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快速灌腸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0:57:24 1
專利名稱:連續快速灌腸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續快速灌腸器。
目前臨床灌腸常用吊瓶及注射器直接灌腸,其不足之處在於操作繁瑣,使用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連續快速灌腸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完成的,它是由一個灌腸閥和一個注射器組成,其中注射器由針筒和針栓構成,在灌腸閥表面設有一個注射器接頭、一個出液管接頭和一個進液管接頭,在灌腸閥內設有一個進液控制閥、一個出液控制閥和一個注射器連接管,進液控制閥是由進液球和進液腔構成,進液腔中間為圓筒形,兩端為圓錐形,其一端開口與進液管接頭相通,另一端開口與注射器連接管相通,出液控制閥是由出液球和出液腔構成,出液腔中間為圓筒形,兩端為圓錐形,其一端開口與出液管接頭相通,另一端開口與注射器連接管相通,在出液腔的近出液管接頭端圓錐內面和進液腔的近注射器連接管端圓錐內面分別設有4個液槽。當抽動注射器針栓時,灌腸液由進液管接頭進入進液腔,將進液球推向近注射器連接管端,灌腸液由此端液槽經注射器連接管進入注射器中,在抽動針栓同時,出液閥的出液球因負壓被吸向近注射器連接管端,並堵塞此端開口,防止腸液返流,當注射器中灌腸液達一定量後,推動注射器針栓時,灌腸液將出液球推向近出液管接頭端,灌腸液由此端液槽進入灌腸管,注入腸內,在推動針栓同時,進液球因內壓被推向近進液管接頭端,並堵塞此端開口,防止灌腸液返流。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提供了一種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連續快速灌腸器。進液控制閥可在抽動針栓時允許灌腸液進入,推動針栓時防止灌腸液返流;出液控制閥可在抽動針栓時防止腸液返流,推動針栓時允許灌腸液進入腸中。灌腸閥可使灌腸連續進行,並準確有效地控制進入量,因此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用量準確、快速、連續等優點,適用於醫院為病人灌腸治療。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外觀構造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沿A-A線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沿B-B線剖視圖。
圖中1是灌腸閥,2是注射器,3是針筒,4是針栓,5是注射器接頭,6是出液管接頭,7是進液管接頭,8是進液閥,9是進液球,10是進液腔,11是出液閥,12是出液球,13是出液腔,14是注射器連接管,15是液槽。
以下結合附圖,從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可由塑料、金屬或合成材料製成,它是由一個灌腸閥(1)和一個注射器(2)組成,其中注射器(2)由針筒(3)和針栓(4)構成,在灌腸閥(1)表面設有一個注射器接頭(5)、一個出液管接頭(6)和一個進液管接頭(7),在灌腸閥(1)內設有一個進液控制閥(8)、一個出液控制閥(11)和一個注射器連接管(14),進液控制閥(8)是由進液球(9)和進液腔(10)構成,進液腔(10)中間為圓筒形,兩端為圓錐形,其一端開口與進液管接頭(7)相通,另一端開口與注射器連接管(14)相通,出液控制閥(11)是由出液球(12)和出液腔(13)構成,出液腔(13)中間為圓筒形,兩端為圓錐形,其一端開口與出液管接頭(6)相通,另一端開口與注射器連接管(14)相通,在出液腔(13)的近出液管接頭(6)端圓錐內面和進液腔(10)的近注器連接管(14)端圓錐內面分別設有4個液槽(15)。
本實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1、先將灌腸閥(1)上的進液管接頭(7)與進液管連接,出液管接頭(6)與灌腸管連接;2、抽動注射器針栓(4),灌腸液經進液管接頭進入注射器,達一定量時,推動針栓(4),灌腸管經出液管接頭(6)進入腸中,反覆抽推,灌腸液即連續進入腸中。
權利要求1.一種連續快速灌腸器,其特徵在於它是由灌腸閥(1)和注射器(2)組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灌腸閥,其特徵在於在灌腸閥(1)表面設有一個注射器接頭(5)、一個出液管接頭(6)和一個進液管接頭(7),在灌腸閥(1)內設有一個進液閥(8)、一個出液閥(11)和一個注射器連接管(14),進液閥(8)是由進液球(9)和進液腔(10)構成,進液腔(10)中間為圓筒形,兩端為圓錐形,其一端開口與進液管接頭(7)相通,另一端開口與注射器連接管(14)相通,出液閥(11)是由出液球(12)和出液腔(13)構成,出液腔(13)中間為圓筒形,兩端為圓錐形,其一端開口與出液管接頭(6)相通,另一端開口與注射器連接管(14)相通,在出液腔(13)的近出液管接頭(6)端圓錐內面和進液腔(10)的近注射器連接管(14)端圓錐內面分別設有4個液槽(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續快速灌腸器。它是由一個灌腸閥和一個注射器組成,在灌腸閥表面設有一個注射器接頭,一個出液管接頭和一個進液管接頭,在灌腸閥內設有一個進液控制閥、一個出液控制閥和一個注射器連接管。具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用量準確、快速、連續等優點,適用於醫院為病人灌腸治療。
文檔編號A61M3/00GK2283486SQ9623341
公開日1998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1996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1996年7月16日
發明者楊國漢, 劉銅華 申請人:楊國漢, 劉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