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1:44:39 1
專利名稱: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前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實現軸承間隙微調的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前橋輪邊的鎖緊主要是通過開口銷及單螺母來實現的,開口銷、單螺母結構存在開口銷折斷、鎖緊失效、軸承預緊力不夠、軸承預緊力過大等問題。預緊力不夠易導致軸承間隙過大、 零部件受力不均,將影響汽車行駛時的穩定性;預緊力過大易導致軸承間隙過小,增加軸承的摩擦磨損,軸承工作溫度上升,使得軸承燒蝕,降低軸承的使用壽命,預緊不夠或過大使軸承失效在所有軸承失效模式中佔到80%,鎖緊失效則易導致輪胎脫落髮生安全事故。實用新型內容: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它是在汽車前輪的轉向節上由內向外依次設置鎖緊螺母、鎖緊墊圈、止動墊片及軸頭螺母,結構簡單、性能安全可靠、維修保養方便,可有效實現鎖緊功能完備、軸承預緊力保持在合適範圍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包括轉向節,其中:轉向節上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鎖緊螺母、鎖緊墊圈、止動墊片及軸頭螺母,軸頭螺母與轉向節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與轉向節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的外端面設置有凸臺,鎖緊墊圈的周向均勻分布有至少兩個孔,孔與凸臺相配合,止動墊片內端面上設置有凸起,凸起裝進其中一個孔內。進一步,所述的鎖緊墊圈內圓周上設置有內凸起,轉向節上設置有槽,內凸起設置在槽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本實用新型是在汽車前輪的轉向節上由內向外依次設置鎖緊螺母、鎖緊墊圈、止動墊片及軸頭螺母,結構簡單、性能安全可靠、維修保養方便,可有效實現鎖緊功能完備、軸承預緊力保持在合適範圍內。2、本實用新型的鎖緊墊圈上設置多個孔,安裝之後,鎖緊螺母上的凸臺設置在孔內,使用時,鎖緊螺母與鎖緊墊圈相配合,可實現對軸承間隙的微調,鎖緊墊圈內圓周上設置有內凸起,內凸起與轉向節的槽對應,可實現放鬆功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鎖緊螺母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鎖緊墊圈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止動墊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0020]如圖1、2、3、4所示,一種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包括轉向節I,轉向節I上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鎖緊螺母2、鎖緊墊圈3、止動墊片4及軸頭螺母5,軸頭螺母5與轉向節I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2與轉向節I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2的外端面設置有凸臺6,鎖緊墊圈3的周向均勻分布有十個孔7,孔7與凸臺6相配合,止動墊片4內端面上設置有凸起8,凸起8裝進其中一個孔7內。鎖緊墊圈3內圓周上設置有內凸起9,轉向節I上設置有槽,內凸起9設置在槽內。本實用新型的鎖緊墊圈3上均勻分布十個孔7,安裝之後,鎖緊螺母2上的凸臺6設置在孔7內,使用時,鎖緊螺母2與鎖緊墊圈3相配合,可實現對軸承間隙的微調,精度可達螺紋的1/10,鎖緊墊圈3內圓周上設置有內凸起9,內凸起9與轉向節I的槽對應,可實現放鬆功能。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現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 的思路和範圍,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權利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包括轉向節(1),其特徵在於:轉向節(I)上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鎖緊螺母(2)、鎖緊墊圈(3)、止動墊片(4)及軸頭螺母(5),軸頭螺母(5)與轉向節(I)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2)與轉向節(I)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2)的外端面設置有凸臺(6),鎖緊墊圈(3)的周向均勻分布有至少兩個孔(7),孔(7)與凸臺(6)相配合,止動墊片(4)內端面上設置有凸起(8),凸起(8)裝進其中一個孔(7)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鎖緊墊圈(3)內圓周上設置有內凸起(9)·,轉向節(I)上設置有槽,內凸起(9)設置在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前橋輪邊鎖緊結構,包括轉向節,轉向節上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有鎖緊螺母、鎖緊墊圈、止動墊片及軸頭螺母,軸頭螺母與轉向節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與轉向節通過螺紋連接,鎖緊螺母的外端面設置有凸臺,鎖緊墊圈的周向均勻分布有至少兩個孔,孔與凸臺相配合,止動墊片內端面上設置有凸起,凸起裝進其中一個孔內。本實用新型是在汽車前輪的轉向節上由內向外依次設置鎖緊螺母、鎖緊墊圈、止動墊片及軸頭螺母,結構簡單、性能安全可靠、維修保養方便,可有效實現鎖緊功能完備、軸承預緊力保持在合適範圍內。
文檔編號F16B39/24GK203126952SQ20122073247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張良惠, 吳利鋒, 權力, 呂習奎, 陳新龍, 曾凡甫, 陳世平, 雷勇, 張喬嶠, 景旭斌 申請人: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