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電池模組的製作方法
2023-10-20 11:08:02 1

本發明涉及電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熱電池模組。
背景技術:
電池模組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其散熱性能是關係電動汽車安全性及使用壽命的關鍵部分,因此,採用適當的冷卻方式對電池模組進行降溫至關重要。目前,電池模組採用的冷卻方式一般有三種:空氣冷卻、相變材料冷卻和液體冷卻。利用空氣冷卻時難以確保冷卻效果的一致性,同時空氣帶走的熱量有限,冷卻效果差;利用相變材料冷卻時,結構比較複雜,同時成本較高,不利於工業推廣。液體冷卻分為直接接觸冷卻與間接接觸冷卻,直接接觸冷卻能量損耗大且技術要求高;間接接觸冷卻是在電池模組外部設置管道,難以保證電池的均溫均熱,嚴重影響電池壽命。
鑑於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散熱電池模組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散熱電池模組,在其內部均勻設置冷卻管,散熱更均勻,安全性更高,且使用壽命更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電池模組,包括多個單體電池、下支架、上支架、冷卻管及冷卻箱;所述下支架與所述上支架間隔相對放置且結構相同均包括主體部,所述下支架與所述上支架的主體部互相朝遠離對方的方向凹陷均形成多個收容單元;每個單體電池收的兩端分別收容於所述下支架與上支架對應的一個收容單元內;多個所述收容單元呈矩陣方式排列且所述主體部在相鄰的四個收容單元間設置有安裝區;所述安裝區內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包括所述下支架的安裝區開設的第一安裝孔及所述上支架的安裝區開設的第二安裝孔;所述冷卻管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封閉且所述第二端開口;所述冷卻箱設置於所述上支架上;所述第一端固定於所述第一安裝孔內;所述第二端固定於所述第二安裝孔內並與所述冷卻箱相連通。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裝孔為盲孔,所述第二安裝孔為通孔;所述冷卻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安裝孔及所述第二安裝孔採用過盈配合。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冷卻管的第一端收容於所述第一安裝孔內,所述第二端穿出於所述第二安裝孔外與所述冷卻箱相連通。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冷卻箱呈長方體狀且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與所述上支架的主體部遠離所述單體電池的一面相抵接;所述底板上開設有與所述冷卻管的第二端對應的穿孔;所述第二端穿出於所述第二安裝孔外與對應的所述穿孔密封粘接在一起。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冷卻箱還包括由所述底板向遠離所述底板方向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側壁包括一對平行的短側壁,其中一個短側壁上設置有進液口。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冷卻箱還包括蓋體;所述蓋體蓋於所述冷卻箱的上方且與所述側壁相抵接。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主體部與所述收容單元相背的一面設置有母排。
本發明提供的散熱電池模組,由於在其內部均勻設置冷卻管,使散熱更均勻,安全性能更高,且使用壽命更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散熱電池模組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圖1所示散熱電池模組的部分立體結構圖。
圖3為圖2所示的散熱電池模組結構的側視圖。
圖4為圖1所示散熱電池模組的下支架的結構圖。
圖5為圖4所示的區域A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圖1所示散熱電池模組的冷卻管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技術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解釋本發明,並不是為了限定本發明。
如圖1至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散熱電池模組100,包括多個單體電池10、下支架21、上支架22、冷卻管30及冷卻箱40。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單體電池10呈圓柱體狀。所述下支架21與所述上支架22相對放置於多個所述單體電池10的兩端,所述下支架21與所述上支架22結構相同且都包括主體部201;所述下支架21與所述上支架22的主體部201互相朝遠離對方的方向凹陷均形成多個用於收容所述單體電池10的收容單元23。具體地,所述收容單元23呈圓柱體狀。每個單體電池10的兩端分別收容於所述下支架21與上支架22的主體部201上對應一個所述收容單元23內。如圖4及圖5所示,所述主體部201與所述收容單元23相背的一面設置有母排24,用於對收容於所述收容單元23內的所述單體電池10進行正負極匯流;具體地,所述收容單元23開設有供所述單體電池10與所述母排24連接的通孔(圖未示)。
如圖3及圖5所示,所述收容單元23呈矩陣方式排列,所述主體部201在相鄰的四個收容單元23間設置有安裝區25。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安裝區25為多個且每個安裝區25內開設有安裝孔26。所述安裝孔26包括所述下支架21的安裝區25開設的第一安裝孔261及所述上支架22的安裝區25開設的第二安裝孔262;所述第一安裝孔261為未貫穿所述主體部201的盲孔,所述第二安裝孔262為貫穿所述主體部201的通孔。
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冷卻管30呈中空圓柱狀且包括相背的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所述第一端31封閉,所述第二端32開口。所述第一端31固定於所述第一安裝孔261內;所述第二端32固定於所述第二安裝孔262內並與所述冷卻箱40相連通。具體地,所述冷卻管30的第一端31收容於所述第一安裝孔261內,所述第二端32穿出於所述第二安裝孔262外並與位於所述上支架22上的所述冷卻箱40相連通。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冷卻管30的第一端31及第二端32分別與所述第一安裝孔261及所述第二安裝孔262採用過盈配合。
請再參閱圖1至圖3,所述冷卻箱40設置於所述上支架22上且呈長方體狀,包括蓋體41、底板42及由所述底板42向遠離所述底板42方向延伸形成的側壁43。所述蓋體41蓋於所述冷卻箱40的上方且與所述側壁43相抵接,用於密封所述冷卻箱40。所述底板42與所述上支架22的主體部201遠離所述單體電池10的一面相抵接,且所述底板42上開設有與所述冷卻管30的第二端32對應的穿孔44。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冷卻管30的第二端32穿出於所述上支架22上的第二安裝孔262外並與所述底板42上對應的穿孔44密封粘接在一起。所述側壁43包括一對平行的短側壁45,其中一個短側壁45上設置有進液口451。冷卻液從所述進液口451流進所述冷卻箱40內,在重力的作用下,進一步經所述穿孔44流入每個所述冷卻管30內。由於所述冷卻管30分布較均勻,可以吸收每個所述單體電池10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不僅能有效降低電池模組內部的溫度,還能保證每個單體電池10的溫度較均衡。
組裝時,首先,將所述下支架21與所述上支架22間隔相對放置,再將每個所述單體電池10的兩端分別收容於所述下支架21與所述上支架22的對應的一個收容單元23內。接著,將所述冷卻管30的第一端31收容於所述第一安裝孔261內,所述第二端32穿出於所述第二安裝孔262外。最後,使所述冷卻箱40的底板42與所述上支架22的主體部201遠離所述單體電池10的一面相抵接,並使所述第二端32與所述底板42上對應的穿孔44密封粘接在一起,再將所述蓋體41蓋於所述冷卻箱40的上方且與所述側壁43相抵接。
使用時,冷卻液從所述進液口451流進所述冷卻箱40內,在重力的作用下,進一步流入每個所述冷卻管30內,吸收每個所述單體電池10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以此降低電池模組內部的溫度。
本發明提供的散熱電池模組,由於在其內部均勻設置冷卻管,使散熱更均勻,安全性能更高,且使用壽命更長。
本發明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對於熟悉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優點和修改,故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本發明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代表性的設備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