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縣婚嫁習俗(懷慶民俗人生禮儀)
2023-10-20 05:43:56 2
四、舉行儀式
按照舊習,辦過結婚手續後,還須舉行儀式,俗稱「典禮」。好象唯此才名正言順,才屬明媒正娶,才會被人們所承認。於是,男家即鄭重其事地擇選娶親的黃道吉日,俗稱「擇好兒」。臨近娶親日期,男方須按舊習送給女方一定數目的麻糖。麻糖又分大麻糖、二麻糖、三麻糖、小紅餅,四樣為一套。送多少套麻糖由女方按親戚、本家的家數而定。因麻糖是用食籮送去的,所以此俗稱「送食籮」。女方收受後,再將這麻糖分送給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以禮告知嫁女之事。先親戚本家,后街坊鄰友。現在好多都改為送方便麵、盒裝的糕點了。「禮尚往來」,待姑娘出嫁時,親戚本家還將給姑娘送來衣料以賀,俗稱為「送添箱」。待姑娘出嫁後,街坊鄰友還要送飯菜以賀。各家均此,此俗代代流傳。
洞房安置新床,很有講究。床放正位,衣櫃順堂,門不對櫃, 鏡不向床。也不要讓桌子衣櫥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對著新床。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如百合、紅棗、花生、桂圓、瓜子等吉兆物品,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等。有的家庭還會別出心裁地在婚床上用紅棗、花生、桂圓、瓜子擺成「早生貴子」的圖案,以圖吉利。
另外在新婚的前一夜還要專門聘請「全活人」(兒女雙全的女子)來鋪床,舉行鋪床儀式。鋪床人還要吟誦鋪床歌。鋪床歌種類很多,沒有定式,大多是預先編好的順口溜,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也有即興發揮的內容,現舉一例現代鋪床歌為證:
新人新事新風尚,
人逢喜事精神爽。
大家個個喜洋洋,
喜氣洋洋來把喜事幫。
新郎邀我來鋪床,
進屋先來看新房。
這新房,真漂亮,
地板磚來壁紙牆。
席夢思,放中央,
雪亮的檯燈照四方。
檯燈光,真是亮,
咱們開始來鋪床。
鋪床鋪床,龍鳳呈祥。
鋪床鋪床,子孫滿堂。
從下往上鋪,明年當父母。
從上往下滾,不忘父母恩。
左鋪金,右鋪銀,
來年兒女一大群。
上下左右都鋪了,
再把床角來鋪好。
捺住床單抖一抖,
閨女兒子全都有。
按住床單拽一拽,
閨女兒子來的快。
拍拍床角,一年一窩。
拍拍床裙,一年一群。
鋪床鋪的就是好,
明年一對小子跑不了。
鋪床鋪的就是全,
全家榮華富貴說不完。
撒把花生和紅棗,
撒的兒女滿屋跑。
再撒瓜子和桂圓,
來年生活賽蜜甜。
歡歡樂樂床鋪完,
幸福生活萬萬年。
感謝諸位來幫忙,
我給大家發喜糖。
鋪床儀式結束,
男家要給參與鋪床儀式的人散發紅包,以示感謝。
新婚前夜床鋪好後,床絕對不能空著,但準新郎也不能一個人獨睡新床,若獨睡新床,民間認為這很不吉利,為圖吉利,主家會請新郎的兄弟、侄兒或男性同學陪新郎先試睡一晚婚床,俗稱』「壓床」。民間曾有「小叔壓床,兒女成行」之說。
娶親前日或當天早上,男方還須到女家去取新娘的嫁妝,新娘的弟弟或侄子拿鑰匙、端臉盆隨著嫁妝一起走,此俗稱壓嫁妝。嫁妝取到後,還要給娘家嫂子封裝箱禮錢。
娶親這天,男家張燈結彩,插旗懸花,門貼喜聯,播放喜樂。
娶親臨走時,新郎還須給父母磕頭或鞠躬,以示從今天起算是長大成人了。一般在巳時(上午9—11時),三聲禮炮響後,娶親隊伍出發。過去一般備花轎或馬,後又演變成馬車、自行車,家資闊綽的、有點權勢的用汽車。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婚車都統一用汽車了,禮儀公司會安排以紅色居多的清一色的同車型汽車,組成車隊,數量6—12輛不等甚或更多,所用汽車的檔次也越來越高,凱迪拉克、寶馬、奔馳等名牌汽車都已屢見不鮮了。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結婚使用花轎的已經不多了,大多是馬和自行車,但自行車居多,自行車上都披紅掛花。樂班前行,除樂班外,娶親一行三人:引親、新郎、夾氈。「引親」大都年輕瀟灑,氣度謙和,熟悉禮規,反應靈敏,多是能言會道、嫻於應酬之人。「夾氈」,原指用氈做成的專供新娘坐轎時用的坐墊,後來就成了隨引親、新郎前去娶親者的代名詞了。夾氈多由新郎之弟或晚輩中的男孩子充當。任務有二:一是新娘結婚若是騎自行車時,就將自己騎的自行車送交新娘騎;二是在娶親途中燃放禮炮,張貼大紅「囍」字。凡途中遇到諸如石磙、石碑、石條、石塊等都要張貼,以取吉利。
娶親隊伍快到女方家時即鳴炮告知。及至,女家將引親、新郎等迎進客廳坐下,等待新娘梳妝。按舊習,新郎坐上座,引親坐下座。客廳備有酒菜、糕點以待,不過此純屬禮儀擺設,一般無人動用。
待新娘打扮齊整,即將上轎(馬、車)之前,一般娘家還力主新郎向新娘施禮三次,以示新娘日後須受到尊重。
女方送親者,主要有女送客2—4人(多屬嫂、姐)、掌箱、櫃鑰匙的、端臉盆的、把轎門的(多屬兄弟或晚輩)。其餘送親人數多少不等。在女家人看來,送親人愈多,愈說明女家人丁興旺,勢大位顯。所以女家會動員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同姓族人都來送閨女。特別是把轎門的小孩子,更是多多益善。按舊俗,父母親是不能去送閨女的,但現今已無此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