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無級變速減速的製造方法
2023-09-24 13:00:15
永磁無級變速減速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輸入軸(2)、傳動軸(8)和輸出軸(9),所述輸入軸(2)的末端設有與其一起旋轉的永磁轉子(5),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導體轉子(7),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一起旋轉,且導體轉子(7)的外周面上設有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輪(10)相互嚙合;永磁轉子(5)通過調節機構使得永磁轉子(5)沿輸入軸(2)的軸向滑動以改變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轉矩。本發明具備無級變速和減速增扭功能,結構緊湊、安裝方便、傳動效率高且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變速器和減速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
【背景技術】
[0002] 變速器是能改變其輸出軸和輸入軸傳動比或轉速的裝置;減速器在原動機和工作 機或執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變速器和減速器在現代機械中的應用都 極為廣泛,但是變速器和減速器基本上都是單獨的機械裝置,鮮有將兩者融為一體的變速 減速裝置。應用現有的機械齒輪變速器時,原動機與工作機或執行機構之間是剛性連接的, 變速過程需要配套使用離合器,且機械齒輪變速器一般是有級調速。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 現有的減速器普遍存在漏油問題,特別是機油沿減速器輸出軸的順漏問題非常突出。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在無剛性連接和不需要離合 器的情況下實現無級變速、能解決輸出軸處機油順漏問題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
[0004]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以及活動支撐在箱體上的輸入軸、傳動軸和輸出 軸,其特徵在於:所述輸入軸的末端設有與其一起旋轉的永磁轉子,永磁轉子的對應處設有 與永磁轉子相對設置的導體轉子,導體轉子固定在傳動軸上並與傳動軸一起旋轉,且導體 轉子的外周面上設有主動齒輪,主動齒輪與輸出軸上安裝的被動齒輪相互嚙合;永磁轉子 通過調節機構使得永磁轉子沿輸入軸的軸向滑動以改變永磁轉子與導體轉子之間傳遞的 轉矩。
[0005] 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調節器和調節軸,調節器固定安裝在箱體上且調節器和調節 軸相連,調節軸的一端與永磁轉子相連且調節軸的另一端通過花鍵套裝在輸入軸上,以使 得調節軸在與輸入軸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和調節軸在調節器的作用下沿輸入軸的軸向滑 動。
[0006] 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調節器和調節杆,調節器固定安裝在箱體上,調節杆的一端 和調節器相連且調節杆的另一端直接與永磁轉子相連,永磁轉子通過花鍵裝在輸入軸上, 以使得永磁轉子和輸入軸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在調節器的作用下沿輸入軸的軸向滑動。
[0007] 所述的永磁轉子和導體轉子皆採用筒狀結構,永磁轉子在調節機構的作用下伸入 或離開導體轉子的內腔中。
[0008] 所述永磁轉子的橫截面呈Η型。
[0009] 所述的永磁轉子和導體轉子皆採用盤狀機構,永磁轉子在調節機構的作用下靠近 或遠離導體轉子。
[0010] 所述的主動齒輪和導體轉子一體成型。
[0011] 所述的永磁轉子和導體轉子配對使用,且永磁轉子和導體轉子的安裝位置能夠互 換。
[0012] 所述的主動齒輪和被動齒輪採用相互嚙合的錐齒輪或採用相互嚙合的圓柱齒輪。
[0013] 所述的輸出軸上焊裝有貯油盤,貯油盤位於被動齒輪的下方。
[0014] 所述貯油盤的頂端安裝有擋板。
[0015]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通過調節機構調節永磁轉子與導體轉子之間傳遞的轉矩,實現了無級變速,並 通過相互嚙合的主動齒輪和被動齒輪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該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的變速 過程無剛性連接,可避免軸系扭振;同時通過在被動齒輪下方的輸出軸上焊接貯油盤以解 決機油沿輸出軸順漏的問題,並可使驅動電機實現零負載啟動,具有結構緊湊、安裝方便、 傳動效率高且使用壽命長的特點,適宜推廣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附圖1是本發明的輸入軸水平安裝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附圖2是本發明的輸入軸水平安裝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附圖3是本發明的輸入軸堅直安裝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附圖4是本發明的輸入軸堅直安裝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附圖5是本發明加裝貯油盤後的輸入軸水平安裝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附圖6是本發明加裝貯油盤後的輸入軸水平安裝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附圖7是本發明加裝貯油盤後的輸入軸堅直安裝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附圖8是本發明加裝貯油盤後的輸入軸堅直安裝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0017] 其中:1 一箱體;2-輸入軸;3-調節器;4一調節軸;41 一調節杆;5-永磁轉子; 6-主動齒輪;7-導體轉子;8-傳動軸;9 一輸出軸;10-被動齒輪;11 一擋板;12-吧油 盤。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9] 如圖1-8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以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 輸入軸2、傳動軸8和輸出軸9,在輸入軸2的末端設有與其一起旋轉的永磁轉子5,永磁轉 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導體轉子7,永磁轉子5和導體轉子7的相互 配合使得變速過程不存在剛性連接,不需要離合器,且能夠無級變速;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 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且導體轉子7的外周面上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 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輪10相互嚙合以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當輸入軸 水平安裝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採用相互嚙合的錐齒輪,當輸入軸堅直安裝時主動齒 輪6和被動齒輪10採用相互嚙合的圓柱齒輪;永磁轉子5通過調節機構使得永磁轉子5沿 輸入軸2的軸向滑動以改變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轉矩。上述永磁無級變速 減速機的調節機構包括以下兩種:一種是該調節機構包括調節器3和調節軸4,調節器3固 定安裝在箱體1上且調節器3和調節軸4相連,調節軸4的一端與永磁轉子5相連且調節 軸4的另一端通過花鍵套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調節軸4在與輸入軸2共同旋轉時永磁 轉子5和調節軸4在調節器3的作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滑動;另一種是該調節機構包括 調節器3和調節杆41,調節器3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調節杆41的一端和調節器3相連且 調節杆41的另一端直接與永磁轉子5相連,永磁轉子5通過花鍵直接裝在輸入軸2上,以 使得永磁轉子5和輸入軸2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5在調節器3的作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 滑動。永磁轉子5和導體轉子7可根據需要採用筒狀結構或盤狀結構,永磁轉子5和導體 轉子7皆採用筒狀結構時,永磁轉子5的橫截面設計呈Η型可有效縮短調節軸4的長度並 保證了調節軸4的撓度;另外在上述結構中,永磁轉子5和導體轉子7配對使用且永磁轉子 5和導體轉子7的安裝位置能夠互換。另外在被動齒輪10下方的輸出軸9上焊裝有貯油 盤12,使得輸出軸9與貯油盤12之間沒有間隙,避免了貯油盤12中的潤滑機油沿輸出軸 9順漏,徹底解決了普通輸出軸9堅直向下安裝的減速機存在的機油順漏問題,同時在貯油 盤12的頂端安裝有擋板11以防止機油受離心力作用被甩出貯油盤12。
[0020] 下面以永磁轉子5和導體轉子7皆採用筒狀結構時,舉幾個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
[0021]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的調節器3以 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調節軸4、傳動軸8和輸出軸9,調節器3和調節軸4構 成調節機構,輸入軸2水平安裝在箱體1上,在輸入軸2的末端外部套設有調節軸4,調節軸 4的另一端與筒狀的永磁轉子5相連且永磁轉子5、調節軸4和輸入軸2同步旋轉,具體地 說調節軸4通過花鍵套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在調節器3的作用 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左右滑動;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筒狀的 導體轉子7,調節器3使得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沿輸入軸2的軸向左右滑動並使得永磁轉 子5伸入或離開導體轉子7的內腔中,以改變筒狀的永磁轉子5外圓弧表面與筒狀的導體 轉子7內圓弧表面相重疊部分的面積,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轉矩以實 現無級變速;另外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在導體轉子7的外 周面上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輪10相互 嚙合以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且此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皆採用相互嚙合的錐齒輪。 在上述結構中,永磁轉子5的橫截面設計呈Η型可有效縮短調節軸4的長度並保證了調節 軸4的撓度。同時,連接在輸入軸2上的原動機啟動時,可調節永磁轉子5的軸向位置,使 永磁轉子5完全位於導體轉子7的外側,則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不傳遞轉矩,實現 原動機的零負載啟動。
[0022]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的調節器3以 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傳動軸8和輸出軸9,調節器3和調節杆41構成調節機 構,輸入軸2水平安裝在箱體1上,在輸入軸2的末端設有與其一起旋轉的永磁轉子5,永磁 轉子5與調節杆41的一端直接相連且調節杆41的另一端和調節器3相連,永磁轉子5通 過花鍵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輸入軸2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5在調節器3 的作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左右滑動;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 筒狀的導體轉子7,調節器3帶動調節杆41使得永磁轉子5沿輸入軸2的軸向左右滑動並 使得永磁轉子5伸入或離開導體轉子7的內腔中,以改變筒狀的永磁轉子5外圓弧表面與 筒狀的導體轉子7內圓弧表面相重疊部分的面積,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 的轉矩以實現無級變速;另外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在導體 轉子7的外周面上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 輪10相互嚙合以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且此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皆採用相互嚙合 的錐齒輪。同時,連接在輸入軸2上的原動機啟動時,可調節永磁轉子5的軸向位置,使永 磁轉子5完全位於導體轉子7的外側,則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不傳遞轉矩,實現原 動機的零負載啟動。
[0023] 實施例三 如圖3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的調節器3以 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調節軸4、傳動軸8和輸出軸9,調節器3和調節軸4構 成調節機構,輸入軸2堅直安裝在箱體1上,在輸入軸2的下端外部套設有調節軸4,調節軸 4的下端與筒狀的永磁轉子5相連且永磁轉子5、調節軸4和輸入軸2同步旋轉,具體地說 調節軸4通過花鍵套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在調節器3的作用下 沿輸入軸2的軸向上下滑動;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筒狀的導 體轉子7,調節器3使得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沿輸入軸2的軸向下滑動並使得永磁轉子5 伸入或離開導體轉子7的內腔中,以改變筒狀的永磁轉子5外圓弧表面與筒狀的導體轉子7 內圓弧表面相重疊部分的面積,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轉矩以實現無級 變速;另外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在導體轉子7的外周面上 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輪10相互嚙合實 現減速增扭的目的,且此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皆採用相互嚙合的圓柱齒輪。在上述 結構中,永磁轉子5的橫截面設計呈Η型可有效縮短調節軸4的長度並保證了調節軸4的 撓度。同時,連接在輸入軸2上的原動機啟動時,可調節永磁轉子5的軸向位置,使永磁轉 子5完全位於導體轉子7的外側,則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不傳遞轉矩,實現原動機 的零負載啟動。
[0024] 實施例四 如圖4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的調節器3以 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傳動軸8和輸出軸9,調節器3和調節杆41構成調節機 構,輸入軸2堅直安裝在箱體1上,在輸入軸2的下端設有與其一起旋轉的永磁轉子5,永磁 轉子5與調節杆41的下端直接相連且調節杆41的上端和調節器3相連,永磁轉子5通過 花鍵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輸入軸2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5在調節器3的 作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上下滑動;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筒 狀的導體轉子7,調節器3帶動調節杆41使得永磁轉子5沿輸入軸2的軸向上下滑動並使 得永磁轉子5伸入或離開導體轉子7的內腔中,以改變筒狀的永磁轉子5外圓弧表面與筒 狀的導體轉子7內圓弧表面相重疊部分的面積,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 轉矩以實現無級變速;另外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在導體轉 子7的外周面上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 輪10相互嚙合以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且此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皆採用相互嚙合 的圓柱齒輪。同時,連接在輸入軸2上的原動機啟動時,可調節永磁轉子5的軸向位置,使 永磁轉子5完全位於導體轉子7的外側,則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不傳遞轉矩,實現 原動機的零負載啟動。
[0025] 實施例五 如圖5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的調節器3以 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調節軸4、傳動軸8和輸出軸9,調節器3和調節軸4構 成調節機構,輸入軸2水平安裝在箱體1上,在輸入軸2的末端外部套設有調節軸4,調節 軸4的另一端與筒狀的永磁轉子5相連且永磁轉子5、調節軸4和輸入軸2同步旋轉,具體 地說調節軸4通過花鍵套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在調節器3的作 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左右滑動;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筒狀 的導體轉子7,調節器3使得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沿輸入軸2的軸向左右滑動並使得永 磁轉子5伸入或離開導體轉子7的內腔中,以改變筒狀的永磁轉子5外圓弧表面與筒狀的 導體轉子7內圓弧表面相重疊部分的面積,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轉矩 以實現無級變速;另外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在導體轉子7 的外周面上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輪10 相互嚙合以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且此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皆採用相互嚙合的錐齒 輪。在上述結構中,永磁轉子5的橫截面設計呈Η型可有效縮短調節軸4的長度並保證了 調節軸4的撓度;另外在被動齒輪10下方的輸出軸9上焊裝有貯油盤12,使得輸出軸9與 貯油盤12之間沒有間隙,避免了貯油盤12中的潤滑機油沿輸出軸9順漏,徹底解決了普通 輸出軸9堅直向下安裝的減速機存在的機油順漏問題,同時在貯油盤12的頂端安裝有擋板 11以防止機油受離心力作用被甩出貯油盤12。同時,連接在輸入軸2上的原動機啟動時, 可調節永磁轉子5的軸向位置,使永磁轉子5完全位於導體轉子7的外側,則永磁轉子5與 導體轉子7之間不傳遞轉矩,實現原動機的零負載啟動。
[0026] 實施例六 如圖6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的調節器3以 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傳動軸8和輸出軸9,調節器3和調節杆41構成調節機 構,輸入軸2水平安裝在箱體1上,在輸入軸2的末端設有與其一起旋轉的永磁轉子5,永磁 轉子5與調節杆41的一端直接相連且調節杆41的另一端和調節器3相連,永磁轉子5通 過花鍵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輸入軸2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5在調節器3 的作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左右滑動;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 筒狀的導體轉子7,調節器3帶動調節杆41使得永磁轉子5沿輸入軸2的軸向左右滑動並 使得永磁轉子5伸入或離開導體轉子7的內腔中,以改變筒狀的永磁轉子5外圓弧表面與 筒狀的導體轉子7內圓弧表面相重疊部分的面積,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 的轉矩以實現無級變速;另外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起旋轉,在導體 轉子7的外周面上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 輪10相互嚙合以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且此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皆採用相互嚙合 的錐齒輪。在上述結構中,在被動齒輪10下方的輸出軸9上焊裝有貯油盤12,使得輸出軸 9與貯油盤12之間沒有間隙,避免了貯油盤12中的潤滑機油沿輸出軸9順漏,徹底解決了 普通輸出軸9堅直向下安裝的減速機存在的機油順漏問題,同時在貯油盤12的頂端安裝有 擋板11以防止機油受離心力作用被甩出貯油盤12。同時,連接在輸入軸2上的原動機啟動 時,可調節永磁轉子5的軸向位置,使永磁轉子5完全位於導體轉子7的外側,則永磁轉子 5與導體轉子7之間不傳遞轉矩,實現原動機的零負載啟動。
[0027] 實施例七 如圖7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的調節器3以 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調節軸4、傳動軸8和輸出軸9,調節器3和調節軸4構 成調節機構,輸入軸2堅直安裝在箱體1上,在輸入軸2的下端外部套設有調節軸4,調節軸 4的下端與筒狀的永磁轉子5相連且永磁轉子5、調節軸4和輸入軸2同步旋轉,具體地說 調節軸4通過花鍵套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在調節器3的作用下 沿輸入軸2的軸向上下滑動;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筒狀的導 體轉子7,調節器3使得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沿輸入軸2的軸向下滑動並使得永磁轉子5 伸入或離開導體轉子7的內腔中,以改變筒狀的永磁轉子5外圓弧表面與筒狀的導體轉子7 內圓弧表面相重疊部分的面積,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轉矩以實現無級 變速;另外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在導體轉子7的外周面上 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輪10相互嚙合實 現減速增扭的目的,且此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皆採用相互嚙合的圓柱齒輪。在上述 結構中,永磁轉子5的橫截面設計呈Η型可有效縮短調節軸4的長度並保證了調節軸4的 撓度;另外在被動齒輪10下方的輸出軸9上焊裝有貯油盤12,使得輸出軸9與貯油盤12之 間沒有間隙,避免了貯油盤12中的潤滑機油沿輸出軸9順漏,徹底解決了普通輸出軸9堅 直向下安裝的減速機存在的機油順漏問題,同時在貯油盤12的頂端安裝有擋板11以防止 機油受離心力作用被甩出貯油盤12。同時,連接在輸入軸2上的原動機啟動時,可調節永磁 轉子5的軸向位置,使永磁轉子5完全位於導體轉子7的外側,則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 之間不傳遞轉矩,實現原動機的零負載啟動。
[0028] 實施例八 如圖8所示: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的調節器3以 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傳動軸8和輸出軸9,調節器3和調節杆41構成調節機 構,輸入軸2堅直安裝在箱體1上,在輸入軸2的下端設有與其一起旋轉的永磁轉子5,永磁 轉子5與調節杆41的下端直接相連且調節杆41的上端和調節器3相連,永磁轉子5通過 花鍵裝在輸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輸入軸2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5在調節器3的 作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上下滑動;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筒 狀的導體轉子7,調節器3帶動調節杆41使得永磁轉子5沿輸入軸2的軸向上下滑動並使 得永磁轉子5伸入或離開導體轉子7的內腔中,以改變筒狀的永磁轉子5外圓弧表面與筒 狀的導體轉子7內圓弧表面相重疊部分的面積,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 轉矩以實現無級變速;另外導體轉子7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在導體轉 子7的外周面上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主動齒輪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 輪10相互嚙合以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且此時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皆採用相互嚙合 的圓柱齒輪。在上述結構中,在被動齒輪10下方的輸出軸9上焊裝有貯油盤12,使得輸出 軸9與貯油盤12之間沒有間隙,避免了貯油盤12中的潤滑機油沿輸出軸9順漏,徹底解決 了普通輸出軸9堅直向下安裝的減速機存在的機油順漏問題,同時在貯油盤12的頂端安裝 有擋板11以防止機油受離心力作用被甩出貯油盤12。同時,連接在輸入軸2上的原動機啟 動時,可調節永磁轉子5的軸向位置,使永磁轉子5完全位於導體轉子7的外側,則永磁轉 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不傳遞轉矩,實現原動機的零負載啟動。
[0029] 本發明通過調節機構調節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傳遞的轉矩,實現了無級 變速,並通過相互嚙合的主動齒輪6和被動齒輪10實現減速增扭的目的;該永磁無級變速 減速機的變速過程無剛性連接,可避免軸系扭振;同時通過在被動齒輪10下方的輸出軸9 上焊接貯油盤12以解決機油沿輸出軸順漏的問題,並可使驅動電機實現零負載啟動,具有 結構緊湊、安裝方便、傳動效率高且使用壽命長的特點,適宜推廣使用。
[0030]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是 按照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發明保護範圍 之內;本發明未涉及的技術均可通過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
1. 一種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包括箱體(1)以及活動支撐在箱體(1)上的輸入軸(2)、 傳動軸(8)和輸出軸(9),其特徵在於:所述輸入軸(2)的末端設有與其一起旋轉的永磁轉 子(5),永磁轉子(5)的對應處設有與永磁轉子(5)相對設置的導體轉子(7),導體轉子(7) 固定在傳動軸(8)上並與傳動軸(8) -起旋轉,且導體轉子(7)的外周面上設有主動齒輪 (6),主動齒輪(6)與輸出軸(9)上安裝的被動齒輪(10)相互嚙合;永磁轉子(5)通過調節 機構使得永磁轉子(5)沿輸入軸(2)的軸向滑動以改變永磁轉子(5)與導體轉子(7)之間 傳遞的轉矩。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調 節器(3)和調節軸(4),調節器(3)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且調節器(3)和調節軸(4)相連, 調節軸(4)的一端與永磁轉子(5)相連且調節軸(4)的另一端通過花鍵套裝在輸入軸(2) 上,以使得調節軸(4)在與輸入軸(2)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5)和調節軸(4)在調節器(3) 的作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滑動。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調 節器(3)和調節杆(41),調節器(3)固定安裝在箱體(1)上,調節杆(41)的一端和調節器 (3)相連且調節杆(41)的另一端直接與永磁轉子(5)相連,永磁轉子(5)通過花鍵裝在輸 入軸(2)上,以使得永磁轉子(5)和輸入軸(2)共同旋轉時永磁轉子(5)在調節器(3)的作 用下沿輸入軸(2)的軸向滑動。
4. 根據權利要求1、2、3任一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永磁轉 子(5)和導體轉子(7)皆採用筒狀結構,永磁轉子(5)在調節機構的作用下伸入或離開導體 轉子(7)的內腔中。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永磁轉子(5)的橫截 面呈Η型。
6. 根據權利要求1、2、3任一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永磁轉 子(5)和導體轉子(7)皆採用盤狀機構,永磁轉子(5)在調節機構的作用下靠近或遠離導體 轉子(7)。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動齒輪(6)和導 體轉子(7) -體成型。
8. 根據權利要求1、2、3任一所述的永磁無極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永磁轉 子(5)和導體轉子(7)配對使用,且永磁轉子(5)和導體轉子(7)的安裝位置能夠互換。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動齒輪(6)和被 動齒輪(10)採用相互嚙合的錐齒輪或採用相互嚙合的圓柱齒輪。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輸出軸(9)上焊 裝有貯油盤(12),貯油盤(12)位於被動齒輪(10)的下方。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永磁無級變速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貯油盤(12)的頂 端安裝有擋板(11)。
【文檔編號】H02K7/116GK104065240SQ201410296581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王向東, 林起崟, 黃忠念, 江晉民 申請人:南京艾凌節能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