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歷史人物作文
2025-02-13 17:17:25
我國如此多的歷史人物,你最了解誰?不如給大家介紹介紹吧,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介紹歷史人物作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介紹歷史人物作文一:李清照
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一瓣搖曳在動蕩的北宋,一瓣在南宋的哀怨中飄零。
歷史註定她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否則怎會讓一個女子的柔情勁經南北宋朝,又怎會讓一個女子的才情遮掩文壇墨客。
一介草民,惟求安。
風雨過後,不變是動蕩。歷盡了顛沛流離,何嘗不願安寧?卻是世事難料,卻是兵敗馬亂,即便如此,安逸的生活可以不要了罷,珍世的古董可以捨棄了罷,可家呢?不論家,國已逝,家何存!留下的,唯有一剗的哀怨與心酸,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名青衿,惟求清。
清淡的生活是多少遷客騷人的追求啊,卻終於被現實大海重重拍下。面對殘陽秋水,晚秋落葉,詩人的苦悶,身處異鄉的孤寂,也散落在水面,暈開思念的漣漪。女人花映在水中,水滋潤了花,水卻因她的思緒而惆悵,為她的柔情而嫵媚。
一縷輕衫,惟求靜。
才情綴滿了一縷輕衫,但她終究還是一名女子,有血有肉,柔情似水。她與趙明誠明明相愛,卻是天人相隔,是源於當時無情的亂世啊,才會讓他們的愛情這般悲涼!這又是一個何等堅韌的女子,悲愴使她柔腸萬斷,她卻化作細語追憶自己的愛情,然而,這柔絲般的細語又怎能載起她千鈞的傷痛?
面對殘香斷酒,面對物是人非,面對綠肥紅瘦,柔弱的女子要如何抵撐?只能以淚篩愁,那愁情深深深幾許?恐怕連蚱蜢舟也載不下罷,既然載不下,那就忖度著舊夢,讓淚滴下,滴在對國讎家恨的悲憤中,滴在對趙明誠的思念中。
女人花飄落了,鑲在水面上,流水洗去了歲月的光華和鉛華,變的是岸上風雨,垂柳芭蕉,不變的仍是東流水。
春花秋月,年年月月依舊,還有惆悵也依舊。縱使沒有了風橫雨狂,不再亂紅紛飛,然惟有一叢芳草,蜂蝶紛舞裡,年年月月愛與恨俱長。
梅落花香,花逝人嘆,千古的情愫,留於後人咀嚼。
介紹歷史人物作文二:趙雲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趙雲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雲!」
自古以來,趙雲就以一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雲的生平說一下。
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餘(約合180釐米)。在《三國演義》裡面,趙雲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第二天,趙雲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雲殺回去了。可是沒過幾天,趙雲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藉口回家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雲已經換了兩次「老闆」,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後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裡。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後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可讓趙雲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雲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裡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雲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雲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可是諸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雲也沒計較。
趙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雲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有一首詩是趙雲一生的評價,它是這麼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介紹歷史人物作文三: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道的暴君。人們可以眾說紛紜,百家爭鳴,但面對歷史我們必須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於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間,橫掃天下,因而,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徵,2000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開闢了天下一統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不也是空前絕後,蔚為壯觀嗎?他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蹟,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是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倍受偉大領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歷史人物中,秦始皇首當其衝。凡此種種,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可見一斑。
然而,輝煌一時的秦王朝大廈卻只短短的14年便轟然瓦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是什麼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天下已定,「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裡,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的秦始皇,「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因而,由於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為這位千古一帝的功過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筆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價。
「創業容易,守城難」。當冷靜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過的同時,我們客觀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沒有秦始皇的不顧當時的國力和不惜勞動人民的血汗,也就築就不了今天依然閃爍著的「萬裡長城」、「秦兵馬俑」之中華民族精神輝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許會就此消逝不存,也許秦王朝還能再存在一個又一個14年。因此,對於歷史人物功過自可評說,但必須尊重歷史,儘可能還以歷史人物一個基本真實面目。
[介紹歷史人物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