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三字經讀後感【家長篇】
2023-09-24 04:36:15 3
三字經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下面是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供大家閱讀。
三字經讀後感_第一篇
一直想給年幼的孩子灌輸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國學方面的啟蒙。縱觀國學經典,我首選了《三字經》。開學之前,孩子已經可以部分背誦了,當然,其中內容,孩子還是不可能深知其意的。中華傳統文明博大精深,對具有五千年歷史傳承的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我們應該為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延續,著力點起希望之火。
本次學習要求是作一篇國學經典讀後感,其實,孩子現在尚不具備獨立的閱讀及理解能力,需要家長深入淺出的學習輔導。於是,我便讓孩子重溫曾經背過的《三字經》,逐步汲取其中的營養精髓。在我的指導和啟發下,孩子對文中的上述一段內容有了粗淺的認識和朦朧的理解。當然,不可能期望一年級的學生對這種歷史掌故的認識有多麼深刻,孩子們能夠粗淺的明白,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我覺得,已經是不小的進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的孩子,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通過作文體驗,孩子已經知道如何去主動表達一些個人觀點,初步了解如何把自己的個人想法變成簡單的文字。孩子的長進令人欣喜,同時也體現了老師們的辛苦,我相信,孩子們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之下,會有一個更加陽光燦爛的未來。
三字經讀後感_第二篇
中華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千百年來積累的精華在國學之中蘊含。古時垂髫小兒皆從《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開始入門,故而,攜子共讀《三字經》成為小兒學習國學的開端。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所以教育要趁早,家長在一言一行之中,教他明事理、辨是非、知善惡,教他作一個勇敢的人、積極向上的人、充滿愛心的人。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教育子女的準則,讓小兒在健康成長過程中養成優良的品質,它包括:善良淳樸、百折不撓、知書達理、尊師重道、孝敬父母。如果為人父母者都能以次為準則教育子女,那麼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充滿愛和和諧的,而少了許多欺騙和不信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未來我們孩子的未來!
三字經讀後感_第三篇
教子那些故事的場景,猶如電影般從眼前一幕一幕掠過。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我很小就背過《三字經》,當時囫圇吞棗地只顧背誦卻不明其意。而很多年後,再和女兒一起讀《三字經》,看到每段話後的語句解釋和故事,突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其三字一句、兩字一韻的獨特風格,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從中國傳統的教育、倫理、道德、天文、地理和歷史到一些民間傳說,既廣泛生動、又言簡意賅。尤其是每個字、每句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更讓後人受用無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短短12個字就告誡了世人:每個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教育和成長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於是,我們儘量從日常生活中去教導女兒:有好吃的東西,要先送給爺爺奶奶、然後給父母、最後才可以自己吃;當她吃飯有浪費的現象時,告訴她糧食從播種到收穫有多麼艱辛;當在路上看到撿垃圾的老人,讓孩子把手上的飲料瓶送給老人,並告訴她賺錢的辛苦,節儉是一種美德。
我們一直都有在睡前閱讀的習慣,女兒也深受影響。她很喜歡閱讀課外書籍,比較有自己的思想。做錯事時,我們對她的批評、教育她偶爾會用些出乎意料的言辭來反駁。惱羞成怒的我們,一氣之下難免會動手教訓她。直到有天,她哭著衝我們喊:「你們能不能不這樣對我,就算我做錯了,你們也不能這麼對我啊!」在那一剎那,我才徹底明白孩子的教育真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一點兒也不能放鬆。而用何種教育方法,能讓她更容易接受,這個問題實在讓我頭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我不得不佩服竇公,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看了注釋後面的故事,才恍然大悟:僅僅只是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理性。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尊親睦鄰,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和他的教育方法是分不開的。於是我跟女兒商量,答應以後遇到問題坐下來心平氣和的溝通,儘量不以粗暴的言行來糾正錯誤。
女兒也很喜歡看電視,有時候不太自覺,看到動畫片就眉開眼笑,什麼學習、作業啊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這時候我就會把她叫到房間,翻開《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的那一頁,告訴她現在要勤奮好學,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後肯定要後悔。同時,告訴她知識在生活、工作和人生中的重要性,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理。
跟女兒一起讀《三字經》,讓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也讓我和女兒的感情更親近了。它不但讓我和孩子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還讓我們從閱讀中找到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