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教育書籍《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2023-09-23 22:19:25

  《給教師的建議》有一百條給老師的建議,內容充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下面請看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希望你喜歡。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_第一篇

  談到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我想這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這都應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許多學校或班級中,總有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成年累月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過著壓抑、苦悶、甚至沒有自尊的生活。教師們出於職業的道德和責任,常利用休息時間幫他們補課,但不管怎樣努力,從一年級到小學畢業,他們依然是所謂的「差生」。假期再次拿起《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給我感觸頗多。在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時,我不再是苦惱、不再是埋怨,相反則更多的是信心和耐心。

  作為教師的我們,對待學困生,首先,我們應該找出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讓這些孩子不要感覺到自己是一個不夠格的人,要使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歡樂。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所說:「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後於別人,其原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於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兒童的家長和教育者所接觸的,乃是自然界裡所有的東西中最精細、最敏感、最纖弱的一樣東西——即兒童的腦。如果兒童感到學習困難,如果別人都能夠接受的東西他卻不能接受,那就說明,他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那裡獲得對於他的發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是呀,兒童早期獲得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同齡的孩子,因為接受的教育少,甚至根本沒接受什麼教育,孩子的認知水平遠遠低於別的孩子,以至於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不喜歡學習,不喜歡讀書……這也就是說,孩子學習困難不是與身俱來的,而是後天環境所致。在現實生活中,對於學困生,可能教師和家長更多的是埋怨,或者將原因歸咎於孩子的智力問題,從而間接的否定了孩子。因為教師日常工作很繁忙,不可能兼顧到每個孩子,所以最容易忽視學困生。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教師的建議是「對於每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平的、民主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快樂,生活的樂趣。

  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學習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歡樂的源泉。我們教育者應該幫助學困生愛上閱讀,並且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得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也就越敏銳,自然我們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在他的實踐中,甚至把讀書作業,而是唯一的作業,這一做法收到了好的效果。這一做法確實有效,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嘗試引導學困生進行閱讀,有些孩子也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漸漸地愛上了學習。當然,除了讓學困生愛上閱讀,我們還需要多關心、幫助學困生,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困生學習不再困難。

  讀完《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賞識每一個個體,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呵護與珍愛每一個孩子。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_第二篇

  提到「教育」,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學校,有些家長甚至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學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們需要接受的教育應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不但相互關聯,而且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在這項系統的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宋慶齡曾說過:「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我對這方面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觀」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依次為: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可以看得出,家庭教育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佔有突出的地位。他認為,「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教育任務。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的。蘇霍姆林斯基還科學地指出:「人的幼兒時期是一生中最為敏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若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後就很難彌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

  對於家庭環境,蘇霍姆林斯基作了嘗試性的改變:他在自己的帕夫雷什中學裡設立了「家長學校」,並向家長們傳授「父母教育學」;孩子在校念書十年,父母則要上「家長學校」十三年,也就是早在孩子入學的前三年,父母就要上「家長學校」學習如何教育孩子了。他這樣做的理論依據有二:一是科學史上三十二起「狼孩子」的遭遇證明:儘管這些孩子具有人的天賦素質,但由於缺乏人的養育環境,致使沒有一個能回到正常人的行列中來,可見幼年時期所處的德智體美環境的重要。二是學前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為學齡期的學校教育打下了基礎;學齡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為這一時期的學校教育提供了便利;各個時期的家庭教育得法,就有免除學校「再教育」、甚至社會「再教育」的可能,而「再教育」往往是使學校和社會最感頭痛的事情。蘇霍姆林斯基通過實踐證明,他改變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的做法是成功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說,建立「學校-家庭教育體系」是蘇霍姆林斯基給後人留下的一份寶貴的教育遺產,這一理論也應該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工作準則,只有當我們重視了家長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得心應手,孩子們得到的教育才能更全面。

  二、做家長的合作夥伴,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教育是一個整體,家庭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工作中,應該主動取得家長的支持,不要把家長當作助手,而應該視為朋友,別忽視家長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尊重他們,常常與他們溝通,並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經常給家長提供一些培養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同時,還要積極地與家長配合,肯定其子女的進步與成績,恰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與他們保持合作夥伴的關係。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會成為孩子進步的巨大推動力,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共同成長。我從自己的工作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1、給家長一些幫助

  在與家長的日常接觸中,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沒有辦法,孩子不但不聽話,學習成績也不好;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平時對孩子的學習抓得很緊,但沒有任何效果;還有些家長妥協於孩子的無理取鬧,感到束手無策。從對學生們的調查中得出了相近的結論,他們認為,大部分家長在教育自己時,總是用居高臨下的態度,而很少用平等的方式與他們交流。同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較多地關注成績,學習不好,就嚴加訓斥;表現有進步,就百般寵愛,孩子越來越任性,家長的管理也越來越難。遇到有這種憂慮的家長,教師可以幫助他們從另一個角度,換一種思考來教育孩子。

  班裡有一個機靈活潑的男孩子,他是五年級時轉來的,當時他媽媽告訴我,孩子脾氣很倔,誰的話也聽不進去,這次轉學也是因為任性和不服管教,家長很傷腦筋,滿臉的無奈。在後來的相處中,我也領教了他的「厲害」——不聽話,與同學發生矛盾,是常有的事,看到家長那失望的神情,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盡全力幫助他們。一次又遇到他鬧情緒,我採用了「冷處理」,他慪氣,我也不理他,後來在媽媽的再三勸導下,他勉強地承認錯誤,我借著這個機會,給他講道理,告訴他家長有多辛苦,父母對他充滿了希望,他卻讓父母非常擔憂……他媽媽聽到這些,不禁熱淚直流,孩子的頭也越來越低,肩膀有些戰慄,我知道他哭了。臨走時,我對他媽媽說:「孩子一定能改,要對他有信心,多和孩子談談,聽聽他的心裡話。」後來,這位媽媽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就及時來與我交流,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好,現在的他簡直是人見人愛。

  2、給家長一點信心

  在我們的工作中,難免遇到那些父母離異的孩子,他們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性格和行為上都會存在一些偏差,家長也慢慢地忽視了對他們的教育。但是,這些孩子的內心是非常需要關心的,只要我們教師做到善解人意,就一定能幫助孩子從陰影中走出來,當然,這也離不開家長的配合。

  我們班就有幾個這樣的小調皮,其中最讓我頭疼的是一個在學習上充滿惰性的孩子,他的媽媽因為他的頑皮、懶惰而對他無可奈何,甚至勸我:「陳老師,你不要管他,這孩子沒希望了。」我聽了哭笑不得,現在到要我來勸她教育孩子了,我告訴她:「孩子的路還很長,你將來還要享他的福,你能眼看著孩子沒有未來嗎?我們一起努力,孩子一定能改好的!」現在,孩子的表現雖然沒有完全轉變過來,但是,他的媽媽已對他有了信心,我相信,孩子的未來也會非常美好!面對學習差,不守紀律,整日坐立不安,上課小動作不斷,常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長會由失望到絕望。此時此刻,教師一定要及時地與家長溝通,給家長信心,給家長鼓勵和支持。只要我們與家長以誠相見,以心換心,真心實意地交流,就一定能扣動學生心中的琴弦,奏出最美的樂章!

  3、給家長一些方法

  兒童期孩子性格的可塑性強,這個時期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孩子的脾氣個性雖然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念時,父母則是當之無愧的啟蒙老師。如今的家庭中多是獨生子女,在教育問題上,家長由於無前車之鑑,再加上工作繁忙,對子女的教育和管理顯得有些迷茫。由於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使孩子不服從家長的管理,甚至有的離家出走。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心急如焚,但又無能為力。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善於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指導家長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在家長會時組織他們進行交流,探討育兒心得,讓家長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幫助家長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是十分必要的。

  昨天,我接待了一位家長,他的孩子頑皮好動,經常與同學發生矛盾,甚至有點兒「暴力傾向」。他爸爸告訴我,他經常與孩子交談,有不對的地方會立刻給他指出來,但是他總是會強嘴,一般情況下不打他,犯錯誤時,就會狠狠地教訓他,如果表現好了,就帶他出去玩,吃好吃的。我聽到這些,不禁為孩子擔憂,也為這位家長擔憂,我告訴他:「你這樣直接地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他並不一定願意聽,如果你先鼓勵,再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一定會心悅誠服地接受,再說打孩子的做法,這樣只能讓孩子學會『以暴制暴』,他的朋友會越來越少,孩子的性格也會越來越孤僻,只會更不服管教。「家長聽後,連連稱是。我相信,他再與孩子溝通時,一定會有更多發自內心的交流。

  4、給家長一片希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在家長的眼中,教師是最了解孩子的,特別是班主任,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最聽老師的話了。」作為教師的我們,除了理解家長望子成龍的苦心之外,也要善加利用,與家長建立合作夥伴式的關係,家長和教師必須致力於共同的目標,成為教育和社會改革的主力。在與家長的合作過程中,應該努力為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營造一個完整、沒有阻礙的空間。教師更應該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讓家長感覺到,你是以孩子的健康和諧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的。

  家長會上,我向家長鄭重承諾:「我從來沒想過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希望家長也不要放棄。」我向家長介紹「親子溝通『六要』『六不要』」,向家長推薦教育孩子的書籍,向家長轉達孩子們的心事,我甚至還給家長布置過作業,請他們寫寫孩子帶給自己的快樂,這一做法,縮短了親子間的距離。

  家長會上,我以這樣一段話作為結束語:「各位家長,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育,也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配合,更離不開孩子的自身動力,只要大家的勁往一處使,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燦爛的明天。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引導孩子順利地從童年走向少年,健康地學習和成長。為了我們的學生,為了你們的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

  三、建立「書香家庭」,讓閱讀滋養孩子的生命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的智力氣氛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兒童的一般發展和記憶,在極大地程度上取決於:家庭裡的智力興趣如何;成年人讀些什麼,想些什麼;以及他們給兒童的思想留下哪些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要求家長知道:「你們的孩子的智慧,取決於你們的智力興趣,取決於書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佔著怎樣的地位。」因此他要求家長自己不僅要讀書,要為孩子讀書,還要為自己的孩子建立個人的藏書室。」「沒有書籍,沒有一些藏書的家庭,往好處說,不能對學校教育有任何幫助,而往壞處說,這樣的家庭環境會使兒童變得頭腦遲鈍,會限制兒童的智力發展,而學校則不得不花費巨大的努力去補償家庭智力興趣的這種缺陷。」他要求家長每一個月至少為孩子買一本書。父母的身體力行勝過千言萬語地說教,父母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往往能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讓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在書海中遨遊吧!

  我越來越深切地感悟到教育的真諦——與家長一同關注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教師,而做一名真正優秀的教師,更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_第三篇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部著作寫得真好。有太多的需要借鑑之處。有一點對我影響最大。學生學習具有差異性。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重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緣故。我們不妨打個比方: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去提水,一個孩子提了5桶水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個孩子卻能提來20桶。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夠20桶水,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身體,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了,說不定還會躺到醫院裡去呢!兒童從事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與從事體力勞動是一樣的,也是各不相同的。一個學生對教材感知、理解、識記得很快,在記憶中保持得長久而牢固;而另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進行得就完全不同:對教材感知很慢,知識在記憶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雖然到後來(這是很常見的事情),正是後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在智力上發展上,比最初學習較好的那個學生取得了大得多的成就。學習上的成就,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教學與教育的技巧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中的樂趣。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教師應當善於確定: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麼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要求所規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達到目標。

  作者寫得這些內容就是闡述了,在教學中學生學習是有差異性的,不能一刀切下去。尤其是小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獨立的人,不可能一樣的,有快有慢也是非常正常的。這對我啟發很大,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不能把學生看做一個模型的產品,我們也不是生產一種型號的產品。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性,用不一樣的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學生,每一個學習內容,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水平,比如對認知快的學生,就要求既要掌握好,又要在知識的橫向與縱向上達到發展。對一些認知慢的學生要求他掌握好基本知識就好了,設定一定的步驟來逐步發展。通過學習的階梯性達到比較高的水平,我看到了有的學生後來的發展也是非常不錯的,如果有的優秀的學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出現問題,也會導致學習水平的直線下降的。

  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與學生觀,用科學的眼光與方法去工作,才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收到豐碩的成果,我確信這一點。也希望我們教育同行,能從現在做起,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為追求與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