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清玄散文》有感600字
2023-10-20 06:35:17 1
記得王維曾有一首《文杏館》,令我深受觸動: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裡雲,去做人間雨。
隱居之高士,迷醉山水之間,杏樹成房,香草為屋,本應縱情隨心,卻要去問世,訪那滾滾紅塵,終究是於心不忍啊!古人皈依佛門,或閉關求道,為的都是那瞬間的開悟,仿若升仙,飄然化為那浮於長空中皎然的白雲,自由無往,無心出岫,長空無礙,俯視人間的現實。可若人人如此,那麼人成為了一種無情傲漠的生物。瀟灑何用?超脫何用?傲然立於長空薄雲之上,卻連最珍貴的情感也拋卻了。「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我向來不喜這句詩。或許它意境高遠,或許它已然超越了世間凡俗,卻總帶給我冰冷無常之感。人若是沒有情感,即使是那已「看破紅塵」之人,好像已成為了高高在上的雲,卻早已茫然地飄向不可知的遠方。
反觀這「去做人間雨」一詩,我忽然便明白了其中含義。邁向詩心與道情的人,是以高潔的文杏做成梁柱,以芳香的茅草蓋成屋宇,雖居於自然與美之中,卻有問世的意念。因而內心真正開明的聖人,從不因紅塵而漠視人間。他們自持內心的明淨,毅然決然奔於塵世之中,正如「去做人間雨」中的那棟梁間的白雲,心中純淨清明而又大慈大悲,願化作滋潤與清涼的雨,造福那燥熱的人間。智者,只是清明;覺者,只是超越;而大悲者,不僅超然物外,更高的心境也使他不能坐視悲苦的人間,不離於有情,從而做人的圓滿、作心的清明、作環境裡的燈火。
我,比起做那超脫孤傲的雲,更願做那造福萬物的雨,從而使人間多一份滋潤、多一份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