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振動衝擊沉管灌注樁機樁管引頭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3:18:39 1
專利名稱:一種振動衝擊沉管灌注樁機樁管引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振動衝擊沉管灌注樁機樁管引頭,它由緊固件和引頭體構成,插接於樁管下端,引頭體上端外緣設有凸臺,止擋於樁管下端端頭,由緊固件與樁管固定。
目前,振動衝擊沉管灌注樁機的樁管引頭,已有技術均採用實心錐型樁尖,例如,四川邛崍機械廠生產的DZC--44型樁機,引頭為混凝土錐型樁尖。這種引頭,在沉管過程中是靠側壓力穿進,一方面,對于堅硬、硬塑或膨漲型粘性土,或者密實的碎石土,由於阻抗大,因而進樁困難,限制了其使用範圍;另一方面,對於鬆軟性土層,在撥管過程中,由於灌注樁受到土層的側壓力,又常造成縮徑樁或斷樁等質量事故。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已有技術採用先取土引孔,然後再沉管灌注的方法施工,確切地說,是採用樁管直接取土引孔的方法施工。然而,由於樁管是一內徑相同的無縫鋼管,在進樁過程中,擠土樁管的土心十分緊密,因而,吊樁之後,很難抖出,影響施工進度;同時,在抖土心的過程中,由於樁管懸空無載振動,對錘箱機件和樁管均造成損傷,且產生嚴重的噪音汙染;再者,樁管下端管壁厚實,阻力大,又存在進樁速度慢的不足。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能夠取土引孔,且能使進入樁管的土心,在吊樁之後便能順利地脫出的引頭。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其特徵在於引頭體是貫穿的,呈空心管狀,且其內徑小於樁管內徑,以保證在沉樁過程中,進入樁管的土心呈鬆動狀態,這樣,當吊樁之後,御下引頭,土心便能從樁管內順利地脫出。因而,克服了用樁管直接取土引孔存在的缺陷,顯然,也克服了實心引頭存在的不足,故達到了目的。
為了減小引頭阻力,本發明推薦的引頭體,其下端端頭管壁割的刃角。且為了引頭的裝御方便,本發明進一步推薦,其緊固件為對稱地設在引頭體凸臺外緣的一對鉸接掛扣,在樁管下端的相應位置設有一對掛軸,掛軸上設有穿銷孔,當掛扣鎖上後,由穿銷鎖緊。
本發明下面將通過附圖(實施例)進一步詳述
圖1為本發明引頭結構示意圖;圖2為樁管下端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引頭與樁管的接合示意圖。
參照
圖1,可以看出,本發明引頭,其引頭體(1)呈空心管狀,它的下端管壁割有刃角,在引頭體(1)凸臺外緣對稱地焊接有一對鉸接掛後(2),且在樁管(3)下端(圖2)相應位置焊接有一對掛軸(4),其上割有銷孔(5),當引頭體(1)插接於樁管(3)下端端頭,抵至其凸臺時(圖3),由鉸接掛扣(2)鎖在掛軸(4)上,用穿銷(6)鎖緊得以固定。
引頭體(1)可用無縫鋼管疊焊製作,例如,可用45#無縫鋼管三層疊焊,疊焊時,內層近端留下插接頭,中層割開包焊在中部,外層遠端割成長鋸齒形包攏呈載錐形焊接,並割制刃角,由中層和外層上端做為凸臺。
本發明已通過具體的實例給予了揭示,但當然不用說在本發明中可進行完善和變化而不超出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例如,引頭體(1)並不局限於上述的製作工藝,雖然,用成型的工藝更適於工業化生產。
參照圖3,可發看出,由於本發明引頭的引頭體(1)呈空心管狀,且其內徑比樁管(3)的內徑要小,因此,不僅能夠穿透堅硬土層,而且保證了進入樁管的土心能夠順利地脫出;同時,刃角的設置,又加快了進樁速度。與已有技術相比,拓寬了樁機的使用範圍,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成樁質量,降低了施工成本,方便了操作,並避免了樁機無載振動對機件和樁管的損傷。
權利要求1.一種振動衝擊沉管灌注樁機樁管引頭,由緊固件和引頭體構成,插接於樁管下端,引頭體上端外緣設有凸臺,止擋於樁管下端端頭,由緊固件與樁管固定,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引頭體是貫穿的,呈空心管狀,且其內徑小於樁管內徑,以保證在沉樁過程中,進入樁管的土心呈鬆動狀態,這樣,當吊樁之後,御下引頭,土心便能從樁管內順利地脫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頭,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引頭體,其下端端頭管壁割有刃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頭,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緊固件為對稱地設在引頭體凸臺外緣的一對鉸接掛扣,在樁管下端的相應位置設有一對掛軸,掛軸上設有穿銷孔,當掛扣鎖上後,由穿銷鎖緊。
專利摘要一種振動衝擊沉管灌注樁機樁管引頭,該引頭插接於樁管下端,其特徵在於引頭體是貫穿的,呈空心管狀,且其內徑小於樁管內徑,以保證在沉樁過程中,進入樁管的土心呈鬆動狀態,這樣,當吊樁之後,卸下引頭,土心便能從樁管內順利地脫出。與已有技術相比,拓寬了樁機的使用範圍,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成樁質量,降低了施工成本,方便了操作,且避免了樁機無載振動對機件和樁管的損傷。
文檔編號E02D7/18GK2117399SQ9220353
公開日1992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199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1992年2月29日
發明者宋太奎, 楊永清, 劉天成, 劉世福, 吳晉剛 申請人:冶金部西南地區勘察基礎工程公司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