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彎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6:47:34 4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擠壓成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彎機。
背景技術:
鋼材是通過壓力加工製成的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鋼材加工都是通過壓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鋼(坯、錠等)產生塑性變形。鋼材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不同造型的設備、建築物等對鋼材形狀的要求也不同。其中,鋼廠生產出來的鋼材以直條形狀的居多;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工件、設備等機械中的某些部件因為損壞等原因需要更換時,從市面上購買的鋼材難以直接進行更換,多需要先通過一定的壓彎才能使用。
針對這種情況,申請號為201220350957.5的專利《一種壓彎機》通過設置壓彎機實現了對鋼材的壓彎,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該壓彎機包括機體,機體包括輪軸、同步齒輪、主動胎具輪、同步提升齒輪、驅動軸齒輪、絲槓、升降軸、被動胎具輪、滑塊和一個機架,在機架的下部同一高度平行均布安裝有三根從機架前後伸出的輪軸,在三根輪軸上於機架的後端分別安裝有一個大小相同中間相互嚙合的同步齒輪,在機架前端的兩根外側輪軸上中間留出間隙對稱安裝有一對主動胎具輪,在機架的上架面中間前後對應平行向下安裝有兩個同步提升齒輪,在兩個同步提升齒輪中間的架面上安裝有一個兩側與兩個同步提升齒輪相嚙合的驅動軸齒輪,在兩個同步提升齒輪軸孔內分別向下安裝有一根絲槓,在兩根絲槓下部安裝有一根升降軸,在升降軸上安裝有一個可與兩個主動胎具輪的弧面相接觸或離開的被動胎具輪,在升降軸與兩根絲槓之間安裝有間隙調整滑塊。使用該壓彎機對鋼材進行壓彎時,將鋼材放置在主動胎具輪上後,控制升降軸升降實現被動胎具輪對鋼材的擠壓;在調節升降軸升降的過程中,需要操作人員主觀判斷被動胎具輪、鋼材和主動胎具輪間的距離。三者間存在間隙,會造成鋼材的壓彎效果不好,達不到需要的壓彎弧度;三者間過緊,容易造成鋼材難以移動,造成壓彎機損壞,同時鋼材出現斷裂飛出容易導致工作人員受到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壓彎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壓彎機因被動胎具輪的升降距離難以直觀掌握造成鋼材壓彎效果差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本方案中的一種壓彎機,包括機體,機體包括機架、主動胎具輪和絲槓,絲槓的頂部連接有第一滑動裝置,第一滑動裝置包括承重杆、連接杆、「└」形定位板和安裝杆,承重杆的一端連接絲槓,承重杆的另一端與主動胎具輪同側;連接杆的一端滑動連接承重杆,連接杆滑動連接「└」形定位板,安裝杆設置在「└」形定位板的夾角處;所述機架的底部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裝置互為鏡像的第二滑動裝置;第二滑動裝置位於第一滑動裝置的正下方;第一滑動裝置與第二滑動裝置間連接有捲尺,捲尺的固定端連接第一滑動裝置的安裝杆,捲尺的自由端連接第二滑動裝置的安裝杆。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壓彎鋼材時,由於第一滑動裝置的連接杆與承重杆間採用滑動連接,可以通過調整連接杆移動,使其帶動與之相連的「└」形定位板位於被動胎具輪的外端面外;再通過滑動「└」形定位板,使「└」形定位板底板的上端面位於被動胎具輪的下方;再通過滑動,調整連接杆和「└」形定位板的位置,使「└」形定位板底板的上端面與被動胎具輪的最低點接觸。再通過調整第二滑動裝置的連接杆和倒「└」形定位板,使「└」形定位板底板的下端面與主動胎具輪的最高點接觸。
此時,第一滑動裝置與第二滑動裝置「└」形定位板間的距離加上兩「└」形定位板底板的厚度即為主動胎具輪和被動胎具輪間的距離;該距離可以從捲尺上直觀的看出,而待加工的鋼材的厚度是已知的,通過加工前主動胎具輪和被動胎具輪間的距離減去待加工鋼材的厚度即為被動輪需要下調的距離。同時移動兩個連接杆相同的距離,使「└」形定位板退出主動胎具輪和被動胎具輪,放入鋼材,轉動絲槓帶動被動胎具輪下移。
由於承重杆連接在絲槓的頂端,可以在不妨礙絲槓升降的同時伴隨被動輪實現升降。而捲尺自身具有伸縮功能,當第一滑動裝置下降或第二滑動裝置上升過程中,捲尺內縮,其內縮量即為兩者間距離的減少量;當第一滑動裝置上升或第二滑動裝置下降過程中,捲尺伸展,其伸展量即為兩者間距離的增加量;由於該距離可以從捲尺上直觀的看出;實現了對被動胎具輪下移距離的精準控制。
當位置設定好後,調整第一滑動裝置和第二滑動裝置使「└」形定位板的豎直板遮擋鋼材壓彎工作面的部分,當鋼材加工過程中,鋼材彈出時,「└」形定位板可以阻擋鋼材外飛,從而避免鋼材對人體造成傷害。
進一步,所述第一滑動裝置和第二滑動裝置的連接杆之間連接有連接扣。通過設置連接扣,可以同時拉動第一滑動裝置和第二滑動裝置上的連接杆以及「└」形定位板,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而分別與兩連接杆的相鄰端連接,避免了連接扣阻擋「└」形定位板的上下滑動。
進一步,所述連接扣的表面設有防滑凸點。通過設置防滑凸點增加摩擦作用,有利於拉動與其相連的連接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彎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彎機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驅動軸齒輪1、同步提升齒輪2、升降軸3、間隙調整滑塊4、同步齒輪5、輪軸6、機架7、主動胎具輪8、被動胎具輪9、連接扣10、捲尺11、「└」形定位板12、連接杆13、絲槓14、承重杆15、安裝杆16。
如圖1~2所示的一種壓彎機,包括機體,機體包括輪軸6、同步齒輪5、主動胎具輪8、同步提升齒輪2、驅動軸齒輪1、絲槓14、升降軸3、被動胎具輪9、滑塊和一個長方形機架7,在機架7的下部同一高度平行均布安裝有三根從機架7前後伸出的輪軸6,在三根輪軸6上於機架7的後端分別安裝有一個大小相同中間相互嚙合的同步齒輪5,在機架7前端的兩根外側輪軸6上中間留出間隙對稱安裝有一對主動胎具輪8,在機架7的上架面中間前後對應平行向下安裝有兩個同步提升齒輪2,在兩個同步提升齒輪2中間的架面上安裝有一個兩側與兩個同步提升齒輪2相嚙合的驅動軸齒輪1,在兩個同步提升齒輪2軸孔內分別向下安裝有一根絲槓14,在兩根絲槓14下部安裝有一根升降軸3,在升降軸3上安裝有一個可與兩個主動胎具輪8的弧面相接觸或離開的被動胎具輪9,在升降軸3與兩根絲槓14之間安裝有間隙調整滑塊4。
絲槓14的頂部連接有第一滑動裝置,第一滑動裝置包括承重杆15、連接杆13、「└」形定位板12和安裝杆16,承重杆15的一端連接絲槓14,承重杆15的另一端指向主動胎具輪8一側;連接杆13的一端滑動連接承重杆15,連接杆13滑動連接「└」形定位板12,安裝杆16 設置在「└」形定位板12的夾角處;機架7的底部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裝置互為鏡像的第二滑動裝置;第二滑動裝置位於第一滑動裝置的正下方;第一滑動裝置和第二滑動裝置上兩連接杆13間連接有連接扣10,連接扣10上設有防滑凸點;第一滑動裝置與第二滑動裝置間連接有捲尺11,捲尺11的固定端連接第一滑動裝置的安裝杆16,捲尺11的自由端連接第二滑動裝置的安裝杆16。
使用壓彎機對鋼材進行壓彎時,通過調節第一滑動裝置和第二滑動裝置,確定主動胎具輪8和被動胎具輪9之間的距離。將鋼材放置在主動胎具輪8和被動胎具輪9之間,由主動胎具輪8和被動胎具輪9間的距離和鋼材的厚度可以得出被動胎具輪9需要下調的距離。調節絲杆14的升降實現被動胎具輪9的下降,當下降至適當位置後停止下降;啟動電機帶動主動胎具輪8轉動,從而實現鋼材的壓彎。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