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流凝並單元及旋流凝並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10:28:54 3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流凝並單元,具體涉及一種旋流凝並單元及旋流凝並裝置。
背景技術:
常規空塔噴淋技術,煙氣從塔底與自下而上噴淋的漿液接觸,因煙氣和漿液接觸不充分導致脫硫效率偏低;而塔內其他傳質構件如託盤、塔內傳質管束,雖然提高了漿液和煙氣的接觸反應時間,但是煙氣在這些傳質構件中都是直進直出,傳質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高傳質能力,加強煙氣和漿液的傳質過程的旋流凝並單元及旋流凝並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旋流凝並單元,包括若干設置在內筒體和外筒體之間的旋流葉片,所述外筒體兩端開口,內筒體兩端封閉。
上述內筒體的兩端分別為上椎體和下椎體。
上述外筒體的底部設有導流錐。
上述旋流葉片的傾角為18-60度,數量為10-125片。
上述內筒體和外筒體的半徑比為0.2-0.5。
進一步的,上述上椎體的錐角為30-55度。
進一步的,上述下椎體的錐角為35-60度。
上述內筒體和外筒體優選為圓柱形。
一種旋流凝並裝置,若干上述的旋流凝並單元設置在板體上,貫通的板體兩側面。
上述板體的上表面與外筒體頂端齊平。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於:
本發明的一種旋流凝並單元及旋流凝並裝置,通過將煙氣由豎直向上運動轉化成塔內螺旋上升運動,延長煙氣塔內停留時間,加強煙氣和漿液的傳質過程,進一步提高脫硫傳質能力,具有
1、結構簡單,運行阻力低,降低脫硫系統能耗;
2、該結構不會形成結垢表面,無需經常清理,提高脫硫系統運行可靠率;
3、脫硫效率高,脫硫系統變負荷運行適應性強,操作彈性大;
4、漿液在塔內反應更充分;螺旋型煙氣和漿液流動方式,延長了煙氣與漿液接觸和反應的時間,使反應更充分;
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製造容易,節省脫硫系統運行能耗,提高傳質效率,尤其適用煙氣在脫硫、脫氨、脫硝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經濟性和廣泛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旋流凝並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旋流凝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的含義如下:1、板體,2、上椎體,3、內筒體,4、外筒體,5、旋流葉片,6、下椎體,7、導流錐,8、旋流凝並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具體的介紹。
一種旋流凝並單元8,包括兩端開口的圓柱形外筒體4;圓柱形內筒體3設置在外筒體4內,兩端分別為上椎體2和下椎體6;內筒體3和外筒體4之間均勻設置80片旋流葉片5;外筒體4的底部設有導流錐7。
旋流葉片5的傾角為45度。
內筒體3和外筒體4的半徑比為0.3。
上椎體2的錐角為45度,下椎體6的錐角為45度,引流椎的錐角為60度。
一種旋流凝並裝置,由若干旋流凝並單元8均勻設置在板體1上,貫通的板體1兩側面,板體1的上表面與外筒體4頂端齊平。
使用時,將旋流凝並裝置布置在脫硫塔截面上,相鄰兩個旋流凝並單元8形成的煙氣旋向相反,以提高傳質效果。
塔內下端的煙氣從導流錐7擴大口由下而上進入,並逐漸收縮煙氣,煙氣流動順暢,無突變流動,局部阻力減少。
煙氣沿著旋流葉片5的傾角上升,產生螺旋上升的氣流,加強了與噴淋漿液的湍流接觸程度,提高了脫硫除塵效果,落到旋流凝並單元8上錐體上的漿液順著上錐體表面滑落倒下部漿池,不會形成結垢。旋流葉片5起到導流煙氣的作用,相對於較平的表面,具有降低煙氣阻力作用。
使用時,根據塔內不同層段的使用需求,在塔內反向布置旋流凝並裝置(板體1的下表面與外筒體4底端齊平),並在旋流凝並裝置上覆蓋一層蓋板,蓋板由若干椎體支撐,與外筒體4頂部有間隙,則可形成帶旋流功能的氣液分離層;同時,外筒體4與板體1協同形成集液盤,便於液體匯集分流。
使用時,旋流葉片5的傾角、內筒體3和外筒體4的半徑比、上椎體2的錐角、下椎體6的錐角和引流椎的錐角,以及板體1上設置的旋流凝並單元8數,根據所需的傳質效率設置。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旋流凝並單元,包括若干設置在內筒體和外筒體之間的旋流葉片,外筒體兩端開口,內筒體兩端封閉。一種旋流凝並裝置,由若干旋流凝並單元設置在板體上,貫通的板體兩側面。本發明的一種旋流凝並單元及旋流凝並裝置,通過將煙氣由豎直向上運動轉化成塔內螺旋上升運動,延長煙氣塔內停留時間,加強煙氣和漿液的傳質過程,進一步提高脫硫傳質能力,具有結構簡單,製造容易,運行阻力低,節省脫硫系統運行能耗,提高傳質效率等優點,尤其適用煙氣在脫硫、脫氨、脫硝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經濟性和廣泛的適用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懷平;徐志海;季旭東;朱宏高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江蘇科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4.28
技術公布日:2017.07.18