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變形組合地板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3:56:29 2
專利名稱:防變形組合地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築裝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變形組合地板。本發 明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不僅僅限於各種材質的地板,還包括牆板、 天花板等裝飾板,為了描述方便,本發明將地板和牆板、天花板等裝 飾板簡稱為地板。
背景技術:
傳統木地板由地板和龍骨組成,相鄰兩地板之間由陰陽槽相配 合,龍骨通常採用的是方木條,使用時將龍骨釘在地面上,地板再釘 在方木條龍骨上,這樣不但安裝複雜,很容易破壞房屋的結構,而且 還會使木地板的應力過大,容易造成木地板變形,安裝後的地板不能重複拆裝,維修不方便。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人曾於2005年3 月10日向中國專利局申請了一種名稱為"組合式鎖扣板"的發明專 利,專利號為200510018360.5,該專利在主筋的兩側的龍骨表面都設 置有輔助筋,採用拼接方式進行連接,它雖然具有安裝方便,便於拆 裝、維修等優點,但由於它的輔助筋將地板的兩端都進行固定,因此, 當地板受到溫度、溼度變化產生膨脹、收縮時,地板會產生起拱、房 間牆腳處地板縮縫,影響地板安裝質量。雖然上述縮縫很容易維修, 但仍然會給用戶帶來麻煩,特別是當用在戶外牆上、頂上或吊頂裝飾 時,維修就更為麻煩。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安 裝方便、快捷,安裝質量好,不會起拱、縮縫,且安裝牢固的防變形 組合地板,使其在安裝後便於拆裝、維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防變形組合地板, 由地板和龍骨組成,在所述龍骨上面設有主筋,該主筋的側壁上設有 凸起物,其特徵是在該主筋一側的龍骨表面設置有與主筋平行的輔助 筋,在相鄰兩地板縱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與上述主筋和主筋凸起 物相配的槽,相鄰兩地板縱向接縫處一側的地板背面與龍骨表面輔助 筋對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
所述設置在龍骨上面的主筋可以為條狀,也可以為沿直線方向間 隔分布的柱狀。
在主筋一邊的側壁上至少設置一條條狀凸起物或沿直線方向間 隔分布的柱狀凸起物。在這種情況下所述相鄰兩地板側面之間最好由
榫槽相連。
在主筋兩邊的側壁上,每邊還可以至少設置一條條狀凸起物或沿 直線方向間隔分布的柱狀凸起物。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相鄰兩地板之間接縫處可以留有2毫米以上 的縫隙,縫隙處用橡膠或玻璃膠等彈性材料封閉。該縫隙的寬度是根 據使用地空氣含水率和環境乾濕度以及地板含水率等情況選取,縫隙 也可以不封閉。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地板背面縱向一側設有與地板縱向平行的 能容納龍骨中輔助筋的凹槽。在上述地板背面橫向一側還可以設有與地板橫向平行的能容納 龍骨中輔助筋的凹槽,在相鄰兩地板橫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與上 述主筋和主筋凸起物相配的槽,相鄰兩地板橫向接縫處一側的地板背 面與龍骨表面輔助筋對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
在上述地板背面橫向兩側還可以分別設有與地板橫向平行的能 容納龍骨中輔助筋的凹槽,在相鄰兩地板橫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 與上述主筋和主筋凸起物相配的槽,相鄰兩地板橫向接縫處一側的地 板背面與龍骨表面輔助筋對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
本發明使用時,用釘子從龍骨中的釘孔中穿過釘在地上或固定在 地上的條形龍骨上,然後將地板拼接在龍骨上,拼接時相鄰兩地板之 間留有2毫米以上的縫隙,縫隙處用橡膠或玻璃膠等彈性材料封閉, 也可以不封閉。本發明的龍骨可以將相鄰兩地板間的縱向或橫向接縫 鎖住,使相鄰兩地板接縫處的一塊地板被輔助筋固定,另一塊地板在 水平向可以自由活動,這樣,當地板受到溫度、溼度變化產生膨脹、 收縮時,接縫處可以自由活動的地板利用接縫處的間隙跟隨進退,避 免產生起拱,房間牆腳處地板縮縫現象,大大提高了安裝質量。用橡 膠或玻璃膠等彈性材料填充相鄰兩地板接縫處的縫隙,可以防止灰塵 落入,增加地板表面的平整性。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連接性能更 好,安裝後便於拆裝、維修。
本發明適合於地板、牆板、天花板等裝飾板使用,特別能夠應用 在可冷可熱的空調地板、戶外地板、廚衛地板、桑那房地板以及各種 高溫高溼環境下使用的地板領域。
圖1實施例l裝配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裝配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3裝配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4裝配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1地板背面視圖。.
圖6是實施例2地板背面視圖。
圖7是實施例3地板背面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本實施例由地板1和龍骨2組成,在所述
龍骨2上面設有一根條狀主筋3,該主筋3的側壁上設有凸起物4, 在該主筋3 —側的龍骨表面設置有一條與主筋平行的輔助筋5,在相 鄰兩地板1縱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與上述主筋和主筋凸起物相 配的槽,相鄰兩地板1縱向接縫處一側的地板背面與龍骨表面輔助筋 5對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6。相鄰兩地板1縱向接縫和 橫向接縫之間由榫槽8相連。在上述龍骨2上設有釘孔7。所述相鄰 兩地板1之間縱向接縫處留有2毫米以上的縫隙,縫隙處用橡膠或玻 璃膠等彈性材料9封閉。
本實施例使用時,用釘子從龍骨中的釘孔7中穿過直接釘在地 上、牆上或頂上,也可以固定在地上、牆上或頂上的條形龍骨上,然 後將地板1拼接在龍骨上。拼接時相鄰兩地板之間的縱向接縫用榫槽 8和龍骨2中的主筋3鎖住,使相鄰兩地板縱向接縫處的一塊地板被輔助筋5固定,另一塊地板在水平向可以自由活動,上述縱向接縫留 有2毫米以上的縫隙,縫隙處用橡膠或玻璃膠等彈性材料9封閉;相
鄰兩地板1的橫向接縫之間由榫槽8相連。
本實施例所述地板1背面縱向一側設有一條與地板縱向平行的
能容納龍骨中輔助筋5的凹槽6,見圖7。
實施例2:參見圖2。本實施例也是由地板1和龍骨2組成,龍 骨2的結構和相鄰兩地板之間縱向接縫的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 不同之處在於,相鄰兩地板之間縱向接縫的主筋3凸起物4的方向與 實施例1相反;相鄰兩地板1之間的橫向接縫採用與縱向接縫相同的 結構。
本實施例所述地板1背面縱向一側設有一條與地板縱向平行的 能容納龍骨中輔助筋5的凹槽6,同時,所述地板1背面橫向一側也 設有一條與地板橫向平行的能容納龍骨中輔助筋5的凹槽10,見圖6。
實施例3:參見圖3。本實施例也是由地板1和龍骨2組成,在 所述龍骨2上面設有一根條狀主筋3,在主筋3兩邊的側壁上,每邊 設置一條凸起物4。在主筋3 —側的龍骨表面設置有一條與主筋平行 的輔助筋5,在相鄰兩地板1縱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與上述主筋 和主筋凸起物相配的槽,相鄰兩地板1縱向接縫處一側的地板背面與 龍骨表面輔助筋5對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6。本實施例 橫向接縫採用背景技術中CN200510018360.5專利的結構。
本實施例所述地板1背面縱向一側設有一條與地板縱向平行的 能容納龍骨中輔助筋的凹槽6,同時,所述地板背面橫向兩側分別設有一條與地板橫向平行的能容納龍骨中輔助筋的凹槽10、 11。
本實施例沒有實施例1中的榫槽8,位於主筋3兩邊的凸起物4 代替了榫槽8的功能。
實施例4,參見圖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處 在於,在龍骨2的主筋3上增加了一條與原有凸起物4平行的凸起物 41。
權利要求
1、防變形組合地板,由地板和龍骨組成,在所述龍骨上面設有主筋,該主筋的側壁上設有凸起物,其特徵是在該主筋一側的龍骨表面設置有與主筋平行的輔助筋,在相鄰兩地板縱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與上述主筋和主筋凸起物相配的槽,相鄰兩地板縱向接縫處一側的地板背面與龍骨表面輔助筋對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其特徵是所述設置 在龍骨上面的主筋為條狀,或沿直線方向間隔分布的柱狀。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其特徵是在主 筋一邊的側壁上至少設置一條條狀凸起物或沿直線方向間隔分布的 柱狀凸起物。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其特徵是所述相鄰 兩地板側面之間由榫槽相連。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其特徵是在主 筋兩邊的側壁上,每邊至少設置一條條狀凸起物或沿直線方向間隔分 布的柱狀凸起物。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 其特徵是相鄰兩地板之間接縫處留有2毫米以上的縫隙,縫隙處用橡 膠或玻璃膠等彈性材料封閉。
7、 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 其特徵是所述地板背面縱向 一側設有與地板縱向平行的能容納龍骨 中輔助筋的凹槽。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其特徵是所述地板背面橫向一側設有與地板橫向平行的能容納龍骨中輔助筋的凹槽,在 相鄰兩地板橫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與上述主筋和主筋凸起物相 配的槽,相鄰兩地板橫向接縫處一側的地板背面與龍骨表面輔助筋對 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變形組合地板,其特徵是所述地板 背面橫向兩側分別設有與地板橫向平行的能容納龍骨中輔助筋的凹 槽,在相鄰兩地板橫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與上述主筋和主筋凸起 物相配的槽,相鄰兩地板橫向接縫處一側的地板背面與龍骨表面輔助 筋對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
全文摘要
防變形組合地板,由地板和龍骨組成,在所述龍骨上面設有主筋,該主筋的側壁上設有凸起物,其特徵是在該主筋一側的龍骨表面設置有與主筋平行的輔助筋,在相鄰兩地板縱向接縫處地板側邊上設有與上述主筋和主筋凸起物相配的槽,相鄰兩地板縱向接縫處一側的地板背面與龍骨表面輔助筋對應位置處設有能容納輔助筋的凹槽。本發明適合於地板、牆板、天花板等裝飾板使用,特別能夠應用在可冷可熱的空調地板、戶外地板、廚衛地板、桑那房地板以及各種高溫高溼環境下使用的地板領域。
文檔編號E04F15/02GK101302884SQ20081004802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13日
發明者李新發 申請人:李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