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枝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0:43:44 2
專利名稱:碎枝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碎枝機,尤其是涉及一種切碎樹枝、竹枝等植物的枝幹的碎枝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碎枝機一般是有一個兩端貫通的碎枝筒,該碎枝筒上端開口為進料口,而下端開口為出料口,該碎枝筒內裝設有一齒刀,該齒刀由一個馬達帶動而旋轉,在碎枝機的一側壁上設有一刀板。將樹枝等從該碎枝筒上方的進料口送入齒刀與刀板之間,旋轉的齒刀即可將樹枝切斷、切碎,碎渣則從碎枝筒下方的出料口漏出。這種碎枝機由於只有一個齒刀,因此該齒刀的刀刃周緣到碎枝筒刀板之間的空隙是一個固定的距離,這樣只通常只能適用於粗細程度在一定範圍內的樹枝,較粗的樹枝難以塞入該空隙中而不能切碎,有些較粗的樹枝即使塞入了該空隙中,也會使得齒刀切碎困難,甚至會發生卡刀的情況;較細的樹枝則在塞入齒刀與刀板之間的空隙中時,由於極易被齒刀的推動下而被推到刀板處無法接觸到齒刀,從而不能切碎,這樣,使得碎枝機的使用受到較大地局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碎枝機,其能適用於切碎各種粗細尺寸的樹枝,且切碎效率高,使用環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碎枝機,其包括一個兩端貫通的碎枝筒、一位於碎枝筒內且裝設於一主動軸上的第一齒刀及一馬達,該碎枝筒的一端開口為進料口,另一端開口為出料口,在碎枝筒的一側壁上設有刀板,其中,該碎枝筒內還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一齒刀同向旋轉的第二齒刀,該第二齒刀的旋轉軸與該主動軸平行且與主動軸之間傳動配合,該第一齒刀及第二齒刀是沿進料方向依次排列設置且各自刀刃的周緣與碎枝筒上的刀板之間的距離沿進料方向依次變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安裝有若干個齒刀,樹枝送入的方向上齒刀到碎枝筒側壁間的空隙越來越窄,較粗的樹枝則是從一送入碎枝筒中即由齒刀進行切削去一部分,然後再由接下來的齒刀進行一層層的切削,直至最終被切斷;而較細的樹枝則是由靠後的齒刀進行切削。這樣,不同粗細的樹枝均可以用本實用新型的碎枝機切碎,且切碎時更平穩,不會出現卡刀現象,效率高。使用本實用新型碎枝機,可以使目前通常無法得到很好利用的樹枝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利用率,其環保效果非常突出。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碎枝機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碎枝機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碎枝機齒刀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碎枝機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傳動方式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碎枝機切碎樹枝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碎枝機,其包括一個碎枝筒1及一馬達4。
其中,該碎枝筒1是由前壁16、後壁18、左側壁20、右側壁22圍繞而成的上下兩端貫通的筒體,其中該上端的開口為進料口12、而下端的開口為出料口14,樹枝從進料口12被送入,切碎後的碎渣從出料口14漏出。在該碎枝筒1的其中一側壁上還安裝有刀板27。在該碎枝筒的一側還設有一傳動室29。
在該碎枝筒1的內部設有第一齒刀24及第二齒刀26,該第一齒刀24、第二齒刀26分別繞其旋轉軸同向旋轉,該第一齒刀24及第二齒刀26是沿進料方向依次排列設置且各自刀刃的周緣與碎枝筒1上的刀板27之間的距離是沿進料方向依次變小。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齒刀24及第二齒刀26是順時針方向旋轉,而且該第一齒刀24的尺寸小於第二齒刀的尺寸,而兩者的中軸線位於與刀板27平行的一平面(在本實施方式中,是一垂直面)內。此外,還可以是將該第一齒刀24與第二齒刀26設計成尺寸相同,而使第二齒刀26的中軸線比第一齒刀24的中軸線更靠近該碎枝筒1上相應的刀板27,這兩樣可以使得該第一齒刀24及第二齒刀26的刀刃周緣與碎枝筒1上的刀板27之間的距離是沿進料方向依次變小,而且這種設計第一齒刀24與第二齒刀26可以實現互換,其製造及使用成本更低。這樣在切樹枝時,位於上方的第一齒刀24先切削掉部分的樹枝,而下方的第二齒刀26將剩下的樹枝繼續切斷切碎,而非常適合切較粗的樹枝。
該馬達4通過一減速箱7與一主動軸40傳動連接,該主動軸40伸入該碎枝筒1內,第一齒刀24即固定安裝於位於碎枝筒1內的該主動軸40上,且該主動軸40還進一步伸入到傳動室內,而在傳動室內的主動軸40上還固定安裝一個與主動軸40同步旋轉的主動輪42。
第二齒刀26藉助於一旋轉軸44而可旋轉地裝設於該碎枝筒1內,且該旋轉軸44與主動軸40平行,該旋轉軸44也伸入傳動室29內,且在傳動室29內的旋轉軸44上還固定安裝一從動輪46,該從動輪46與主動輪42之間傳動配合,而使得第一齒刀24與第二齒刀26能同向旋轉。在本實施方式中,該主動輪42與從動輪46均為齒輪,且在主動輪42與從動輪46之間還設有一分別與主動輪42及從動輪46嚙合的過渡齒輪48,通過過渡齒輪48的過渡,而使得從動輪46獲得動力而與主動輪42同向旋轉,即可帶動第二齒刀26與第一齒刀24同向旋轉,如圖4所示。此外,該主動輪42與從動輪46之間的傳動配合方式還可以採用皮帶傳動的方式,此時,主動輪及從動輪46均為皮帶輪,另有一皮帶繞設於主動輪42及從動輪46之間進行傳動,同樣也可以使主動輪與從動輪同向旋轉。
如圖5所示,在使用時,將樹枝5從進料口12送入該碎枝筒1中,先是由第一齒刀24切削一部分樹枝,接著第二齒刀26切掉進入該第二齒刀26與刀板27之間的空隙的剩餘樹枝,這樣較粗的樹枝也可非常容易的切碎,而且切碎非常平穩,不會出現卡刀現象。
以上只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兩個齒刀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增加若干個齒刀,例如,在第一齒刀的上方同樣採用與第二齒刀相同的方式裝設一第三齒刀,該第三齒刀的刀刃周緣與相應的刀板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一齒刀與刀板之間的距離。該第三齒刀的旋轉軸與主動軸40之間也通過齒輪傳動配合或皮帶傳動,而使第三齒刀與第一齒刀24、第二齒刀26同向旋轉。這樣,將前一實施方式中,分兩次切斷變化成分三次切斷,對於較粗和較細的樹枝都可以很好得切碎。
權利要求1.一種碎枝機,其包括一個兩端貫通的碎枝筒、一位於碎枝筒內且裝設於一主動軸上的第一齒刀及一馬達,該碎枝筒的一端開口為進料口,另一端開口為出料口,在碎枝筒的一側壁上設有刀板,其特徵在於該碎枝筒內還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一齒刀同向旋轉的第二齒刀,該第二齒刀的旋轉軸與該主動軸平行且與主動軸之間傳動配合,該第一齒刀及第二齒刀是沿進料方向依次排列設置且各自刀刃的周緣與碎枝筒上的刀板之間的距離沿進料方向依次變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該馬達通過一減速箱與主動軸傳動連接,該第一齒刀固定安裝於該主動軸上,該主動軸上還固定安裝一個隨其同步旋轉的主動輪,而在第二齒刀的旋轉軸上還固定安裝有一個與主動輪傳動配合的從動輪。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在該碎枝筒的一側還設有一傳動室,該主動軸及旋轉軸均伸入該傳動室中,且裝設於主動軸上的主動輪以及設於旋轉軸上的從動輪均位於該傳動室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該主動輪與從動輪均為齒輪,且在主動輪與從動輪之間還設有一分別與主動輪及從動輪嚙合的過渡齒輪。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該主動輪與從動輪均為皮帶輪,另有一皮帶繞設於主動輪及從動輪之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該碎枝筒的側壁上對應於第一齒刀及第二齒刀處各裝設有一刀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齒刀的尺寸小於第二齒刀的尺寸,而兩者的中軸線位於與刀板平行的一平面內。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齒刀與第二齒刀尺寸相同,而第二齒刀的中軸線比第一齒刀的中軸線更靠近該碎枝筒上相應的刀板。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其還進一步包括一位於第一齒刀上方與第一齒刀同向旋轉的第三齒刀,該第三齒刀的旋轉軸與該主動軸平行且與主動軸之間傳動配合,且第三齒刀的刀刃周緣與刀板之間的距離比第一齒刀的刀刃與刀板之間的距離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碎枝機,其特徵在於該第三齒刀的旋轉軸與主動軸之間是通過齒輪傳動配合或皮帶傳動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碎枝機,包括一兩端貫通的碎枝筒、一位於碎枝筒內且設於一主動軸上的第一齒刀及一馬達,該碎枝筒的一端開口為進料口,另一端開口為出料口,在碎枝筒的一側壁上設有刀板,其中,碎枝筒內還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一齒刀同向旋轉的第二齒刀,該第二齒刀的旋轉軸與主動軸平行且與主動軸之間傳動配合,該第一齒刀及第二齒刀是沿進料方向依次排列設置且各自刀刃的周緣與碎枝筒上的刀板之間的距離沿進料方向依次變小。由於安裝有多個齒刀,較粗的樹枝則從一送入碎枝筒中即由多個齒刀依次進行切削直至最終被切斷;而較細的樹枝則由靠後的齒刀進行切削。這樣,不同粗細的樹枝均可切碎,且切碎更平穩,不會出現卡刀現象,效率高,使用更環保。
文檔編號B02C18/00GK2801441SQ20052005950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1日
發明者周文洪 申請人:深圳市寶安區西鄉鎮臣田唐鋒電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