製造,這樣生產一輛車,即 需要八種模具,導致模具成本太高,與其相應的不同的安裝夾具、不同的 焊接定位,也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通用的、制模通 用的,簡化生產、降低成本的車門鉸鏈機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車門 鉸鏈機構,其包括用於連接車門的主鉸鏈,用於連接車身的副鉸鏈,及其 連接所述主鉸鏈和所述副鉸鏈的銷軸;在所述副鉸鏈上設置有兩安裝孔; 所述主鉸鏈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主鉸鏈和第二主鉸鏈;所述副鉸鏈為 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副鉸鏈和第二副鉸鏈;所述銷軸為成對的結構相同 的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所述第一副鉸鏈上兩安裝孔的連線及所述第二副 鉸鏈上兩安裝孔的連線均斜交於與其關聯所述銷軸的中心線。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第一主鉸鏈、所述第一副鉸鏈及 所述第一銷軸構成第一鉸鏈;所述第二主鉸鏈、第二副鉸鏈及所述第二銷 軸構成第二鉸鏈。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對於單一車門,所述第一鉸鏈安裝在 上部,所述第二鉸鏈安裝在下部;所述第一鉸鏈與所述第二鉸鏈相對其中 間平面結構對稱。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對於正對的兩車門,分別設置在兩側 車門上的本車門鉸鏈機構相對其中間平面結構對稱。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第一副鉸鏈上遠離所述第一銷軸 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副鉸鏈遠離所述第二銷軸的安裝孔,其連線平行於所 述銷軸的中心線。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第一副鉸鏈上靠近所述第一銷軸 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副鉸鏈靠近所述第二銷軸的安裝孔,其連線平行於所 述銷軸的中心線。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安裝孔在橫向的最大孔徑大於豎 向的最大孔徑。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副鉸鏈上兩安裝孔的連線與所述 銷軸中心線的夾角為30。 60° 。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採用主鉸鏈為通用結構、 副鉸鏈為通用結構及銷軸為通用結構,僅副鉸鏈上安裝孔位置不同的車門 鉸鏈機構,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從而大大降低模具成本、夾具成本和 安裝定位成本。同時,採用上下兩安裝孔的連線斜交,改善第一鉸鏈和第 二鉸鏈的承重性,有效防止車門下垂。
圖1為現有技術安裝在車門上部的車門鉸鏈機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安裝在車門下部的車門鉸鏈機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鉸鏈結構示意圖; 圖4為所述第二鉸鏈結構示意圖5為所述第一鉸鏈與所述第二鉸鏈的安裝孔的連線示意圖; 圖6為所述安裝孔為長孔時的鉸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一步說明。
如圖3至圖6所示, 一種車門鉸鏈機構,其包括用於連接車門的主鉸 鏈21,用於連接車身的副鉸鏈22,及其連接所述主鉸鏈21和所述副鉸鏈22的銷軸23;在所述副鉸鏈22上設置有兩安裝孔24,經該安裝孔24將 副鉸鏈22固定在車身上;所述主鉸鏈21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主鉸鏈 211和第二主鉸鏈212;所述副鉸鏈22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副鉸鏈221 和第二副鉸鏈222,根據需要在第一副鉸鏈221和第二副鉸鏈222上製造 所述安裝孔;所述銷軸23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銷軸231和第二銷軸 232;所述第一副鉸鏈221上兩安裝孔的連線及所述第二副鉸鏈222上兩安 裝孔的連線均斜交於與其關聯所述銷軸的中心線。
所述第一主鉸鏈211、所述第一副鉸鏈221及所述第一銷軸231構成 第一鉸鏈26;所述第二主鉸鏈212、第二副鉸鏈222及所述第二銷軸232 構成第二鉸鏈27。對於單一車門而言,設定所述第一鉸鏈26安裝在上部, 所述第二鉸鏈27安裝在下部;所述第一鉸鏈26與所述第二鉸鏈27相對其 中間平面267結構對稱。對於正對的兩車門而言,分別設置在兩側車門上
的本車門鉸鏈機構相對其中間平面結構對稱。
所述第一副鉸鏈26上遠離所述第一銷軸231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副鉸 鏈222遠離所述第二銷軸232的安裝孔,其連線平行於所述銷軸的中心線 28。所述第一副鉸鏈221上靠近所述第一銷軸231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副 鉸鏈222靠近所述第二銷軸232的安裝孔,其連線平行於所述銷軸的中心 線28。 一般情況下,所述副鉸鏈22上兩安裝孔的連線與所述銷軸23中心 線28的夾角為30。 60° 。
另外,所述安裝孔在橫向的最大孔徑大於豎向的最大孔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採用主鉸鏈為通用結構、副鉸鏈為通用結 構及銷軸為通用結構,僅副鉸鏈上安裝孔位置不同的車門鉸鏈機構,提高 了零部件的通用性,從而大大降低模具成本、夾具成本和安裝定位成本。 同時,採用上下兩安裝孔的連線斜交,改善第一鉸鏈和第二鉸鏈的承重性, 有效防止車門下垂。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 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 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 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車門鉸鏈機構,其包括用於連接車門的主鉸鏈,用於連接車身的副鉸鏈,及其連接所述主鉸鏈和所述副鉸鏈的銷軸;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副鉸鏈上設置有兩安裝孔;所述主鉸鏈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主鉸鏈和第二主鉸鏈;所述副鉸鏈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副鉸鏈和第二副鉸鏈;所述銷軸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所述第一副鉸鏈上兩安裝孔的連線及所述第二副鉸鏈上兩安裝孔的連線均斜交於與其對應的所述銷軸的中心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門鉸鏈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主鉸 鏈、所述第一副鉸鏈及所述第一銷軸構成第一鉸鏈;所述第二主鉸 鏈、第二副鉸鏈及所述第二銷軸構成第二鉸鏈。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門鉸鏈機構,其特徵在於對於單一 車門,所述第一鉸鏈安裝在上部,所述第二鉸鏈安裝在下部;所述 第一鉸鏈與所述第二鉸鏈相對其中間平面結構對稱。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門鉸鏈機構,其特徵在於對於正對 的兩車門,分別設置在兩側車門上的本車門鉸鏈機構相對其中間平 面結構對稱。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門鉸鏈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副鉸 鏈上遠離所述第一銷軸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副鉸鏈遠離所述第二銷 軸的安裝孔,其連線平行於所述銷軸的中心線。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門鉸鏈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副鉸 鏈上靠近所述第一銷軸的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副鉸鏈靠近所述第二銷 軸的安裝孔,其連線平行於所述銷軸的中心線。
7. 根據權利要求1、 2、 5或6所述的車門鉸鏈機構,其特徵在於所 述安裝孔在橫向的最大孔徑大於豎向的最大孔徑。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門鉸鏈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副鉸鏈上 兩安裝孔的連線與所述銷軸中心線的夾角為30。 60°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門鉸鏈機構,其包括主鉸鏈、副鉸鏈及其連接所述主鉸鏈和所述副鉸鏈的銷軸;在所述副鉸鏈上設置有兩安裝孔;所述主鉸鏈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主鉸鏈和第二主鉸鏈;所述副鉸鏈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副鉸鏈和第二副鉸鏈;所述銷軸為成對的結構相同的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所述第一副鉸鏈上兩安裝孔的連線及所述第二副鉸鏈上兩安裝孔的連線均斜交於與其對應的所述銷軸的中心線。有益效果是採用主鉸鏈、副鉸鏈及銷軸為通用結構,僅副鉸鏈上安裝孔位置不同,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從而大大降低模具成本、夾具成本和安裝定位成本。同時,採用上下兩安裝孔的連線斜交,改善第一鉸鏈和第二鉸鏈的承重性,有效防止車門下垂。
文檔編號E05D3/02GK201276914SQ200820147000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9日
發明者飛 孫, 曹德樂, 郭潔平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