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10 04:06:34 1
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包括育秧盆、電源、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的電解陽極以及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的電解陰極,育秧盆內裝設有隔板,隔板將育秧盆的內腔分隔成呈上下布置的上腔體和下腔體,隔板上設有連通上腔體和下腔體的連通孔,電解陽極設於下腔體中,電解陰極設於上腔體中。本實用新型具有簡單易行、低成本、高成活率、能顯著提高秧苗素質等優點。
【專利說明】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育秧【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電解進行增氧的水稻育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早在1000多年前的古農書中就有類似「秧好半年稻」的記載,那時人們就已經意識到育秧是多收產量的一種重要手段。沿襲至今,如何培育出高素質的秧苗是水稻精耕細作、穩產高產的重要技術環節之一。而常規育秧在育秧過程中由於秧苗根系常出現缺氧情況,不利於秧苗根系生長,根系欠發達,根系活力不強,個體發育不均,很難實現高出秧率和高整齊度,不利於移栽本田後的早生快發。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簡單易行、低成本、高成活率、能顯著提高秧苗素質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包括育秧盆、電源、與電源的正極相連的電解陽極以及與電源的負極相連的電解陰極,所述育秧盆內裝設有隔板,隔板將育秧盆的內腔分隔成下腔體和用於育秧的上腔體,所述隔板上設有連通上腔體和下腔體的連通孔,所述電解陽極設於下腔體中,所述電解陰極設於上腔體中。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
[0007]所述隔板的上表面鋪墊有紗網布層。
[0008]所述紗網布層的上表面鋪墊有土工布層。
[0009]所述電解陽極設有兩個,兩個電解陽極間隔布置在下腔體的底部;所述電解陰極設有兩個,兩個電解陰極分別布置於上腔體的相對兩側壁上。
[0010]所述電解陽極和電解陰極均為石墨電極;所述電源為V蓄電池。
[0011]所述隔板上設有多個連通孔,多個連通孔呈矩形陣列排布。
[0012]所述隔板的上表面還設有多個凸起,多個凸起呈矩形陣列排布,並且多個凸起和多個連通孔呈梅花狀交錯分布。
[0013]所述凸起為梯形體。
[0014]所述水稻育秧裝置還包括用於控制電解時間的控制器。
[0015]所述控制器連接於電解陰極和電源之間。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在使用時,在隔板的上方放置育秧用的土壤,並將上腔體和下腔體均灌滿水,通電後位於下腔體中的電解陽極電解產生氧氣,由於隔板的上方有土壤層存在,氧氣會在隔板的下方富集,並緩慢而均勻的通過隔板上的連通孔進入到秧苗根系層土壤,供秧苗生長所需,並且在電解停電之後一段時間內,足夠保證秧苗根際土壤的氧含量;而位於上腔體中的電解陰極電解產生氫氣,由於氫氣常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會快速地釋放到空氣中去,同時在電解陰極附近會出現鈣、鎂、鋅等離子等富集,有助於改善水稻秧苗長勢、促進壯苗髮根、提高植株抗病和抗倒伏能力。採用本實用新型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進行育秧,具有育秧成活率高,秧苗粗壯,根系發達,根系活力強,秧苗素質高等優點,對加快移栽成活速度,促進早生快發,並為後期的穗多穗大、實現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對確保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該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還具有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可重複使用,有利於集中生產化育秧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的俯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的側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圖3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中隔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圖5中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中隔板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8為圖7中C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5]圖例說明:
[0026]1、育秧盆;11、上腔體;12、下腔體;2、電源;3、電解陽極;4、電解陰極;5、隔板;51、連通孔;52、凸起;6、紗網布層;7、土工布層;8、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8]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包括育秧盆1、電源2、與電源2的正極相連的電解陽極3以及與電源2的負極相連的電解陰極4,育秧盆I內裝設有隔板5,隔板5將育秧盆I的內腔分隔成呈上下布置的上腔體11和下腔體12,上腔體11內用於放置土壤進行育秧,隔板5上設有連通上腔體11和下腔體12的連通孔51,電解陽極3設於下腔體12中,電解陰極4設於上腔體11中。在使用時,在隔板5的上方放置育秧用的土壤,並將上腔體11和下腔體12均灌滿水,通電後位於下腔體12中的電解陽極3電解產生氧氣,由於隔板5的上方有土壤層存在,氧氣會在隔板5的下方富集,並緩慢而均勻的通過隔板5上的連通孔51進入到秧苗根系層土壤,供秧苗生長所需,並且在電解停電之後一段時間內,足夠保證秧苗根際土壤的氧含量;而位於上腔體11中的電解陰極4電解產生氫氣,由於氫氣常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會快速地釋放到空氣中去,同時在電解陰極4附近會出現鈣、鎂、鋅等離子等富集,有助於改善水稻秧苗長勢、促進壯苗髮根、提高植株抗病和抗倒伏能力。採用本實用新型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進行育秧,具有育秧成活率高,秧苗粗壯,根系發達,根系活力強,秧苗素質高等優點,對加快移栽成活速度,促進早生快發,並為穗多穗大、實現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對確保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該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還具有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可重複使用,有利於集中生產化育秧的特點。
[0029]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隔板5的上表面鋪墊有紗網布層6,以便於育秧裝置重複利用。同時,在紗網布層6的上表面鋪墊有土工布層7,起到避免堵塞連通孔51的作用。
[0030]本實施例中,電解陽極3和電解陰極4均為石墨電極;電源2為36V蓄電池。電解陽極3設有兩個,兩個電解陽極3均呈條形,且間隔布置在下腔體12的底部;電解陰極4也設有兩個,兩個電解陰極4也均呈條形,並分別布置在上腔體11的相對兩側壁上,電解陽極3和電解陰極4的形狀和布置方式有利於電解產生氧。
[0031]本實施例中,如圖5至圖8所示,隔板5上設有多個圓形的連通孔51,多個連通孔51呈矩形陣列排布。隔板5的上表面還設有多個凸起52,凸起52為梯形體,多個凸起52呈矩形陣列排布,並且多個凸起52和多個連通孔51呈梅花狀交錯分布,多個凸起52和多個連通孔51的交錯布置有利於電解陽極3產生的氧氣順暢並均勻的擴散到秧苗根系分布層。
[0032]本實施例中,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還包括用於控制電解時間的控制器8,控制器8連接於電解陰極4和電源2之間,具體是電源2的負極通過導線連接控制器8,再通過導線連接電解陰極4,可根據秧苗對水中氧氣含量的需求由控制器8設定控制電解時間。該控制器8為現有技術,例如可採用現有的微電腦時控開關、定時開關等。
[0033]通過室內育秧對照試驗,結果表明:採用本實用新型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進行育秧與常規育秧相比,發芽勢提高43.5%,發芽率提高30.1%,活力指數提高65.2%,種子澱粉酶活性提高37.5%,最大根長提高14.4%,株高提高13.2%,總根數提高43.6%,整齊度提高21.8%,壯苗指數提高58.9%。
[003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構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進和變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育秧盆(I)、電源(2)、與電源(2)的正極相連的電解陽極(3)以及與電源(2)的負極相連的電解陰極(4),所述育秧盆(I)內裝設有隔板(5),隔板(5)將育秧盆(I)的內腔分隔成下腔體(12)和用於育秧的上腔體(11),所述隔板(5)上設有連通上腔體(11)和下腔體(12)的連通孔(51),所述電解陽極(3)設於下腔體(12)中,所述電解陰極(4)設於上腔體(11)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5)的上表面鋪墊有紗網布層(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紗網布層(6)的上表面鋪墊有土工布層(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解陽極(3)設有兩個,兩個電解陽極(3)間隔布置在下腔體(12)的底部;所述電解陰極(4)設有兩個,兩個電解陰極(4)分別布置於上腔體(11)的相對兩側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解陽極(3)和電解陰極(4)均為石墨電極;所述電源(2)為36V蓄電池。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5)上設有多個連通孔(51),多個連通孔(51)呈矩形陣列排布。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5)的上表面還設有多個凸起(52),多個凸起(52)呈矩形陣列排布,並且多個凸起(52)和多個連通孔(51)呈梅花狀交錯分布。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凸起(52)為梯形體。
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稻育秧裝置還包括用於控制電解時間的控制器(8 )。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解增氧水稻育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器(8)連接於電解陰極(4)和電源(2)之間。
【文檔編號】A01G9/10GK204119883SQ201420519956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1日
【發明者】肖衛華, 姚幫松, 劉強, 熊元基, 張立成, 黃曉波, 程峰 申請人: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