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混色的製造方法
2023-10-20 07:16:37 4
一種高效混色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混色機,包括驅動部件、豎直放置的桶體、第一槳葉、第二槳葉、中空的第一傳動軸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傳動軸內的第二傳動軸。驅動部件通過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帶動第一槳葉和第二槳葉同時雙向旋轉。因為第一槳葉和第二槳葉的葉片與槳葉的迴轉面成一夾角,在其雙向轉動工作過程中,可以將桶體底部的物料攪拌進行二次攪起,再撥動到桶體外圍進行攪拌,然後物料沿桶體再回流到底部。本實用新型的高效混色機減少攪拌和混色空置區,使攪拌更加均勻,實現快速高效混色。
【專利說明】一種高效混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行業混色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效混色機。
【背景技術】
[0002]在製備塑料的注塑原料時,需要用到用混色機來攪拌塑料粒和色粉來實現混色。混色機的性能好壞通常決定了注塑成品的顏色的均勻度。傳統的混色機主要由撥料葉片旋轉攪拌為主,其由攪拌軸伸出高低不同的葉片來攪動物料。受到葉片接觸的物料被撥動運動,而不接觸葉片的物料被動地填補空位,然後不斷地循環此動作,達到攪拌混合的目的。但是這種攪拌方式單一,物料混合時間長,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混色機,實現雙向快速高效的混色攪拌並且使攪拌更加均勻。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高效混色機,包括驅動部件、豎直放置的桶體和攪拌槳。所述攪拌槳包括設置在所述桶體底部的第一槳葉、設置在靠近第一槳葉正上方位置的第二槳葉、中空的第一傳動軸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傳動軸內的第二傳動軸,所述第一傳動軸伸入所述桶體內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槳葉以帶動其旋轉,所述第二傳動軸伸入所述桶體內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槳葉以帶動其旋轉。所述第一槳葉包括第一橫向葉片並且所述第一橫向葉片的斷面與所述第一槳葉的迴轉面成第一夾角,所述第一槳葉還包括不與第二槳葉運動幹涉的縱向葉片,所述第二槳葉包括第二橫向葉片,所述第二橫向葉片的斷面與所述第二槳葉的迴轉面成第二夾角並且該第二夾角與所述第一夾角的方向相反。所述驅動部件包括第一從動錐齒輪、第二從動錐齒輪、主動錐齒輪以及電機,所述電機與所述主動錐齒輪連接以帶動其旋轉,所述主動錐齒輪同時嚙合第一從動錐齒輪和第二從動錐齒輪,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連接所述第一傳動軸伸出所述桶體的一端以帶動其旋轉,所述第二從動錐齒輪連接所述第二傳動軸伸出所述桶體的一端以帶動其旋轉。
[0005]進一步,所述第一傳動軸與所述第二傳動軸之間設有軸承,使得所述第一傳動軸與所述第二傳動軸同時繞相同的轉軸來旋轉。
[0006]進一步,所述第一傳動軸與所述第二傳動軸之間設有機械密封。
[0007]進一步,所述主動錐齒輪、第一從動錐齒輪以及第二從動錐齒輪上的齒為斜齒。
[0008]優選地,所述攪拌槳和桶體是用耐酸性或鹼性腐蝕的材料製成。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需一個電機來實現雙向攪拌,加快混色速度和均勻性;所述第二槳葉加強了轉軸附近區域的攪拌,從而減少攪拌或混色空置區;攪拌槳和桶體採用耐腐蝕材料製成,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0]以下的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參照附圖,其中:
[0011]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高效混色機的攪拌槳的立體圖;
[0012]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高效混色機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014]參照圖1和圖2,一種高效混色機,包括驅動部件、攪拌槳I以及桶體6。優選地,攪拌槳I和桶體6是用耐腐蝕的材料製成,例如用不鏽鋼製成。其中的攪拌槳I包括:第一槳葉3、第二槳葉5、空心的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2。第一傳動軸4套在第二傳動軸2的外部,並在它們之間配後有軸承,使得它們可以同時繞相同的轉軸來旋轉。套合的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2的頂部末端都伸入到桶體6內,而第二傳動軸2的伸入高度比第一傳動軸4的高度更加高。第一槳葉3和第二槳葉5分別焊接到第一傳動軸4和第二傳動軸2伸入桶體6內的末端,使第一槳葉3位於桶體6的底部,第二槳葉5位於第一槳葉3的上方。第一槳葉3從轉軸向外延伸有第一橫向葉片31,第二槳葉5從轉軸向外延伸有比第一橫向葉片31更長的第二橫向葉片51,所述第一橫向葉片31和第二橫向葉片51的斷面都與其迴轉平面成一夾角,其所成的夾角方向相反。在第一橫向遠離攪拌軸的末端還延伸有縱向葉片32,該縱向葉片32的葉面與迴轉切線垂直,使其轉動時的有效攪拌麵積最大。優選地,第一槳葉3包含多於一個的第一橫向葉片31和縱向葉片32,各個第一橫向葉片31和縱向葉片32的長度值呈等差數列分布。
[001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部件包括:電機7、主動錐齒輪9、第一從動錐齒輪8和第二從動錐齒輪10。電機7與主動錐齒輪9可以通過聯軸器連接以帶動其轉動。主動錐齒輪9同時嚙合第一從動錐齒輪8和第二從動錐齒輪10。優選地,主動錐齒輪9、第一從動錐齒輪8和第二從動錐齒輪10上的齒為斜齒,以增加各個齒輪間的嚙合度。第一從動錐齒輪8通過鍵連接所述第一傳動軸4的底部末端以帶動其旋轉,並且第二從動錐齒輪10也通過鍵連接所述第二傳動軸2的底部末端以帶動其旋轉。因此,只需一個電機7即可驅動第一槳葉3和第二槳葉5同時雙向旋轉。
[0016]下面舉例說明在本實施例中的分散機的混色和攪拌工作過程。首先,電機7轉動,依次通過錐齒輪和傳動軸的傳動,帶動第一槳葉3順時針旋轉並且第二槳葉5逆時針旋轉。然後,因為第一橫向葉片31和第二橫向葉片51都和迴轉面成相反方向的夾角,因此,第一橫向葉片31旋轉時可以攪起桶體6底部的物料。接著,第二槳葉5攪拌繼續將該物料攪起並且撥動到桶體6的外圍。然後,位於桶體6外圍的縱向葉片32對該物料進一步攪拌。因此,通過第一槳葉3和第二槳葉5的配合運動,實現桶內所有區域獲得反覆循環的均勻攪拌。
[0017]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其技術方案和/或實施方式可以有各種不同的修改和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混色機,包括驅動部件、豎直放置的桶體(6)和攪拌槳(1),其特徵在於: 所述攪拌槳(I)包括設置在所述桶體(6)底部的第一槳葉(3)、設置在第一槳葉(3)正上方位置的第二槳葉(5)、中空的第一傳動軸(4)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傳動軸(4)內的第二傳動軸(2),所述第一傳動軸(4)伸入所述桶體(6)內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槳葉(3)以帶動其旋轉,所述第二傳動軸(2)伸入所述桶體(6)內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槳葉(5)以帶動其旋轉; 所述第一槳葉(3)包括第一橫向葉片(31)並且所述第一橫向葉片(31)的斷面與所述第一槳葉(3)的迴轉面成第一夾角,所述第一槳葉(3)還包括不與第二槳葉(3)運動幹涉的縱向葉片(32),所述第二槳葉(5)包括第二橫向葉片(51),所述第二橫向葉片(51)的斷面與所述第二槳葉(5)的迴轉面成第二夾角並且該第二夾角與所述第一夾角的方向相反; 所述驅動部件包括第一從動錐齒輪(8)、第二從動錐齒輪(10)、主動錐齒輪(9)以及電機(7 ),所述電機(7 )與所述主動錐齒輪(9 )連接以帶動其旋轉,所述主動錐齒輪(9 )同時嚙合第一從動錐齒輪(8)和第二從動錐齒輪(10),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8)連接所述第一傳動軸(4)伸出所述桶體(6)的一端以帶動其旋轉,所述第二從動錐齒輪(10)連接所述第二傳動軸(2 )伸出所述桶體(6 )的一端以帶動其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色機,所述第一傳動軸(4)與所述第二傳動軸(2)之間設有軸承,使得所述第一傳動軸(4)與所述第二傳動軸(2)同時繞相同的轉軸來旋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色機,所述第一傳動軸(4)與所述第二傳動軸(2)之間設有機械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色機,所述主動錐齒輪(9)、第一從動錐齒輪(8)以及第二從動錐齒輪(10)上的齒為斜齒。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混色機,所述攪拌槳(I)和桶體(6)是用耐酸性或鹼性腐蝕的材料來製成。
【文檔編號】B01F7/18GK203803416SQ201420133506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4日
【發明者】符智波 申請人:江門市攜成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