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植骨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7:28:54 1

本發明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漏植骨器。
背景技術:
在脊柱手術中,為了增加脊柱的穩定性,在行椎弓根釘棒系統固定的同時,常常行椎間植骨融合術。椎間植骨融合材料可取椎間融合器、自體骨和同種異體骨,由於椎間融合器價格昂貴,同種異體骨排異反應多,故很多病人要求選擇取自體骨(如自體髂骨和術中切除的棘突和椎板骨)作為植骨材料。目前骨材料的植入常用夾持器械如髓核鉗等夾持碎骨塞入椎間隙,這種操作速度慢,耗時長;或應用植骨器,如中國專利cn201701282u一種椎間植骨器,該椎間植骨器包括漏鬥和搗杆,所述的漏鬥包括鬥體和導套兩部分,鬥體上口直徑為3.5-5cm,鬥體下口直徑為8-10mm,鬥體斜面與水平面的角度為30-45°;導套為空心的圓柱體,長為12-15cm;搗杆包括桿身和手柄,桿身為實心圓柱體,與漏鬥的導套內壁緊密配合至上下滑動。中國專利cn202537631u一種植骨器,包括植骨器體、活塞體,所述植骨器體為中空的柱狀結構,活塞體位於植骨器體內,所述植骨器體後端有植骨器體柄,所活塞體後端有活塞體手柄。而在腰椎管狹窄病人需要進行椎間融合手術,但此類病人多是老年患者,椎間隙的高度退變性狹窄,採用上述植骨方式,無法充分、大量的植骨,而影響術後的椎間融合效果。此外在使用搗杆將漏鬥中骨材料推入植骨處及夯實時,因漏鬥的導套前端完全開放,當用力過大時搗杆突破前縱韌帶損傷腹腔血管及臟器,而用力太小會使導套下端堵塞,而影響植骨效果。在往導套內裝碎骨時,由於導套下端沒有封閉,只能使用手封堵,導套內的碎骨填裝不實,骨量填裝少,且在手放開後,容易產生洩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防漏植骨器,應用於椎間隙狹窄患者可以增加植骨量,保證植骨融合效果,同時防止搗杆用力過大損傷腹腔血管及臟器。
本發明的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採用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漏植骨器,由撐開器、套管和搗棒組成,所述套管前端封閉,其側壁上設有開口,套管前端內腔形成光滑斜面,斜面的下端與側壁開口的下端水平,搗棒的握柄前端延伸出細長杆狀的體部,體部的末端形成與套管斜面相配合的體部斜面,搗棒的體部插入套管中與套管體內壁緊密配合至上下滑動,套管外設置有防漏套管,防漏套管的底部開口,側壁的短端與套管側壁開口的上端面水平,側壁的長端與套管側壁開口的下端面水平或低於下端面;所述撐開器包括第一傳動臂、第二傳動臂、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第一傳動臂和第一支撐臂、第二傳動臂和第二支撐臂一體成型,第一傳動臂與第一支撐臂的連接處與第二傳動臂與第二支撐臂的連接處通過銷軸連接,在第一傳動臂的尾部設置有鎖緊齒條,第二傳動臂的末端斜面與鎖緊齒條上的齒配合,在銷軸上方設置有套管固定套,套管固定套通過萬向節與第一傳動臂/第二傳動臂連接;套管插入套管固定套中,搗棒的體部可插入套管中並與套管內壁緊密配合至上下滑動。
進一步地,在第一傳動臂與第二傳動臂相對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條和第二支撐條,第一支撐條的一端與鎖緊齒條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凹槽,第二支撐條的一端與第二傳動臂固定,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撐條的凹槽中。
進一步地,在鎖緊齒條上設置有顯示撐開器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前端開口大小的刻度。
進一步地,所述防漏套管外壁上設置有刻度線。
進一步地,所述防漏套管上端形成把手。
進一步地,所述套管上部形成漏鬥狀結構,其上設置有把手。
進一步地,所述套管的外壁上設置有刻度線,搗棒體部設置有刻度線。
本發明的椎間植骨器套管前端封閉,側壁開口,在使用搗棒夯實時套管密閉前端阻擋搗棒,使搗棒不會突破前縱韌帶損傷腹腔血管及臟器,提高了植骨器使用的安全性,同時在套管外設置有防漏套管可以防止填裝及術間洩露。用撐開器將椎間隙撐開,其撐開效果確切,將套管插入套管固定套中,通過調套管插入深度以及固定套的角度可實現任意角度、任意深度的椎間植骨,將椎間隙撐開後可以明顯的增加植骨量,且撐開椎間隙鬆開後,可以對植骨進行加壓,有利於植骨融合。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撐開器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套管與防漏套管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的防漏套管結構示意圖。
圖4本發明的搗棒結構示意圖。
圖中,1防漏套管,2套管,3搗棒,4撐開器,11把手,12長端,13短端,21套管體,22漏鬥狀結構,23斜面,24開口,25把手,31握柄,32體部,33體部斜面,401第一傳動臂,402第二傳動臂,403第一支撐臂,404第二支撐臂,405銷軸,406萬向節,407套管固定套,408鎖緊齒條,409齒,410第一支撐條,411第二支撐條,412螺釘,413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防漏植骨器,由撐開器4、套管2、搗棒3以及防漏套管1組成,撐開器4用於將椎間隙撐開,而套管2與搗棒3配合將碎骨從撐開的椎間隙植入到需要植骨處。
套管2上部形成漏鬥狀結構22,其上設置有把手25,套管2前端封閉,其側壁上設有開口24,套管2前端內腔形成光滑斜面23,斜面23的下端與側壁開口24的下端水平。搗棒3的握柄31前端延伸出細長杆狀的體部32,搗棒體部32的末端形成與套管斜面23相配合的體部斜面33,搗棒3的體部插入套管2中與套管體21內壁緊密配合併上下滑動。套管2的外壁上設置有刻度線,用於度量套管2中的碎骨量,搗棒3體部設置有刻度線用於度量搗棒體伸入套管2中的深度。在套管2外設置有防漏套管1,防漏套管1的底部開口24,側壁的短端13與套管側壁開口24的上端面水平,側壁的長端12與套管側壁開口24的下端面水平或低於下端面。防漏套管1上端形成把手11。防漏套管1外壁上設置有刻度線,用於度量套管進入植骨處的深度。
撐開器4包括第一傳動臂401、第二傳動臂402、第一支撐臂403和第二支撐臂404,第一傳動臂401和第一支撐臂403、第二傳動臂402和第二支撐臂404一體成型,第一傳動臂401與第一支撐臂403的連接處與第二傳動臂402與第二支撐臂404的連接處通過銷軸405連接,在第一傳動臂401的尾部設置有鎖緊齒條408,第二傳動臂402的末端斜面與鎖緊齒條408上的齒409配合,在銷軸405上方設置有套管固定套407,套管固定套407通過萬向節406與第一傳動臂401/第二傳動臂402連接,在第一傳動臂401與第二傳動臂402相對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條410和第二支撐條411,第一支撐條410的一端與鎖緊齒條408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凹槽413,第二支撐條411的一端經螺釘412與第二傳動臂402固定,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撐條410的凹槽413中。將撐開器4前端插入椎間隙,手握第一傳動臂401和第二傳動臂402,使第二傳動臂402向第二傳動臂402靠近,而第一支撐臂403和第二支撐臂404分離向外撐開腰椎間隙,當間隙達到預定要求時,將第二傳動臂402的末端頂在鎖緊齒條408的齒間鎖定,同時第一支撐條410和第二支撐條411分別對第一支撐臂403和第二支撐臂404施加向外的力,維持撐開器4的穩定。椎間隙的撐開使後縱韌帶緊張,使游離於後縱韌帶前方的髓核組織進入椎間隙內,便於取出。
使用時,防漏套管1裝在套管外,防漏套管1側壁長端12將套管側壁的開口24封閉,將碎骨通過套管2上部漏鬥狀結構22放入套管中,搗棒3插入套管2中施加一定壓力,把套管2內碎骨壓實,根據套管2外刻度度量套管內碎骨體積。使用撐開器4將椎間隙撐開,套管2插入到套管固定套407中,經撐開的間隙到達所要植骨處,旋轉防漏套管1使防漏套管1側壁短端13位於套管側壁開口24處,向側壁開口24方向植入適量骨後,轉動植骨器方向,讓植骨器開口24向需要植骨的方向,繼續植骨。本發明結構簡單、植骨效果可靠、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